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02:53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5 20:25:15 浏览数:

李 瑾, 董京涛, 董振博, 张 云, 李志媛, 王洁莹

(1. 河北省沧州市第三医院 肝病二科, 河北 沧州, 061001; 2. 河北省无极县医院 神经内科, 河北 石家庄, 052400; 3.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21; 4. 河北省沧县医院 超声科, 河北 沧州, 061000)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多由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诱发免疫损伤所致,病理表现为肝脏炎性病变、肝细胞坏死,临床表现为乏力、肝区疼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等,根据患者体质不同,其临床症状存在差异,部分患者还伴随发热、黄疸等症状[1-2]。恩替卡韦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临床疗效较佳,但单一用药效果不甚理想,需联合用药[3-4]。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是免疫调节性药物,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病毒的双重作用,既往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多集中于肝功能指标方面,对免疫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DNA(HBV-DNA)、免疫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研究组男62例,女48例,年龄31~58岁,平均(45.37±3.15)岁,平均病程(4.53±0.95)年; 对照组男64例,女46例,年龄32~59岁,平均(45.41±3.23)岁,平均病程(4.58±1.03)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沧州市第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 ①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5]标准者; ② 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 ③ 年龄30~60岁者; ④ 无长期饮酒史者。排除标准: ① 患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病、脏器功能不全等; ② 伴有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及代偿性肝硬化者; ③ 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④ 酒精依赖者; ⑤ 药物性肝炎、非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者; ⑥ 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完善入组后相关检查,均给予水电解质平衡与免疫调节、饮食指导与护肝药物。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93104)口服治疗, 1次/d, 0.5 mg/次,连续治疗6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55)皮下注射治疗, 1次/d, 180 μg/次,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HBV-DNA检测: 采用荧光定量 PCR仪(苏州雅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MA-1620Q)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的HBV-DNA水平。

1.3.2 免疫功能: 抽取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 采用流式细胞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19+、CD8+水平。

1.3.3 炎症因子: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干扰素-γ(IFN-γ)、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CXC 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 (CXCR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试剂盒购自深圳市科润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2.1 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HBV-DNA水平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HBV-DNA变化差值为(8.86±2.85)×103copies/mL, 研究组为(9.36±2.80)×103copies/m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HBV-DNA水平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CD4+、CD19+、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CD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 CD19+、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CD4+水平高于对照组, CD19+、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CD4+、CD19+、CD8+变化差值依次为(-2.99±1.50)%、(2.86±2.62)%、(0.91±1.45)%, 研究组依次为(-5.99±1.80)%、(4.77±2.14)%、(1.77±1.5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CD4+、CD19+、CD8+水平比较 %

2.3 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IFN-γ、M-CSF、CXCR4、SD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IFN-γ、M-CSF、CXCR4、SDF-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IFN-γ、M-CSF、CXCR4、SD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IFN-γ、M-CSF、CXCR4、SDF-1水平变化差值依次为(28.82±9.37) pg/mL、(8.24±4.63) mg/L、(1.72±0.81) ng/mL、(3.47±1.42) ng/mL, 研究组依次为(34.02±8.98) pg/mL、(11.00±4.65) mg/L、(2.22±0.77) ng/mL、(4.47±1.24) 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炎症指标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炎症性疾病,由乙肝病毒持续感染所致。乙肝病毒是具有不完全双链DNA的嗜肝病毒,外形呈球状,颗粒大小,主要由核心颗粒及蛋白包膜组成,其基因组是HBV-DNA, 乙肝病毒可结合肝细胞表面受体,在细胞表面脱去核衣壳,释放DNA至肝细胞内,并进入细胞核,在细胞中进行复制、转录,在细胞内质网中形成所需的核衣壳包膜,最终组成完整的乙肝病毒,并继续与其他细胞结合,进而产生感染[6]。研究[7-8]表明,人体感染乙肝病毒时,机体可产生固有免疫反应以抵抗乙肝病毒,待固有免疫反应产生后,乙肝病毒诱导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造成肝细胞凋亡,乙肝病毒基因组持续复制转录表达,促进T淋巴细胞凋亡,造成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炎症产生,损伤肝细胞。若乙肝病毒感染产生的炎症损伤无法及时治疗时,肝脏会持续损伤,可激活肝星形细胞,促进产生细胞因子,合成细胞外间质,增加总胶原量,减少内皮细胞上窗孔大小及其数量,产生弥漫性屏障,导致肝窦变窄而致血流受阻,增加肝内阻力,致使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受影响,加重肝细胞坏死; 肝细胞坏死后再生,并在再生-坏死中无限循环,导致肝内纤维组织弥漫再生,破坏正常肝小叶结构,影响肝内血管分流,肝细胞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产生肝细胞营养障碍,加重肝细胞坏死[9-10]。

恩替卡韦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是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其结构为环戊酸鸟苷类似物,经人体吸收后可生成三磷酸盐,竞争乙肝病毒多聚酶,干扰病毒的核苷酸代谢,阻碍乙肝病毒产生mRNA逆转录,减少产生HBV-DNA正链,阻碍其产生病毒多聚酶,对HBV-DNA复制产生抑制作用; 乙肝病毒不可杀死肝细胞,而是介导免疫反应致病。恩替卡韦还可防止乙肝病毒介导免疫反应产生机体损伤,抑制机体炎症损伤,控制疾病发展,保护肝脏[11-1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是聚乙二醇及干扰素α-2a的复合物,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主要代谢部位在肝脏,其可结合细胞表面受体,诱导细胞内抗病毒活性,激活细胞中的多种抗病毒蛋白,促进降解细胞中乙肝病毒的RNAs,从而抑制机体中HBV-DNA复制,产生抗病毒作用;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还可增强巨噬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及T淋巴细胞活性,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中的聚乙二醇分子可延长药物半衰期,巩固药物疗效[13-14]。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降低HBV-DNA水平,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伴有免疫损伤, CD8+、CD19+属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 CD4+属于辅助T淋巴细胞,当机体受到刺激时, CD8+、CD19+水平升高, CD4+水平降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15]。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19+、CD8+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提升患者免疫力。研究[16]表明,恩替卡韦通过抑制机体中乙肝病毒水平,降低各种刺激因子水平,减少对机体的免疫刺激,减弱负性免疫调节,产生免疫控制,经恩替卡韦治疗后,机体中CD8+、CD19+水平降低,CD4+水平升高,可调整免疫细胞平衡。

研究[17-18]认为,肝细胞的炎症、氧化应激、活化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生成是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因此炎症机制是肝纤维化进展的核心机制。IFN-γ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促进机体产生炎症,加重组织损伤; M-CSF主要由巨噬细胞、纤维细胞等分泌,可参与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 CXCR4为G蛋白耦联受体(GPCR)家族成员,可表达于T淋巴细胞、干细胞、中性粒细胞中,参与炎症反应、肝脏组织损伤; SDF-1由肝窦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等产生,是一种小分子蛋白,为趋化因子,广泛表达于干细胞、免疫细胞,可诱导机体产生炎症。本研究研究组患者IFN-γ、M-CSF、CXCR4、SDF-1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抑制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HBV-DNA水平,提升患者免疫力,抑制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猜你喜欢 聚乙二醇乙肝病毒卡韦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4期)2022-05-23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中老年保健(2021年12期)2021-08-24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的患者选择有何区别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0年2期)2020-10-27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7年1期)2017-04-17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16年8期)2016-02-13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3期)2016-01-06苦参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年4期)2015-07-07

推荐访问:干扰素 乙型肝炎 患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