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3日 22:52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挖掘优秀文化资源,创生天府诗教新常态

发布时间:2023-06-18 15:05:14 浏览数:

文|刘晓军

中华文化灿烂长空,诗词是璀璨的星。

诗教当夯筑诗心,把感悟置于核心。

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说:“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人有诗心,便会努力汇通诗歌意境,生成美好情感,启悟精神境界;
有了诗心,生活不会落于俗套,人生就有美好态度。诗歌教育要涵养诗心,使诗教成为不可替代的育人方式。

故诗教绝不止于教人以言、教人作诗。当一个人身处物欲横流、价值杂乱、精神失落的环境,要保持一颗健康、脱俗的心灵,最好的办法之一便是阅读那些兰心蕙质的诗歌。在优雅的、美丽的、沉郁的、高格的诗歌阅读中,渐渐养成一颗诗心,感觉真、善、美的可贵,发现假、丑、恶的可耻,心灵远离低级趣味,情怀始终朝向光明。

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价值追求,以培育时代新人为根本目的,发挥诗歌在增强凝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诗教研究要在三个方面实现创新实践:一是再认诗教价值。中华优秀诗歌凝聚着鲜明的中国审美与创造,传递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国哲思与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情愫,最易引发共鸣。当代诗教要深入分析中华诗歌经典作品的价值蕴藏,在培养高尚人格、悲悯情怀、家国情怀等方面实现育人价值的最优化。二是要明确课标要求。要明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关于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学段的明确要求,以之为诗歌教学的根本遵循。三是要关注任务群要求和学业测评中关于诗歌教学的具体导向。

此外,诗歌教学还要基于地区特点,运用好诗歌资源,加强诗歌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

天府之国,物华天宝。山川多姿,风物含情。文脉绵延,秀冠华夏。山川激发了诗人的情思,诗人成就了山水的名气。不论是出川的墨客还是入蜀的文人,无不寄情于蜀地之山水,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吟家国之情怀,或述鸿鹄之志向,最终在字里行间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在山川风物中留下了珍贵的印记。

青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感叹四川奇瑰嗟叹“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沉醉于锦城“烟火气”,赞叹“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陶醉平羌江月,欣然“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挚爱峨眉风景,想象“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怎一个魂牵梦萦!

历经战乱,武侯祠成为杜甫的精神寄托,“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何止是一种历史凭吊!濯锦之江,春色安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雨润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破庐寒雨,牵挂的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这是诗人张籍情牵万里桥。

就连亡国之君孟昶,也给后人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

自古诗人尽入蜀,从初唐四杰、元白,到陆放翁、范成大,自然风貌、人文古迹无不为诗人们留下依依情愫、佳作名篇。这是天府之国的骄傲,更是四川诗教必须承担的责任。

教育的核心是以文化人。诗歌是最经典、精致、精美的文化,自然会受到学校基于校本需要的文化资源开掘。

毗邻杜甫草堂的成都市草堂小学,办学历史悠久,历任校领导孜孜以求,广大师生勤奋进取,传承诗教文化,营造浓郁诗情画意,疏通文脉,夯筑文心,激扬文创,以“学习中有科技理性,心灵中有文韵诗情,灵魂中有民族血脉,视野中有苍生世界”为办学理念。

读诗声里,致敬先贤。草堂小学不仅有专门的活动育人的诗歌节,还在教学节中呈现了大量诗歌教学案例,吟诵杜诗经典,置身大雅之堂,留下《花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圣”杜甫》等经典课例,声情并茂诵读,抑扬有韵,穿越时空,同频共振,草庐茅屋,丰盈莘莘学子满腔家国情愫。而今,他们正全身心投入草堂诗教课程研发中。

江油诗城小学不仅虔心于李白诗歌教学资源应用,还充分发展师生诗歌创作热情,先后以社团、沙龙等形式,激励师生读诗、爱诗、写诗的激情,出版了多部诗集。

三苏故里,诗韵留香,涵养今日,东坡区青少年作家协会在东坡小学、苏洵小学、苏澈小学等学校开展了大量儿童诗读写活动。

此外,德阳市第一小学、巴中市长赤镇小学、成都市蒙彼利埃小学、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小学、绵阳市南街小学、达州市开江县讲治小学、达州市达川区实验小学……近50 余家中小学开始了诗歌教育校本课程建设。

教师勇做诗歌写作的内行,以诗传承中华汉字文化。特级教师、四川儿童诗人何小波,创建汉字儿童诗,以汉字音、形、义为媒,随取一点因由进行创生,顺应童趣思维,呵护儿童审美,基于字理捍卫童趣,数年心血结晶,得诗六百余首,堪称诗苑“奇葩”。其诗作善于剖析字形之流变,取形譬喻生动说理,以诗厘清易混字、形近字音形义异同,多维浸润童心……凡此种种,或意象叠加生趣,或拈连反转出趣,或譬喻衍生成趣……字理为本,促童眼观万物,把“字理科学性”“童诗艺术性”合二为一,堪称近10 年来四川小语教苑“文创之冠”。

读诗修身,以诗扬美。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梅媛不仅创作了大量古体诗、现代诗,还独创古体诗及儿童诗的鉴赏及创作方法,真实地带领儿童在课堂内外品诗歌之美妙,带领儿童读诗、用诗、写诗。近10 年来,她带领学生先后创作几千首童诗,2020 年其诗歌鉴赏讲座被“学习强国”引用刊发,赢得20 余万点击量,其写作的《读君子之诗、做时代新人》系列文章在《德阳日报》先后刊发……堪称四川诗教创新楷模。

传诗以教,课例厚积。梅媛、覃开成、何小波、何文娟、罗莉等优秀教师正成为四川诗歌课堂教学实践的骨干力量。

2020 年,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发布,《区域统筹视野下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小学诗歌资源开发利用与创写研究》《义务教育阶段诗词教育创新实践研究》等赫然在列,掀起诗教研究的新一轮高潮。

诗教研究兴于四川,不是偶然。

四川有深厚的语文教育研究土壤,四川师大刘永康教授是语文教育研究的先驱和巨擘。他对诗教有着坚实的研究,同时奖掖后学,鼓励支持“以诗教”团队。

2000 年,青年诗人、诗歌评论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余小刚在编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古诗文阅读推荐篇目古诗词曲的阅读、背诵与鉴赏》一书时,提出了“诗歌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任何学科都不可替代的”主张,由此开始专注诗歌教学研究。

2016 年开始,余小刚先后在《四川教育》杂志发表了20 篇诗歌教育文章,架构了新时期诗歌教育的历史溯源、话语建构、价值探索、实践创新四大体系,提出了基于中华优秀诗教传统基础,契合时代教育特征的当代诗歌教育六大价值。

以《义务教育阶段诗词教育创新实践研究》为基础,余小刚先后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张华教授申报三个诗教课题,成立“中小学诗歌教育研究中心”,引发80 余所学校参与诗歌教育创新实践研究,由此构建了“以诗教”学术团队。

学术团队有在教师教育领域出版了《教师教育》的张华、《教师专业写作八课》的余小刚,有出版了两部儿童诗集的诗人何小波,有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周兆伦,有课程建设优秀校长陆小平、杜科、刘列平,有诗歌吟诵爱好和研究者罗莉、梅媛、赵志、何汶娟,有教学名师余婷婷、李丽超、何俊、李智、覃开成等。可以说,团队研究实力雄厚,形成了大学、中小学、媒体、教研高度融合的诗教团队。

目前,诗歌教育在四川研究突破价值研究层面,提出了“以诗教”核心命题,正取向“以诗教”理论研究、课程研究、课例研究等创新实践研究,由此构建高质量的诗歌教育体系。

让一个不懂诗歌的人带领一群人读诗歌、让不懂诗歌文体体征的人教学诗歌、让简单肢解诗句成为诗歌教学的常态等诗歌教育教学乱象成为历史,诗歌教育正归还诗歌本身。

挖掘优秀文化资源,创生天府诗教新常态,四川诗歌教育正以新的研究成果为2022 年版课标下诗歌教学提供更多的尝试和创新样态。

猜你喜欢 诗教四川诗歌 A gift I treasure疯狂英语·新读写(2022年1期)2022-11-23诗歌不除外中学生天地(A版)(2022年9期)2022-10-31四川移动廉政瞭望(2022年14期)2022-08-19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中华诗词(2020年5期)2020-12-14崇德镇“蒲公英农民诗社”诗教工作纪实中华诗词(2020年8期)2020-02-06“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杨叔子当代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11-15全国诗教工作会议在江苏镇江隆重召开中华诗词(2018年1期)2018-06-26诗歌岛·八面来风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诗歌过年红领巾·萌芽(2009年1期)2009-01-20

推荐访问:创生 常态 天府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