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3:54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研究①

发布时间:2023-06-24 17:00:18 浏览数:

杨鹏飞 王夏冰 张元元 付凯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71)

2018 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互联网+”的教学新方式,为学生创建了一种真正高度参与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然而,现阶段,任课老师普遍缺乏“互联网+”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且其“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制约着工科课程育人实效,如何利用新方法、新手段提升知识传授成效,以专业知识和课程体系为依托科学有效地发掘价值元素,是理工科新教学模式探索和“课程思政”的痛点难点;
将价值元素“春风化雨”般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提高理工科“课程思政”实效面临的重要挑战。

集成电路飞速发展,各种以模拟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需求飞速增长。本课程侧重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让学生对半导体器件、放大器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常用模拟电子线路有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进一步培养自身的实验技能,工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与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分析、开发与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授课对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二学生,本门课程的前序课程包括大学物理、数字电路基础等课程,学生对电子电路的数字信号处理部分有较充分的认识,但对用于模拟信号处理的模拟电路尚未了解。同时,学生步入大二后,课程压力增加,加上同期开设的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均难度较大,学生对能否学好模电缺乏信心。而且整个计算机专业就业“偏软避硬”的大行业趋势让学生对学习模电缺乏动力,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帮助消除学生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实施课程思政,应该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AI+”等先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结合课程文化特点,因势利导,把课程学习过程与科学研究精神有机融合;
发挥学科史、人物史等丰厚的教育资源,传承和发扬西电精神(学校前身为军校),增强使命感和爱校荣校意识。将人文精神融于知识传授中,不仅介绍课程内容,还要传达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追求新知、敢于创新,传承科学家的高尚品格与情怀,提升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问题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究竟需要融入哪些元素,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科学研究的精神与方法。以本校梁昌洪教授《科学的精神与方法》为主要借鉴,阐述科学发展、技术进步过程中人类所必需的精神与方法,援引众多人物实例,从多角度进行剖析。对科学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为科技事业的前进提供有益借鉴,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术修养、把握自身奋斗目标。

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以《渗透家国情怀的工科专业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为指导,结合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地区冲突、中美贸易等形势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担当之勇、人文之情。

“我是西电人”的爱校荣校意识。以即将建校90 周年纪念为契机,分享西电的办学历史和“红色根系”“命根子系”“刀把子系”的建专业历程。介绍办学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老教授老专家典型和蕴含母校情怀的感人故事,以史育人,传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西电精神,感知学校文化积淀,牢固树立知校、爱校、荣校意识。

问题二:如何从育人视角进行深入课程开发,挖掘蕴含于计算机模电课程中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课程对应行业发展历史、重大影响事件、重要人物、国内外对比、国内行业先驱或领导者的事迹等,充分有效挖掘思政价值元素,是切实推行课程思政的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在厘清学科体系的基础之上明确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目标的统一。此外,还要打破原有学科的思维束缚,将育人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才能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问题三:怎样形成点线面的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盐”撒进课程的“饭菜”里,实现“润物细无声”。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为高校理工科学生接受科学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与大学物理、数字电子基础课程相辅相成,已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体系,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是一项挑战。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把专业技能、考核成绩作为主要标准,还要把学生科学精神、责任感等的培养和考核作为参考。二是课程教师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摒弃“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或者思政课程的责任”等传统育人观点,积极主动地承担自身的育人职责,将教书与育人完全融合。三是深入挖掘课程中的科学历史、家国情怀、西电精神,并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充分融入。四是改变传统考核方式,除将学生到课率、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作为成绩判定依据外,对课程育人效果也进行可量化的考核。通过扭转观念,明确定位,深入挖掘,科学考核,切实提高课程的育人实效。

课程实施过程中,以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以实际系统分析为驱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过程化考核为检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以“课程思政”为引领,驱动学生思想意识的提高。以下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进。

1.利用“互联网+”丰富学生学习资源

课前,通过学校“学在西电”网络教学平台下发教学任务表,任务表中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上节课课程内容复习,二是新课程引入内容,三是新课程预习任务。这些内容尽量以视频形式呈现,或者是PPT 形式,便于学生点击学习和整理归纳。如通过大家常见功放系统动画分析讲解,让学生对课程所学的模拟电路有宏观的总体认识;
通过对信号预处理重要性的视频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课程将放大电路作为课程重点的用意;
模电输入小功率信号、输出大功率信号,看似能量不守恒实则守恒的过程分析,引出直流电源设计章节内容等。同时,为了准确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需要在这个环节穿插一些简单测试环节,以客观题形式呈现,便于效果评估,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实践及“课程思政”开展

通过课前课程必备知识上传“学在西电”云课堂供学生自学预习后,学生对课程重点和自己想了解的难点都有了基本认识,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有较高要求,需要精心准备,在课程设计时应该抓重点难点讲解,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就可快速串讲;
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要准确把握,将家国情怀、西电精神、三系精神及其他思政元素贯穿至课程教学始终,使得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内容衔接自然、相辅相成。如在绪论课中,通过罗列学生常见印象的关键词,引起学生认为模电难的共鸣,吸引学生注意力。再以小马过河的故事鼓励学生做有独立思考的人,给予继续思考和对比的勇气;
通过讲述学校的“红色基因”建校以来的在国防和电子信息领域的诸多成就,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学习目标,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在讲授静态工作点稳定及偏置电路时,利用电路设计总是利弊相生,引出事物有正反面,需要综合考虑的课程思政;
利用已经学过的温度对PN伏安特性的影响推导出温度对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的影响的学习方法,引出以熟悉的事物代替陌生事物的认识。

3.基于“互联网+”的课后线上教学评估及考核

课程结束之后,借助“学在西电”及“计算机类课程智慧教育平台2.0”,实现知识点细粒度的MOOC 智能推荐、提交作业的后台自动评判和大数据分析等功能,通过平台记录学生在系统中的全部学习行为,生成学生/班级的课程学习画像,针对作业中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将涉及知识点单独做成短视频通过平台进行智能推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时,课后考核题目设置时还会充分考虑思政引导,如安排题为“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的短文书写,引导学生通过国内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措施效果对比,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通过安排学生梳理对比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征税物品清单,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紧迫感,点燃学生发奋图强的动力。

4.形成思政教学映射和融入专业教学的理念

互联网+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为了促使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和改革,需要在实际教学实施和发展中,形成思政教学映射和融入专业教学的理念。进而更好地将互联网+课程思政相关工作落实,促进教学的有效改革和发展。在高新技术行业发展中,模拟电子技术占据十分关键的地位。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散发出来,促使学生民族自豪感的不断提高。还会对学生的明辨思维、职业素养展开有效的培养,进而最大化地实现育人效果。在形成良好的教学理念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需要加强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有效宣传,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对这一教学理念有足够的认知。并且主动地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运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进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和教育。在实际教育中,还需要尽可能地根据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材,推动思政教育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开展。对蕴含的思政元素展开挖掘,还要自然而然地在理论和教学中融入。并且加强教材的整合,对思政元素进行挖掘,然后整理构成课程的建设架构。

5.加强互联网+课程思政环境下理论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发挥互联网+课程思政作用,结合这方面的作用进行教学。还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掌握情况。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的有效创新和发展。在理论教学内容创新中,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系统化地建设知识框架。要想更好地对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融入,教师需要充分梳理繁杂抽象的知识点,促使基于思维导图的课程内容体系建设,通过思维导图方式向学生充分地展现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教师还需要对案例教学进行优化。其主要原因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还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比如,自动化、计算机等。教师需要根据每学期专业理论课,创建校企深度融合下的课程共建机制。理论课教师对核心知识点进行讨论确定,企业工程师对项目案例进行设计,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新时代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对教师而言,课程教授方法也需要全面提升,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手段,有效开展混合模式教学,同时抓住时机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思想、新理念等以更加形象地传递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助力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内蒙古教育(2021年20期)2021-03-08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家庭影院技术(2019年11期)2019-12-09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推荐访问:互联网 教学模式 电子技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