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23:14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幸福河背景下中心区块规划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19 22:00:08 浏览数:

李子远,张辰旸,顾希俊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0017)

河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经济支撑、生态保护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同时,人类活动持续影响对河流系统产生不同程度和维度的改变[1]。因此,河流系统与人类社会已形成密不可分的人水关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发展[2]。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纪念“世界水日”,中国2020年“中国水周”将宣传主题定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在此背景下,大量学者开始研究幸福河的本质内涵、建设模式和评价体系等,全国各地掀起幸福河建设热潮,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城市规划和区块建设产生重要影响[3]。

1990年,钱学森先生提出山水城市概念,作为城市建设的终极方向,指导城市的规划和建设[4],在30 a间,各地以当地的自然山水为地形框架来规划城市,水作为其中重要部分,因其形态多变、功能各异,同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又易于塑造,越来越受到规划工作者的青睐[5]。

本文以开化县上茨区块为例,通过融合上茨溪流域综合规划和上茨区块控制性规划,探索幸福河建设背景下区块开发建设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其他区域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2.1 幸福河的概念和内涵

幸福河的宗旨是造福人民,核心是维持河流系统自然演化需要且持续满足人类社会合理发展需求,做到人水和谐,实现河流为人类造福。因此,“幸福河”不仅指是河流系统,也包括人类社会及相关物质,更重要的是人水关系[6]。

幸福河起源于长期江河湖泊治理认知和理念,又超出传统意义所涉及的纯粹河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范畴,是安澜之河、富民之河、宜居之河、和谐之河的集合与统称,具备灾害有效防御、资源保障有力,生态环境优良、人水关系和谐等特征,能维持河流自身健康,支撑流域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让流域内人民具有高度安全感、获得感与满意度,达到河流系统和人类社会平衡,最终实现人水和谐[7]。

2.2 幸福河与区块规划

长久以来,城市发展建设过于强调区域的经济效益,忽略人和生态环境的要求,使得区域发展处于失衡状态和不充分状态[8]。当前,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区块规划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9]。

在传统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和模式中,河流往往是根据区块建设需要,进行结构和功能上调整,属于被动接受改造角色,建设空间和河流水域的矛盾在土地资源缺乏地区尤为突出[10]。但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对城乡水域的要求越来越高,除要满足基本功能之外,更赋予了精神层面的期许,使得河流在区域规划中的影响层面越来越多元,逐渐成为引导者角色[11]。从幸福河内涵可以看出,通过幸福河具象建设,实现抽象人水和谐,与区域规划,通过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和谐发展宏观愿景,有着深层次关联。图1为幸福河与区块规划内涵联系图。

图1 幸福河与区块规划内涵联系图

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发源地,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县境东南接浙江省常山县,西和南与江西省婺源县、德兴县、玉山县毗邻,北与安徽省休宁县接壤,东北毗邻浙江省淳安县,素有“歙饶屏障”之称。县域南北总长度66.00 km,东西总宽度59.20 km,总面积2 236.00 km2。

上茨溪为马金溪左岸一级支流,左源梅树坞,右源八坞,于泉坑村汇合,在上茨汇入马金溪(见图2)。河道长度6.79 km,河道比降5.3%,流域面积6.88 km2。上茨区块位于开化县中心城区南部,上茨溪流域中下游,作为开化县城南部拓展的重要部分,单元用地面积90.13万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占86.2%。

图2 上茨溪流域区位图

4.1 安全短板突出

上游河段源短流急、河道坡降大,整体基本维持自然状态,但局部河段因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严重侵占河道空间,河道被束窄为简易渠道,过流能力明显不足。当强降雨引发山洪时,河岸冲刷掏蚀严重,洪水淹没路面和农田。中游古溪路至田青棚河段,河道走向变化较大,坡降逐渐减小,田青棚段两岸均有简易直立式护岸,河道基本为矩形渠道,上覆多座简易便桥,严重阻碍河道行洪。同时,承接北部多条山溪汇入,汛期与上游洪水遭遇,导致洪峰流量剧增,由于古溪路控导,泉坑村防洪压力不大,但洪水至田青棚,漫出河道,肆意冲毁两岸农田,造成严重山洪灾害。下游整体地势低平开阔,河道坡降进一步变缓,部分河段建有建议防冲护岸,但汛期护岸冲刷严重,局部基础掏空,甚至出现垮塌、滑坡等次生灾害。马金溪汇合口段,河道两岸现状地面高程大多在117.5~119.1 m,远低于马金溪20 a 一遇设计防洪水位121.6 m,汇合口无节制建筑物控制,当马金溪出现高水位时,洪水倒灌进入上茨区块,造成大面积淹没。

4.2 生态系统失衡

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12],马金溪上茨段属于农业用水区,目标水质Ⅲ类。上茨溪流域内未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现状基本为雨污合流制,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
仍然存在相当规模畜禽养殖,总体上还处于粗放、散养的状态;
中下游河势平缓,两岸河滩地大部分已被开垦为农田,滥用农药、化肥现象仍然严重,污染物缺乏有效治理,面源污染仍然存在;
田青棚下游河段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大量倾倒堆积在河谷中,污染物随雨水进入河道,当发生山洪时,污染物受洪水冲刷而下,使下游河道水环境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风险。上茨溪流域水生态环境整体感观较差,无法满足上茨区块开发建设的需求,有必要全面整治各种污染源、重点提升区域水环境、系统修复流域生态面貌。

4.3 景观体系无序

上茨溪流域基本维持自然风貌,以自然景观为主,尚未建设景观节点工程,河道两侧多为自然山体和农田,河谷中尚存少量古树,桥梁均为水泥简易桥,且出现不同程度破损。流域内主要是泉坑村,村庄规模有限,常住人口较少,缺乏人文历史气息,无代表性特色文化,多年来的人水关系未得到合理的延续和展示。随着上茨区块纳入中心城区,作为主城区拓展的重要部分,必将对全流域的建设和保护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干流马金溪沿江景观体系基本成型,上茨溪作为马金溪支流,有必要结合流域综合治理,形成与区块开发相衔接的景观体系,积极融入马金溪景观体系。

4.4 宜居配套不足

上茨溪流域位于开化县城区南部,属于城市未来拓展范围,现状仍为农村居住区,主要为泉坑、田青棚、上茨等自然村落,零散分布于上茨溪河谷内,域内现状经济产业结构单一,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医院、超市、商场等生活设施相对缺失,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度较低,社会人文环境保障体系不完善。流域内地貌以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环境较好;
但下游上茨区块低丘缓坡地带连接马金溪左岸,开发强度日益增强,地表已被不同程度破坏,出现大面积岩石裸露。

5.1 规划定位

养生芹南。依托开化县城南郊区位优势,结合自身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合理布置民宿节点,将上茨溪流域打造成度假疗养的首选地。

乐水上茨。建设上茨湖和上茨溪滨水绿道,衔接马金溪沿江绿道系统,围绕田青棚水库打造湖畔仙居、水上乐园等设施,建成徒步、戏水、休憩一体的乐水小镇。

5.2 规划思路

围绕“养生芹南、乐水上茨”的规划定位,贯彻“山水相融、人水和谐”的规划理念,保障上茨区块防洪安全,改善上茨溪水生态环境,构建上茨溪水景观体系,提升上茨溪综合品质,打造会议度假、山地运动、亲水游乐、水上运动等多维体验式旅游度假区。

图3 规划思路框架图

5.3 规划策略

5.3.1 夯实安全之本

针对上茨溪洪涝灾害成因,结合上茨区块开发、地形地貌变化特点,采用“上导、中滞、下排”的综合治理策略,夯实上茨溪流域防洪安全根本。

上导:水库上游河道主要实施局部拓宽、疏通卡口,保障河道行洪断面的过流能力,修复加固易冲毁河段护岸,梳理整治部分河滩地,对淤积比较严重的河段进行清淤清障,确保河道有序有度控导山洪下泄。

中滞:上茨溪中游规划新建田青棚水库(即上茨湖),设置滞洪容积,承接上游山洪,对洪峰进行滞留削减,降低下游洪峰流量,保障行洪安全。

下排:结合下游区块开发建设,重新布局水库下游河道,重塑河道形态,新建相应标准护岸工程和消能堰坝,形成下游河道防洪工程体系,同时合理衔接马金溪干流堤防,形成防洪闭合圈。

5.3.2 巩固生态之基

充分发挥上茨溪流域自然生态本底良好的优势,采取“合理导向、上下分治”的生态修复策略,融合自然生态保护和区块开发建设,巩固上茨溪流域生态基础。

上茨湖建成后,回水淹没至古溪路沿线,由于湖尾地势平缓,湖水水位涨落起伏,形成较大面积的库尾消落带,给区域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在水库库尾,结合堰坝建设、地形地貌修复和景观布置,打造生态湿地公园。

上茨湖下游河道重新布局后,受上茨区块地形重塑影响,河道坡降分布发生较大变化,大坝下游段河道明显变缓,而汇入马金溪河段坡降显著加大,枯水期河道水位难以满足生态环境要求。按照有利于防洪、自身安全美观、结合景观游憩功能、与两岸建设相协调的原则,设置蓄水消能堰坝和过水汀步。降低洪水流速,增强局部消能,稳定河床,同时提升枯水期河道水位,维持河道水域面积,满足河道生态环境和沿河居民亲水需求,融合周边景观格局。

5.3.3 打造景观之地

充分结合中心区块整体开发建设,采取“突出核心,积极融入”的策略,以保护自然风貌为主、新增开发建设为辅,合理布置景观节点,融合自然山水风光和人文要素,通过适当廊线工程,以线串点、织线成网,实现原始自然风貌和现代亲水乐水相适宜,构建上茨溪水景观体系。

以上茨湖为核心,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布置水上乐园、垂钓基地、滨水商业街等景观节点,结合库尾生态修复改造,打造浅水湿地景观,依托古溪路等沿湖道路提升改造,建设环湖滨水观光廊道,形成龙头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景观资源的深入开发。

以河道走向为轴线,遵循河道工程整体格局,布置两岸滨水区域景观,建设河道沿线生态廊道,结合堤防护岸工程建设,设置沿河步行道,建设快慢结合的山区乡野绿道,并纳入马金溪绿道体系。

5.3.4 建设宜居之城

充分发挥“养生、乐水”的特点,采取“以水定产、产城融合”的策略,把人性化、幸福感作为提升区块品质的落脚点,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质,树立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巧借山水之势,将上茨区块打造成山水融汇的宜居之城。

依托上茨区块整体开发,优化布置城市路网,并延伸配套相应公共交通,泉坑村、上茨村等居民地实施生活污水全面收集治理。深度利用上茨溪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建设生态名宿、养生度假酒店,形成良性产业链,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图4为上茨溪流域总体布局图。

图4 上茨溪流域总体布局图

6.1 适应山水格局的总体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规划引入生态宜居格局概念,以上茨溪流域自然条件为基础,围绕生态涵养、综合开发、居民生活,重塑节点、廊道和分区,形成“一核三片、一环两廊”的上茨溪流域规划格局。

围绕上茨湖打造区块核心,将整个流域划分为生态涵养区、综合开发区、居民生活区;
综合开发上茨湖岸线,建设湖滨商业环线,沿上茨湖大坝下游河道和马金溪建设生态廊道。

6.2 建库成湖,打造区域亮点

上茨溪为典型的山区性河道,河道两侧地形宽窄变幅大,下游上茨区块已纳入城市开发建设用地,现状已陆续开始部分建设工程,同时田青棚下游峡谷出口段存在大量土石方堆弃,地坪高程抬升15~20 m,严重阻碍行洪,随着上茨地块开发建设,势必形成堰塞壅水,综合整个上茨溪流域地形地貌,在田青棚自然村下游峡谷建设挡水坝,坝址距汇入马金溪河口 1.8 km。

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26 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6.0万m3,水库正常蓄水位143.00 m,校核洪水位147.30 m,正常库容45.0万m3,总库容96.8万m3。溢流堰采用WES实用堰,堰顶高程为正常蓄水位,溢洪道宽5.00 m,当水库水位超过堰顶高程时,自由溢流下泄。

6.3 河道重构,建成行洪通道

上游河道整体维持自然形态,部分河段进行渠道化改造,以便控导山洪;
结合上茨湖尾部地形地貌整治和古溪路提升改造,中游河道因地制宜实施系统治理;
根据上茨区块整体规划布局,河道行洪安全要求,以及规划道路建设需求,下游河道整体进行重构。

综合上下游不同河段河道的现状和规划需求,河道走向力求平顺,尽可能利用有利地形,规划矩形、梯形、复式断面3种主要河道断面型式,河道宽度控制为15.0~25.0 m,河深控制为2.5~3.5 m。结合河岸生态景观,体现亲水性,尽量为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创造条件。

6.4 湿地公园,修复流域生态

为充分利用上茨湖尾部滩地、水面,有效改善消落带,梳理地形地貌、景观资源,开展滩地修复、湿地建设,打造生态湿地公园,形成良好的水景观体系。规划湿地 公园范围自两源汇合口至田青棚支路,沿河道长700.0 m,总面积5.2 hm2(78亩), 实施古溪路生态改造提升,根据湿地公园景观需求,实施路堤结合,通过生态护岸建设,构建透水、透气、生长植物的生态防护平台。针对古溪路沿线滩地现状地形地貌,进行适当梳理修复,恢复滩地原有地表结构,并布置一系列景观小品以及游览观光道。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种植乔木、灌木、芦苇等陆地植物,增加地被、水草、鱼类、虾类、浮游动物等水生生物,恢复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

将湿地公园打造成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传承点、亲子教育基地、生物多样性野外教育基地。将湿地文化与湿地保护和恢复的深度融合,可以形成湿地文化旅游产业,吸引不同年龄结构人群分享湿地生态产品与湿地文化产品,为湿地恢复提供重要驱动力。

6.5 滨水景观,促进人水和谐

以上茨湖为核心,布置游客中心、综合商业街、水上游乐设施等,建设环湖绿道串联沿湖景观节点,形成上茨湖景观体系。

依托田青棚水库自然岸线,维持生态系统原始风貌,合理布置环湖绿道,串联湖岸景观节点,形成环湖滨水慢性系统,全长约3.0 km。

结合中下游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布置沿河绿道,全长3.8 km。堤顶绿道采用彩色沥青及凝灰岩铺装,并丰富绿道两侧的植物景观及基础设施,丰富植物层次,形成乔灌草花群落,丰富道路色彩,并形成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滨水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对重要节点进行优化设计,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图5为上茨湖景观布局图。

图5 上茨湖景观布局图

6.6 配套设施,提升区域品质

全面衔接开化县主城区基础设施网络,合理规划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综合防灾减灾、空间利用管控范围等。

以古溪路为骨干,结合村庄道路、景区道路等,形成1条主干路、3条次干道和9条支路3级道路体系。

给水工程由主城区管网延伸,排水工程实施雨污分流,污水纳入主城区处理厂处理,雨水经截洪沟、管道等排除河道。

电力、通信、燃气、环卫、消防等工程设施均纳入主城区相应体系统一建设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们对生活、生产、生态综合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区块规划理念和定位也在不断优化调整,且与区域内山脉河流等自然要素越来越紧密。本文从幸福河理念出发,充分利用天然河流、地形地貌,因势利导,通过建设安全、生态、景观、宜居的幸福河流,塑造区块山水格局,提升区块竞争力,构建连续的开放空间体系来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金溪河道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中国水土保持(2022年6期)2022-06-08清官戴金溪清风(2021年1期)2021-09-10金溪:脱贫攻坚“主战场”变乡村振兴“示范地”电脑迷(2020年6期)2020-12-18沙颍河流域管理河南水利年鉴(2020年0期)2020-06-09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2期)2020-06-04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中国水土保持(2019年12期)2019-12-18河道里的垃圾作文周刊·小学二年级版(2018年21期)2018-09-06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4期)2018-01-22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4期)2018-01-22

推荐访问:区块 探析 规划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