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9日 10:53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多学科联合中医康复模式在疗养院转型提升中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21 14:05:10 浏览数:

赵艳彬,江慧杰,徐帅,邓永盛,李立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制定了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1]。疗养院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一环,如何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高质量发展,以顺应人民的健康需求,是现阶段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临潼康复疗养中心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以中医康复理念为支撑,破除科室间的界限,打造了在中医理念指导下的多学科联合康养模式,为疗养院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

根据2017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共有十四个类别,疗养院属于第五类,是应用疗养因子为基础的,在规定的生活制度下专门为增强体质、疾病疗养、康复疗养和健康疗养而设立的医疗机构。这对疗养院集康养、保健为主的医疗职能有了详细的定位,也为疗养院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但事实上大部分疗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发展提升的进程[2]。

1.1 处境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疗养院大致经历起步、发展、停滞、稳定和下滑等几个阶段,数量从最多的1 577家到2018年的148家[3]。1999年起,国家逐步削减直至停止对疗养院的经费投入。加之,市场机制下的多元化经营不善,大多数疗养院面临生存危机[4]。

1.2 思想观念 过去的疗养院主要保障企业职工的疗养与干部保健,来疗养院的目的主要是健康体检与休闲度假,缺乏基于“大卫生观”的全维健康维护理念,这种历史根源导致了疗养院工作人员重服务、轻技术的思想观念,缺少对医疗工作的思考,导致整体技术能力不足[5]。

1.3 人才建设 疗养院人才来源有限,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6],从而使整个学科缺少领军人物,没有学科带头人[7]。特别是近几年开始朝康复治疗转型,康复医师缺口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结构表现为医少、技少、护多的极不合理的特征。

1.4 学科建设 学科体系不完善,缺少重点学科,各专科之间缺少协同配合,各类疗养保障工作缺少疗养路径和量化标准,导致整体的医疗技术水平低下,患者的认同度不高。科研水平低,缺少科研方向[8],空有森林疗法、阳光疗法、温泉水疗等自然疗养因子,却没有相应的机制、效果研究,缺乏理论体系支撑[9]。

1.5 硬件设施 由于职能任务的原因,疗养院的病房设置接近于酒店客房,缺少完备医疗辅助设施。各治疗单元的医疗设备单一,缺少现代化的设备,难以支撑现代康复医院的运转需求。

中医康复学是近几年新兴发展的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医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其目标在于减轻或消除因病、伤、残带来的身心功能障碍,以恢复功能,重返社会[10]。中医康复学尊崇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有其独特优势。

2.1 预防为先的治未病理念 中医康复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以预防为主的治未病理念,“未病”一词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治未病是中医疾病防治思想的体现[11],这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理论不谋而合。在疾病预防期,通过食疗、药膳、传统功法运动等方式,提升正气、抵御邪气,防范可能会发生的疾病;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采取“既病防变”的原则,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拔罐等方式,祛除邪气,防止疾病恶化、反复;
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则以防治并发症为主要目的,控制疾病进展,防止邪气外侵。

2.2 内外兼治、形神协调的整体观念 中医康复认为人是内外统一的整体,表里互为阴阳,通过经络气血相互作用。所以,在康复治疗时,既注重内环境的调节,还强调外治法的有机结合。同时,中医康复不仅关注患者机体疾病的康复,还强调情志的重要性。每一位中医康复治疗师同时都是心理调节师,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与面诊,了解患者情志方面的问题,在开展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情志相胜、情志引导等调神疗法,使“形”和“神”和谐统一[12],达到“形与神俱,终其天年”的康养效果。

2.3 操作简便、设备依赖低、与现代康复契合度高 中医康复技术方法众多,疗效确切,对于医疗设备的依赖小,很多技术在基层门诊部、卫生所,甚至患者家中都可以进行,这显著减少了医疗成本,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从而提升了患者的就诊率[13];
另外,中医推拿、正骨、关节松动等技术,与现代康复中的物理治疗的很多操作方法高度契合,易于推广结合。

2.4 从业人员培养层次多,渠道广 目前,大多数疗养院向康复医院转型的过程中都面临聘不到康复医师的尴尬局面,康复医师大多数是通过临床医师转行而来,这与近10年来康复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被授予理学学位,只能作为康复治疗师,不能取得医师资格证相关。为了缓解康复行业高层次人才来源受限的现实矛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7年开始在全国中医药大学设立了中医康复学专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14],这为康复行业医师的准入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来源;
同时,各类高职院校开设的“二加一”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专业,培养了大量掌握了中医治疗技术的治疗师;
另外,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具备使用器械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普及等独特优势[15],护理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部分中医护理的操作,在中医康复开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3.1 开设中医门诊体检项目 健康体检是疗养院常规开展的项目,目的是筛查人群是否存在健康风险,起到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疾病的目的。临潼康复疗养中心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常规体检项目,在体检中增设了中医体质检测项目,通过经络检测仪、面诊仪出具检测报告,结合中医医师的辨证,开具中医体质检测报告,从中医的角度为患者提供体检建议。

3.2 多学科联合制定中医康复方案 立足临潼康复疗养中心的现实情况,依据人员与治疗能力打造了集软伤、骨伤、神经、运动、心理、睡眠、营养等特色学科为主体的优势学科群,并依托优势学科群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将传统的哪个科接患者,哪个科定方案,转变成多学科共同决策,一起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中医康复治疗方案,使治疗更科学,避免了单一治疗和重复治疗。

3.3 采用多样化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分级治疗 以辨证康复、整体康复、综合康复、功能康复、心理康复为原则,对患者病情进行辨证分析,实施调养、保养等养生医学服务模式;
以阴阳五行论、脏腑经络理论、精气神论、情志论为基础,使用中医情志康复、中药康复、针灸康复、推拿康复、体育康复、气功康复、饮食康复、物理康复、音乐康复等方法,实现多样化的康复治疗;
借鉴西医康复“急性期康复、亚急性康复和长期照顾”三级康复体系的成熟经验,合理安排疗程,避免过度医疗与资源浪费。

3.4 科学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 为患者提供一体化、全程式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利用中医学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调整阴阳、以平为期、扶正固本、杂合以治的思想,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心理调适方案,调整机体整体功能,纠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积极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丰富健康宣教的内容,积极灌输中医养生理念,结合患者体质分析的结果,制定不同的“治未病”养生方案;
最后,除了院内管理,还进一步加强随访制度,将中医养生的理念延伸至患者家中,居家康复,做好持续的健康管理。

3.5 构建中医康复的学术氛围 为了营造良好的中医康复学术氛围,临潼康复疗养中心通过晨会教学、现场指导、业务授课、病例讨论分析、阶段业务考核等手段,培养医务人员主动学习的习惯,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针对院重点业务,外派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专项学习、与医院建立技术帮带,请名医名家授课等,加强理论、技能的学习交流,引进并开展新技术;
通过引入院校的读书报告、撰写综述等方式,促使医务人员主动查新,阅读专业文献,提升个人学术交流能力。

3.6 加强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 疗养院普遍护理人员数量多,而医、技的数量普遍不足。临潼康复疗养中心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加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培训,补充到可以替代的技师岗位,显著缓解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并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细化康复护理的细节:例如在患者出现头晕时,可以做好中医情志护理,以及规范卧床、肢体摆放,防止患者摔倒;
对于因长期卧床而腰酸背酸的患者,可以采用拔火罐、中药涂擦、按摩等中医疗法来活血祛瘀;
对于肿胀疼痛患者,可以采用中药硬膏进行贴敷、定向透药的疗法来消肿止痛;
对于关节不灵活、关节炎、肩周炎、颈腰椎病、骨质增生的患者,可以采用艾灸、中药熏洗来疏通奏理、驱风祛湿、通畅气血。通过各类中医护理操作,推动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

3.7 夯实康复医师、治疗师的核心能力 虽然中医护理技术能够补充一部分康复技术力量上的不足,但核心力量仍然是康复医师和治疗师。临潼康复疗养中心在转型初期,中医康复虽然可以满足康复医院开展的基本需要,但能够收治的病患多以轻症为主,尚不具备治疗重症、康复技术难度高的患者的能力。因此,临潼康复疗养中心通过邀请专家指导帮带、进修学习、系统化培训等方式,不断锻炼医师、治疗师康复诊疗能力,使核心能力不断提升,逐渐拓展收治范围,收治量不断提升。

3.8 加速支撑科室的功能升级 特诊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医工科等科室是每一个医疗机构都必不可少的支撑,而相对于疗养院,康复医院对于支撑科室的要求相对有所提高,基于这种变化,支撑科室的功能也要有所提升。

临潼康复疗养中心针对各个支撑科室都做了相应的功能升级。首先是特诊科,针对软伤、骨伤康复患者的需求,引进了高频超声诊断设备,开展肌骨超声诊疗技术,可以简便、动态的观察肌骨病人的康复效果;
为检验科开设了PCR实验室、配置了倒置显微镜等专用设备,拓展了基因、病理检测的功能;
为医学影像科配置了2.0T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填补了无法检查椎间盘、半月板损伤问题的空白;
鼓励医工科开展自主设备研发、支具开发等项目,为患者功能康复提供更直接的设备支撑。

疗养院朝康复医院转型发展是现代医疗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临潼康复疗养中心通过实践表明,疗养院向以中医康复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康复医院转型的建设前期投入较低,对高学历人才、高年资医生的依赖程度有限,盈亏平衡周期相对较短,业绩爬坡速度较快,是疗养院转型提升的有效方式。以中医康复为基础,不断发展提升人才队伍与基础设施,疗养院建设发展成为现代化康复疗养中心的前景非常广阔。

猜你喜欢 临潼疗养院疗养 “小、快、灵”立法的唐山实践——《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公民与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加拿大一疗养院31名老人被饿死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17期)2020-06-01自然疗法对离退休干部短期疗养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医药前沿(2019年20期)2019-01-04为军民促健康 为打赢储力量 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深入探索疗养院建设发展纪实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临潼石榴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12-01加强疗养期间疗养用房安全防护管理的经验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年36期)2016-01-23强力打造《临潼预防之窗》突出临潼特色新西部(2014年8期)2015-01-08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中国火炬(2009年4期)2009-07-24疗养员收治现状分析中国疗养医学(2009年2期)2009-02-09健康教育和护理宣教在疗养期间的作用中国疗养医学(2009年11期)2009-02-09

推荐访问:疗养院 转型 康复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