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16:03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文化自信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3-06-17 10:40:17 浏览数:

□李 迪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和培育主流意识形态、 提升民族文明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观念体系,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具有民族性格、红色品格以及理想人格的历史使命[1]。在价值多元、文化多样、思想多变的新时代,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方式发生新变化,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是非分辨能力不强,很容易在文化的选择中迷失方向,而文化自信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机制,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底气,使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文化性,实现“教师文化疏导”与“学生文化自觉”协调支撑,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本身的教化功能,提升对文化的认知能力和鉴别能力,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二者是高校育人过程中的“一体两翼”,既有不同点,又有契合点。契合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1 理论基础具有同根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解决世界观问题,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提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世界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蕴含的许多优秀特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论。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汇聚成当代中国文化主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共同构筑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因此,二者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

1.2 价值功能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为核心,规范大学生的行为道德、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准,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行动指南。文化自信源自中华历史的深厚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建立、凝练的,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高度认同。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历史认知、夯实文化建设根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抵制不良外部文化、提升多元文化辨别能力,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1.3 教育内容具有互补性

文化自信具有多维教育价值,注重道德导向,但存在着多元文化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明确、理论体系科学,但是存在着灌输方式单一和“泛政治化”倾向。文化自信育人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隐性渗透和熏陶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载体,通过特定的思想内容,以显性灌输和系统引导为主。二者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状态,共同为大学生实现理想目标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1.4 教育过程具有融合共生性

融合是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共生是紧密联结、互相促进、共同生存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以先进的文化内容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和育人效果提升。因此,二者呈现融合共生的状态,一方面,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文化产品供给[3];
另一方面,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交融的大格局。

文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部署,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需“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化自信为引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帮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导文化的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1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过程,必须发挥文化的浸润、感染和熏陶作用,重视文化教化、文化感化和文化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崇高期待,代表社会未来发展方向,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优良品格注入崇高理想和人文精神的文化内涵。

2.2 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基础

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思想政治教育天然地内蕴于社会文化系统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场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根本遵循[4]。以文化自信为引领,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和创造活力,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坚实的文化基础。

2.3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成长的根基。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也是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和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好“立德”以及“树人”工作,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文化自信是立德树人的前提与基础,为立德树人工作提供动力,助力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形成[5]。以文化自信为引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4 助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其中蕴含的核心内容、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很多,但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引导,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文化自信的生命力,文化自信有助于大学生自觉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激荡,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制约着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出现了很多问题,简要分析如下。

3.1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缺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育以“德”为中心的大学生价值取向,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但是,应试教育背景下不注重素质教育,学生成为被动学习的机器,课堂教学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授较少,日常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不足,大学生不能完整叙述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历史,不能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不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7],甚至过分关注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3.2 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不足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着精神力量,具有历史性、前瞻性和超越性。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不足,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性认知欠缺,建立在抽象、笼统或模糊的认知基础上,并没有深刻认识其价值内涵;
二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信仰不够坚定,宣传的自觉性不强,传播的有效路径缺乏,传承的手段单一;
三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不足,实践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方式没有创新。

3.3 对红色革命文化自信不断弱化

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先进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凸显了英勇不屈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条件优越,大多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对红色革命文化产生疏离感和陌生感,情感认同出现障碍。有些媒体出现红色革命文化宣传低俗化和庸俗化倾向,消解了红色革命文化的精神激励功能,进一步弱化了学生的红色革命文化自信。

3.4 对西方消极文化浸淫缺乏抵制

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从未停止,在武力解决已经不可能的情况下,妄图通过文化渗透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特别是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加大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力度,不断输入西方腐朽奢靡思想,构造中国文化低劣或不如西方文化的假象,制造思想混乱和价值扭曲,瓦解大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认同,达到实现“和平演变”的目的。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辩证思维及辨别是非对错能力不强,容易受良莠不齐的西方消极文化、思想所诱惑,对中国文化产生怀疑,价值观发生扭曲。

大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头雁”作用。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底气[8],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的路径选择,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4.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的永久魅力,构筑了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时代风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利用其中蕴含的丰富资源,引导大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不断提升道德水准,成为新时代具有高尚社会主义道德的典范[9]。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突出独特的发展历程,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扩大文化视野,深化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培养孝爱诚信的品质,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实施文化传承工程,推进戏曲、书法和高雅艺术进校园,塑造大学生优雅气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培育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红色革命文化承载着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红色革命文化具有道德教化功能和理想引导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愿景和价值作用相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助于使大学生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大学生真正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教育过程中注重铸魂育人与以文化人相结合, 继承革命传统,不断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大学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热情;
开展主题教育,深度挖掘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4.3 实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在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旋律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内容和方法要体现出时代性,求真务实,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文化自信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奠定扎实的思想根基;
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增强实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效果。

4.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化自信教育的良好环境

校园环境是教书育人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10]。主要路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优秀物质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础,能够给大学生带来感官上的享受和文化感染,实现审美与教育的和谐统一;
二是将文化自信和校园精神文化发展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建构大学生丰盈的精神世界;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内含于中华文化之中的价值观外化为实践行为,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5 开展文化安全教育,坚决抵制西方错误的意识形态渗透

意识形态渗透是潜移默化、长期复杂的过程,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社会主义失败论”等,扰乱大学生思想;
散布所谓“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等,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新媒体手段输出文化产品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瓦解大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必须清醒认识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危害性和长期性[11],开展文化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认清西方文化的本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阵地,让本民族文化成为国家发展的持久力量,有效抵御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侵袭。

4.6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优化涵养文化自信的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优势,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必须发挥这一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将文化自信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体系,教育内容围绕文化自信全面整合,教育过程注重对文化自信的引导,教育考核凸显文化自信的导向意义。解决理论与现实脱节问题,创新“理论+实践”的“大思政”教学机制,实现教学风格的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遴选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以经典文化涵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突出展现中华儿女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总之,文化自信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性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本文以调查研究和文献分析为基础,深入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缺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多条路径,实际应用过程要发挥多条路径的协同作用,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中华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推荐访问:路径 引领 自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