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0日 16:37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非遗保护视域下扬州杖头木偶的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19 14:00:14 浏览数:

■刘超

中国木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考古支撑和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这是中国戏剧所望尘莫及的,因此,有专家将木偶戏誉为“百戏之祖”。业界常常将木偶戏归入戏剧。但显然的,木偶与戏剧是有着很大区别的。首先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表演体系,它与京剧、昆剧、黄梅戏等任何一个剧种都不是同等的并列关系,其内部不仅可以分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皮影等种类,同一木偶样式在不同地区也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其次,它内涵丰厚、包罗万象,文学、美术、音乐、戏曲、舞蹈、杂技等艺术元素,京剧、昆剧、黄梅戏等剧种,都可以用木偶、皮影进行展示。而杖头木偶,就是木偶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杖头木偶”全长一米左右,因其操纵技法又称为“三根棒”。主棒支撑木偶头部,能控制耳、眼、鼻、嘴的闭合、张开、转动以及头颈上下左右的扭转;
另两根棒操纵木偶人的双手,又称“手扦子”,扬州杖头木偶与漳州布袋木偶、泉州提线木偶并称。

扬州的木偶演出历史,目前有文字可考的是唐人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大司徒杜公在维扬……入市看盘铃傀儡。”值得一提的是,杜佑在《通典》中记载:“窟儡子亦云傀儡子,作偶人以戏,擅歌舞……今闹市盛行焉。”按,《通典》成书时杜佑在扬州任上,其所说闹市一定是包括扬州的。盘铃是指的伴奏乐器,其木偶形式是不能排除杖头的。到了清代,木偶演出记录多次见于文人著述。乾隆年间李斗《扬州画舫录》:“围布作坊,支以一木,以五指运三寸傀儡,金鼓喧阗,词曰则用叫嗓子,均一人为之,谓之以肩担戏。”“闲时开设酒肆,常演窟儡子,高二尺,有臀无足,底平,下按卯榫,用竹板承之;
设方水池,贮水令满,取鱼虾萍藻实其中,隔以纱帐,运机之人在障内游移转动。金鳌《退食笔记》载水嬉,此其类也。”扁担木偶今扬州高邮尚有,水傀儡在扬州则了无痕迹。道光年间韩日华《扬州画舫词》:“竹棚一带绿荫中,百货开场傀儡工。”清末惺庵居士《望江南百调》:“扬州好,傀儡戏登场。凡事由人阴拨弄,此身枉自负昂藏。木偶也冠裳。”木偶表演在扬州一直不绝如缕。

杖头木偶在扬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扬州市木偶研究所的前身是泰兴木偶剧团,1957 年6 月,泰兴县人民政府对班主制的木偶戏班实行改制,先后成立了12个民间木偶剧团。1962 年,以光明木偶剧团、新生木偶剧团为主,成立了泰兴县木偶京剧一团、二团。1968年,两个剧团合并为泰兴县木偶剧团。十多年间,经历了重组、变迁、上调,1973 年,以泰兴县木偶剧团为基础,扬州地区木偶剧团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原扬州市木偶剧团更名扬州市木偶研究所。2016年,增挂江苏省木偶剧团牌子。扬州市木偶研究所注重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在全国木偶界以“刚柔相济”“细腻传神”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2016年,在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即将成立60周年之际,木偶研究所专门组织人员赴泰州地区进行征集,征集到一大批散落民间的木雕偶形、道具、服装等珍贵资料,这些资料看似粗糙、陈旧,却是扬州杖头木偶鲜活的历史痕迹,目前全部完好保存。陈列室是扬州市木偶研究所搬迁至戏曲园办公后新建,房间不大,却独茧抽丝,巧妙地将扬州杖头木偶和扬州市木偶研究所的历史沿革、代表人物、经典剧目、艺术成就等介绍得一清二楚,走进这个房间,就是走近了扬州杖头木偶。在陈列室里,多部经典剧目被循环播放着,其中两部剧目很有代表性,一部是《琼花仙子》,已经演出1500 多场;
一部是《白雪公主》,已经演出2000多场。这样惊人的演出数字,可以说是扬州市木偶研究所活化保护木偶技艺的一个最最直观的证据。

2008年,扬州杖头木偶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在木偶研究所深入人心。

2016 年,戴荣华所长思考着怎么纪念成立60 周年。当然,搞一台庆祝演出是很有必要的,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他翻阅着团史,突然眼睛一亮,目光落在一张剧照上。1981年,常骥良先生改编导演的《嫦娥奔月》首演,当年参加全国的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大会,就获得演出奖。1984 年,该剧赴日本演出。1987年,该剧又晋京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节。该剧被誉为扬州市木偶研究所的第一个里程碑剧目,代表着剧团京剧木偶的巅峰,也奠定了剧团“细腻传神”的表演风格,当年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成为木偶研究所一个时代的象征。但是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木偶在以中小学生为主的木偶观众群中越来越没有市场,该剧也终于被束之高阁,只见于团史和汇报材料中。“恢复该剧!”戴所长暗下决心!但恢复绝不是简简单单地复排。毕竟,当代的青少年观众见多识广,京剧木偶很难再引起他们的兴趣,假如只是简单的恢复,恢复后再次放进历史,那么毫无意义。于是,戴所长与专家团队们认真论证,“保持内核、大胆创新”成为复排该剧的指导方针。编剧、导演、作曲、舞美、演员等全部不再是当年的班底,但原版《嫦娥奔月》“细腻传神”的精髓被完美地保存了下来,成为剧团抢救保护的一个典范。目前,新版的《嫦娥奔月》已经演出100 多场,成为扬州市木偶研究所的又一部经典剧目。一个剧目,两次经典,这在全国木偶界也是少见的。

非遗保护的十六字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与文物保护相比,只有最后四个字不同,文物保护原则最后四个字是“加强管理”,而非遗保护是“传承发展”。恰恰这四个字,意味着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活态传承”。

扬州杖头木偶是一直勇于创新的。木偶艺术是“很中国”,又“最世界”的一门艺术之一,全球各地都有木偶皮影的演出,日本、英国、阿根廷的木偶都曾与扬州杖头木偶同台无障碍交流演出。现在,布袋木偶、铁枝木偶、手偶、皮影都已经融入了扬州杖头木偶的舞台,扬州杖头木偶越来越新。《变脸》已经演了10 多年了,长绸、扇韵、书法、作画等节目更是超过20 年了。近年来,在小剧目方面,扬州杖头木偶新创的保留剧目几乎没有。木偶的创新,不仅在于节目创新,更在于理念的创新。新版《嫦娥舒袖》节目在传统版本的基础上,将独舞(即便是两人表演,也是简单的齐舞)变为了群舞,邀请舞蹈编导介入,进行了全新的创作,该节目在2019“东亚文化之都”中国西安活动年开幕式上惊艳亮相,日韩艺术家几乎“惊呆了”。2021 年,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又与扬州市曲艺研究所合作,联袂演出了木偶与清曲《芍药花开》,节目在《扇韵》的技术上大胆创新,美轮美奂的木偶形式与清新雅致的扬州清曲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值得一提的是,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几乎每部重点创作的剧目,都是一次大胆地突破和创新。拒绝雷同、拒绝重复,不断积淀、不断突破,是扬州市木偶研究所精品创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历数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历史上的代表剧目,《嫦娥奔月》代表着京剧木偶的集大成,《琼花仙子》代表着木偶音乐剧的探索,《三个和尚新传》代表着卡通动漫木偶的尝试,《白雪公主》代表着人偶同台的试验,《葫芦娃》代表着人偶同台的另一个形式和可能,《嫦娥奔月》代表着全息投影技术的引入。而《哪吒》邀请舞美设计作为导演,这本身就是一次石破天惊式的尝试,该剧可谓扬州木偶研究所历史上运用木偶最多的一台剧目,仅主角哪吒就用了8个不同的木偶造型。更难能可贵的是,该剧将传统杖头木偶与时尚审美趋向结合,用当代人的视野,讲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体现了时空交错的现代意识,代表着扬州杖头木偶在视觉审美方面全新的努力和追求。

猜你喜欢 扬州市木偶剧团 扬州市直击一线精准执法 媒体直播显成效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7期)2022-08-24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5期)2022-06-16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幼儿画刊(2018年12期)2018-11-05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幼儿画刊(2018年10期)2018-10-27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幼儿画刊(2018年9期)2018-09-26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幼儿画刊(2018年7期)2018-07-24小木偶找智慧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8年1期)2018-03-14木偶的眼泪(一)小溪流(画刊)(2016年6期)2016-05-14蓮葉田田清風來——记扬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馆大众考古(2015年5期)2015-06-26木偶复活记!文学少年(小学版)(2014年1期)2014-12-01

推荐访问:视域 扬州 木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