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6日 18:39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树立四种意识,提升论述针对性——以2022年新高考Ⅱ卷作文为例

发布时间:2023-06-30 16:15:05 浏览数:

曹振国

唐代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文创作要关注时代、有针对性。对我们今天的议论文写作来说,这依旧是应当恪守的重要原则。在笔者看来,这里的“事”强调的是写作的缘起与情境,“时”强调的是写作的背景与目的。简言之,写作议论文,必须做到脚下有基点而不虚无飘浮,心中有情境而不自说自话,行文有现实而不空发议论,议论有逻辑而不胡言乱语,这样的文章才有内涵和价值,其中的观点和论述才有说服力。

但很多中学生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实践中,存在着缺乏针对性的种种表现:或立意毫无来由,仅凭题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立意,甚至凭空生发,漫无边际;
或不明白题目设定的情境要求与任务指令,行文不知所向,内容飘忽不定;
或不能联系现实,喜欢钻故纸堆、掉书袋,缺乏对当下的观照;
或罗列堆砌材料,议论缺乏分析或者分析流于浅表,没有逻辑性和说服力。如此种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缺乏论述针对性。

如何提升论述针对性?可以从树立四种意识,即材料意识、情境意识、现实意识和逻辑意识着手。

先说材料意识。必须让学生始终铭记,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材料作文,材料内容始终是写作的出发点。在议论文开头部分,立足材料概括要义,针对信息提出论题,是凸显写作价值的基本前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材料意识。精准的材料意识从哪里来?一要学会整体把握,立足材料的整体方向来思考问题,不能仅凭只言片语来判断或确定论题;
二要准确理解概念,界定概念范围,明确概念内涵,不能有意无意扩大范围或对概念内涵混淆不清;
三要做到多维审视,即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多个维度去思考材料涉及的现象或论题,其中“是什么”关乎内涵与性质,“为什么”涉及原因与目的,“怎么样”则凸显方法与途径。材料意识不仅仅体现在开篇,还体现在行文过程中的点击与扣合,包括中间部分的点击或扣合材料、结尾部分照应与回扣材料。

次说情境意识。“无情境不命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人员论及高考作文题的命制时曾说:“通过近乎真实写作情境的创设,给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这在考场上要求考生有对象感、有针对性地写作,有利于纠正考场作文的‘假大空’取向,包括近年来议论文体写作愈演愈烈的空思辨、伪思辨的玄虚现象。”[1]不难发现,近年以来的和之前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任务方面确实有相当明确的限定性,即使是材料作文,写作任务或多或少也带有一些限定性。写作这类作文,在审题环节我们就要增强情境意识,动笔之前,写作者至少要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题目设置的情境是什么?交流对象(读者或潜在读者)是谁?要求你以什么样的身份写作?行文过程中,更要有针对性地将情境意识凸显出来。

再说现实意识。议论文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有现实基础和现实意义,古往今来的论说名篇大多如此。就教材中的篇目来说,《师说》论述的师道内涵,针对的是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
《答司马谏议书》立论的论点,针对的是司马光对新法的多项指责;
《反对党八股》的批评矛头,则指向当时党内广泛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倾向。相比而言,没有现实指向的议论,只是朝天放空枪而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针对现实展开议论,立足实际解决问题,才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点。那么如何增强现实针对性?首先,要保持对时代热点和社会生活的高关注度,积极思考当下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时时刻刻做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要广泛阅读热点时评,学习借鉴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其三,积累和运用素材,既要善于选择紧扣时代脉搏、关涉当下生活的相关素材展开议论分析,还要注意结合中学生实际和自身感悟来写。

最后说逻辑意识。“议论文的说理,不等于简单粗浅的‘摆事实,讲道理’,‘说理’的核心,是分析论证,是在事实分析、价值分析与因果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与论证的具体过程不能省略缺失或一带而过。”[2]而简单的罗列堆砌素材,只会给人一种散乱零碎的感觉,很难有说服力;
机械生硬的说理,只不过是强拉硬拽,甚至是强词夺理;
而对材料缺乏独到见解,流于表面触摸式分析,只不过是人云亦云或拾人牙慧罢了——用这些方式“炮制”的文章没有任何思想力度,是议论浮浅化的常见表现。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针对材料与观点的契合点,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说理,达成事与理之间的结合、呼应与阐发。“所谓‘抽丝剥茧’,就是结合材料有层次的细致分析。它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对准契合点,细致分析;
二是论述有层次,条理分明;
三是说理有逻辑,‘事’‘理’结合。”[3]论述中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或由果推因,探究根源;
或由表及里,揭示本质;
或假设推论,递进深入;
或正反对比,求同求异;
或由此及彼,概括归纳,等等。

下面,我们以2022年新高考Ⅱ卷作文为例,具体谈谈四种意识及其操作实践。

先回顾作文材料和任务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要求: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从材料的整体指向来看,这道作文题展示了新时代人才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引导当代青年见贤思齐,向新时代典型人物学习,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国家民族发展的巨大洪流之中。这是审题时应该明确的基本方向,也是笔者所说的材料意识。

就情境意识而言,需要梳理题目的情境设置、读者对象和写作身份等,我们可以通过如下表格进行更为直观的分析:

角度情境设置读者对象写作身份任务要求时间节点:聚焦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关涉人物:三位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典型。概述特点: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写作主题:选择·创造·未来。复兴中学学生复兴中学学生

从现实意识的角度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的现实背景,暗示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这一母题;
而高中毕业生即将面临大学专业选择乃至未来的职业选择,“选择·创造·未来”这一主题应该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其中也可能含有命题者着眼专业选择与大学生就业这一现实问题加以引导的宏观考量。

至于逻辑意识,主要体现在行文过程中,但动笔前对三个关键词的论题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做一些分析也很有必要。首先,三个关键词既关乎个体成长,也关涉国家民族的发展,我们应该在个体成长(尤其是青年成长)与国家发展这个论题范围内来展开讨论——这是关于材料话题边界的考量。其次,三个关键词之间,选择是个体成长的前提,它决定着努力是否有所成效;
创造让人突破局限,实现个体飞跃,是个体成长的途径与关键;
未来代表着个体成长的方向,着眼未来可以让一个人站位更高,让努力更显成效——这是关乎三者逻辑关系的考量。

正文选择决定方向,创造影响未来无论是创新创造、攻克难关的科学家,还是继承传统、汲取养分的摄影家,抑或是胸怀理想、拥抱未来的建筑家,他们的人生目标虽然有所不同,但都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①古人云:“立志而贤则贤。”作为共青团员,明确和厘清三个关键词的意义与关系,向新时代的典型人物看齐,才能更好地承担新的责任与使命。②首先,选择与创造、未来紧密关联,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路,就决定他能创造什么样的现在,能走向怎样的未来。苏炳添25岁时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更换起跑脚,改变20多年的奔跑习惯。经过刻苦训练,他最终以31岁“高龄”,拼进奥运百米决赛,创造新的亚洲纪录。某种程度上说,苏炳添的选择对其创造潜能的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影响了他后来的发展方向。③进一步说,创新创造的吸引力也可能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选择,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方向。钱伟长18岁参加入学考试,以中文、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而他的物理、化学和数学分数奇低。此时“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凭借飞机大炮侵占了中国的东北,钱伟长毅然决定“要学造飞机大炮”。从此,他废寝忘食,刻苦攻读理科。毕业时,钱伟长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改学物理,成就了科学救国的钱伟长。④旁注①概括提炼材料,点出写作缘起,引述重点语句,点明关键词语,体现出精准的材料意识。②点明身份意识,交代写作方向。③首先,文章着眼于三者关系,从选择的角度(选择决定创造与未来)展开论述,体现出材料意识和逻辑意识。以苏炳添为例,事理结合并精要点拨,论述“选择影响创造与未来”的观点,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意识。④接着从创新创造的角度,论述其反作用力,依旧紧密关联三者关系,层次上也有所递进。以钱伟长为例,论述“创新创造影响选择和未来”的道理,理例契合,逻辑严密。

与之相近,科学家为完善北斗导航系统功能而选择致力科技攻关,这也是创新创造的引力。同样,袁隆平选择“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毕其一生专注田垄,只为实现“禾下乘凉梦”;
叶培建怀抱“一颗为国效力的激情的心”,从探月工程到逐梦火星,半辈子的选择都与中国航天紧密相连。这些伟大人物的选择,以振兴国家、创新创造为导向,他们的成长轨迹启示我们:既要向内看,选择适合自己的或自己热爱的,让其成为照亮人生的光束;
也要向外看,把“小我”融入“大我”,心系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但反观现实,前几年,一些高考成绩拔尖的毕业生趋之若鹜地选择金融学,更多地还是考虑到自己未来的“钱途”。这种选择虽无可厚非,但相比之下,依然值得我们深思。⑤不难看到,面向未来的创新创造方向,也直接影响着许多人的职业选择。前几年火热的物联网、大数据等专业,现在的应用市场已初显热度;
近年高校新增的一些专业,如智慧林业、智慧水利等,也必将影响许多有志青年的选择。当然,大学专业选择可能只是人生选择的一道重要关口,人生未来还将面临更多选择。选择决定着未来,也影响着创造潜力的积蓄。所以,我辈青年考虑职业选择时,不能仅仅看“是否喜欢”,还必须符合创新发展的方向、具有开启未来的力量等特点。⑥愿我们复兴中学的每一位有志青年,不负“复兴”之名,选择与国家一起成长的道路,创造不负于时代的伟业,以我之青春为国家民族的复兴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⑦⑤再次紧扣题目材料并点出其中的道理,并由此及彼,举袁隆平和叶培建为例,论述“选择与创新创造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由表及里,概括归纳,深化推论:将“向内看”与“向外看”结合,把“小我”融入“大我”。紧接着,文章又直指现实,引发关于专业选择的思考。在这个段落中,材料意识、现实意识和逻辑意识均有充分体现。⑥这个段落,偏重从未来的角度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扣住材料关键句来写,与前面的论述形成严密的逻辑关联;
同时,结合现实谈专业和职业选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⑦三处强调“复兴”一词,紧扣写作情境,点明读者对象和作者身份,最后自然回扣主题。

有了以上四个层面的考量,或者说,牢固树立以上四种意识,是有效提升论述针对性的重要抓手,这样的作文才容易出彩。接下来,我们以一篇范文为例,通过旁注点评的形式来解析以上四种意识的体现或运用。

整体说来,四种意识的有机运用与充分彰显,让这篇例文有了鲜明的论述针对性,也形成了较强的说服力。

注释:

[1]张开、王兼闻:《年年岁岁花貌似,岁岁年年理相通——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综评》,《语文学习》,2016年第8期,第10页。

[2][3]曹振国:《谈谈议论文的写作针对性》,《语文月刊》,2019年第2期,第14页,第15页。

猜你喜欢议论文针对性现实议论文阅读专练快乐作文(7.8年级)(2022年2期)2022-04-15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1年11期)2021-03-08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20年6期)2020-07-25学会“针对性”写作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学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漫画:现实背后(下)阅读(高年级)(2019年8期)2019-09-26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现代计算机(2016年12期)2016-02-28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15年3期)2015-04-02

推荐访问:高考 作文 为例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