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21:26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元宇宙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5 17:00:13 浏览数:

倪海奔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南平:353000)

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很多高校大学生长期处于封校管理状态,其生活、学习等行为受到了所在高校现实环境的限制。元宇宙(Metaverse)作为一种虚拟化、数字化的新兴产物,其不受到场所的限制,基于扩展显示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正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学习、网络虚拟社交、网络经济消费等各方面。元宇宙理念的广泛传播与场景应用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的引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1 元宇宙解析

二十世纪末期,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编著的科幻类小说《雪崩》问世。全文以网络人格与虚拟现实为语言特色,首次提及了“元宇宙(Metaverse)”的初步概念:基于现实世界的大众可以在“Metaverse”里面去获得属于自身独有的网络虚拟角色[1]。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革命热潮的兴起,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网络、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等新兴产物不断涌现,为元宇宙的空间实现提供了现实技术条件[2-3]。元宇宙可以被视为一个与现实世界同频的24小时在线虚拟世界,不会受到现实中的时间影响。

元宇宙的“虚拟世界”空间架构在互联网时代在不断趋于完善,大众在该环境中可以建构出与现实世界平行、独立、相仿且更具自由与多元化的场景,例如沉浸式生活空间、多元式文化教育空间、多样式休闲娱乐空间等[4]。并且拥有属于其自身独一无二的ID(数字化身),可以不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以“虚拟自由”的方式进行各类活动,体现了一定的资源共享与公平特性。例如影视剧中的《超体》(法国、美国,2014年上映)、《头号玩家》(美国,2018年上映)、《失控玩家》(美国、加拿大,2021年上映)等都体现了虚拟世界中完整的故事逻辑与时间、空间架构体系;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传媒大学等通过建立虚拟校园空间完成了疫情防控下“无身体接触”的特殊毕业典礼[5]。元宇宙将人工智能、人造虚拟空间、区块链技术等进行融合,但是大众在其环境空间中并不是无规无矩的,而是有其一套完整的与人类世界相仿的伦理、文明等规则存在[6]。

1.2 元宇宙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第四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的规模已达10.32亿,其中10-29岁的网民占比为30.6%,主要为学生群体。当代青年大学生深受网络新媒体的影响,网络交往、网络娱乐、网络学习等行为已经充斥着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202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在校园思想教育工作中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不断地引入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元宇宙所创造出的环境空间可以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元宇宙利用扩大数字身份及社会身份的关系规模,体现出信息空间的时空灵活特性[8],其所建构的虚拟化空间、数字化全息世界、线上线下一体等可以加强大学生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2.1 思想网络环境

由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过程中,日常中的网络活动呈现出碎片化、娱乐化等网络行为倾向[9]。且高校大学生长期处于在校集中式管理的状态,缺少户外活动,导致大量时间待在宿舍、教室等较为封闭的场所,思想上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环境因体现出明显的“去中心化”的特性,易造成负面新闻、虚假信息等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喷子”、“键盘侠”、“网络霸凌”等现象层出不穷[10]。加上“潮流”文化、西方文化等渗透对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造成了一定范围的影响。大学生在接收网络资讯时,对于多元化的网络大环境思辨性较弱,缺乏对于网络信息的“再思考性”,容易受到刻意编造的网络虚假信息的蛊惑。

2.2 学习网络环境

线上教育教学在疫情蔓延之际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各高校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网络教育教学[11]。在专业学习上通过职教云、腾讯课堂、MOOC在线课堂等方式衔接线下教育教学的内容;
在日常思想教育上通过云课堂、在线直播、“线上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思政大课。但目前学生在线上听课时,存在学生参与度不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教学质量与线下教育相比不佳等问题。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常规的线上教育对于大学生如何进行沉浸式听讲学、提升师生互动能力与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需求亟待解决[12]。

2.3 生活网络环境

网络化生活环境包括了网络人际交往、网络购物等,涉及到高校大学生主要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通过线上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生活化网络环境有不同的侧重点,包括以微博、微信、QQ等生活交流型平台,SOUL、MOMO等网络交友型平台,小红书、知乎、哔哩哔哩等生活分享型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为主体的网络购物平台等。

生活化网络平台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维系受地域限制影响的人际关系,降低沟通交流的基础性成本,增强了延伸了大学生群体之间互动联系的广度与深度[13]。通过建立参与不同兴趣爱好的圈子,让不同偏好的学生团体可以在其中分享交。但是大学生遭遇网络交友诈骗、购物诈骗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2.4 心理网络环境

大学生在封闭的校园环境中容易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大学生因角色转变、人际关系、家庭引发的心理问题等不断出现,迫切需要得到引导与疏通。由于受到疫情管控的影响,很多高校无法线下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无法满足很多大学生群体的内心需要。一些高校还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心理教师的引导性不够,开展的活动形式缺乏创新,活动内容过于形式化、程序化,缺少吸引力,导致大学生参与度较低。营造一个丰富网络化心理健康环境对于提升大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有着积极性的影响。

传统的很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缺少互联网思维,教师所能使用的如QQ、微信、微博等媒介也较为有限。部分学生在面对现实辅导员时,受个人情绪、环境的影响而存在隐瞒事实或者惧怕等行为表现。因此在进行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时,需要创造出更加具有智能化的思维模式体系,利用新形式新方法去建构虚拟思政教育教学环境,突破物理与地理空间限制,开展“交互沉浸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向的思想行为。

3.1 构建人像元宇宙

思政教育管理者往往受到现实世界中的各项地域时空限制,无法准时有效地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思政管理者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人员,可以通过虚拟人像的建立,将网络思政教育沉浸化、多元化、交互化,实现现实时空与信息时空的双向传递。

3.1.1 思政教育人像

在高校网络校园环境中,可以创建出24小时在线服务的虚拟辅导员、虚拟教师等人物身份化身并赋能,强化网络思政工作能力,掌握网络思政教育阵地主动权。通过在工作库中录入各个学生的基础个人信息与性格画像成立身份码,进行相关的数据库创建与资源信息共享化。为学生提供日常事务工作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学业指导与学风引导、网络职业生涯规划等辅导员业务服务,新形式新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参与度。

3.1.2 网络引导人像

网络舆论场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其并不是脱离现实法律而独立存在的空间,也需要设定有“网络监管人员”。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分析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舆论筛选能力,针对“网络暴力”、虚假网络信息、网络诈骗等现象及时感知,发挥监管功能,及时在线警示使用者,增强网络使用约束力与谣言抵制力。同时对现实世界中的辅导员进行相关的提醒与反映,辅导员可以及时介入进行引导等,防止大学生群体受到负面舆论冲击进而产生情绪的极端化。

3.1.3 文化塑造人像

在现实校园环境中可以收集大学生群体喜爱的外显元素,构造“虚拟校园偶像”,建立多个正能量IP形象,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与智源研究院等依据现代AI技术手段创造了校园虚拟人物“华智冰”,该形象具有情感交互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会作曲、绘画等,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以及虚拟歌手厂牌Vsinger通过歌声整合技术与AR技术,推出了具有中国元素与背景的洛天依、言和等多位虚拟歌手,以演唱会的形式宣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具有个性人格符号的虚拟校园偶像为媒介,可以构造出多样化的虚拟形象,实现一校一特色,持续宣传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强化价值导向,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类积极性活动,如红色歌会、班会、读书会等。不断提升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互接触能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使大学生在参与“偶像群体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同时虚拟偶像的诞生可以有效防止“现实偶像塌房”现象的出现,增强大学生与虚拟偶像之间的联系及持续性。

3.1.4 心理联动人像

塑造“在线心理健康管家”形象,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可以对其抒发个人情感,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对于用户进行动态数据分析,及时识别出在互联网使用上可能引发心理问题的学生并进行相关引导。同时通过个人身份码点对点发现问题学生,如若发现事态严重化,可以及时在线下找到学生进行相关心理引导,前并往专业医院就诊。

在元宇宙空间中,师生凭借着虚拟场景拥有着平等的表述权利。通过线上虚拟人像元宇宙的构建与线下现实人物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强思政辅导员的认知思维、智慧建构、交互影响、引导处事等方面能力,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构建多元协同网络思政育人模式。

3.2 “校园绿洲”虚拟世界构建

《头号玩家》中提出了“绿洲”的概念,成年人可以在其中进行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工作、学习。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媒介,构建“校园绿洲”虚拟世界,突破平面化语言环境体系,以“虚拟分身”的形式搭建多维度立体化空间。

3.2.1 生活维度空间

在日常学生生活中成立不同类型的虚拟世界学生社交圈子群体,收集掌握大学生网络信息,发挥兴趣集体育人功能,大学生可以在其中结识同类兴趣的伙伴,建立友谊,发挥个人特长,其中个人身份码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虚拟社交等诈骗行为的发生。在疫情管控的校园情境下,可以开展线上“元宇宙音乐会”、文学电影节等文化娱乐活动,以及举办“云毕业典礼”、“云招聘”等生活需求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便捷其日常生活,疏解大学生困境障碍,有效推动思政生活化。

3.2.2 学习维度空间

当前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者与使用者之间存在有一定的隔阂,交互感、学习体验感较弱,课程思政关联度不够。通过全员沉浸式、三维可视化构建虚拟教育场景,拓展物理环境空间,根据不同学习内容的需要定制个性化的虚拟场景。同时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发掘相关的思政元素,将有关的影视资源、图像资源直接显现在元宇宙空间中,开展好网络微视频、网络思政大课。针对学习困惑点可以直接在交互的过程中进行解决,通过立体化感知实现全员参与的学习体验,将网络思政教育深入人心。

3.2.3 心理维度空间

通过基础心理联动人像,建立树洞心理咨询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在线预约的方式进入,依据可穿戴设备实现在线AI心理分析。AI可以利用深度学习的技术,扎实的心理、情感数据库案例,自动识别大学生的脑电波与情感情绪变化。可以根据模拟不同的环境空间,感受咨询者的变化波动,进行相关诊断推理,进一步通过场景搭建开展各类体验活动,进行心理情绪认知调节。高校管理者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树洞空间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并及时介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以心育德。

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及时转变教育思维方式,对于网络思政进行场域整合,依托元宇宙等沉浸交互智慧场景等多形式融合的方式进行科技赋能,构建网络大思政环境,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发挥网络思政育人功能。通过科技赋能提供沉浸感知体验,实现线上线下全域覆盖,多维度唤醒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同感与政治辨别力,进一步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思政能力。

猜你喜欢 宇宙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宇宙第一群百家讲坛(2020年4期)2020-08-03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这宇宙课堂内外(高中版)(2017年1期)2017-03-22

推荐访问:视域 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