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8日 13:29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生成逻辑与建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4 21:40:03 浏览数:

陈竞博,崔议云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的一代,肩负着要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的历史使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最积极、最上进、最有活力的群体,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高校需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同时代的青年身上有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痕迹与特质,要善于把握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时代性特点,推动青年成长成才,推动青年工作有序开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青年培养理论

恩格斯指出:“我们的未来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取决于正在成长的一代,因为他们必须解决日益增长的矛盾。”[1]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分析了青年的时代性特征与革命性特征,对青年的发展目标、职业选择、眼界格局、社会服务、价值向度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考量与规划,将青年全面自由的发展同社会相连、同时代相连,引导青年在对客观世界的感性实践中,自觉发展社会属性,从而更好地改造现实世界。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就是在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适应当下历史阶段的青年骨干培养的时代课题。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道德水平、理想信念等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标准,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由全面地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理论

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2]赢得青年、争取青年始终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共青团“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3],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再次提出“要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履行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基础这一政治责任”[4],始终强调青年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群众基础,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挑战必然促进新理念、新战略的形成。

(三)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的价值观,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依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5]育人过程中不断用党提出的原创性最新理论成果和战略部署教育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从思想传播到理论认同最后到付诸实践的过程。大学阶段,不仅是获取更多知识的阶段,更是一个“成人”的过程。青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与他人、群体、社会、国家的关系,更要在复杂的环境中坚定正确的价值观、保持清醒敏锐的头脑,这些能力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帮助青年提升个人修养与能力的过程,它的育人特征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完整培养体系的建构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的骨干青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平台。

(一)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力度在实践中不断加大

高校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结合各校发展规划和现实情况坚持贯彻“青马工程”的基本定位和目标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根本指导,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贯穿育人全过程。高校将党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道德法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课程体系,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解读,使培养对象及时了解国家动态,带动他们的政治参与感与敏锐感,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丰富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与实践的结合。高校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理论宣讲、实习培训等多方面科学设计培养路径,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巩固,不断完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

(二)高校各级培养单位的长效机制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的育人过程,其中自上而下的培养方式以各级培养单位为主体,强调教育主体依据国家政策方针制定长效培养计划、目标、内容和机制,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更好地向培养对象传达国家意识,培养大学生骨干人才,筑牢扎实广泛的青年人才基础。自下而上的培养方式强调尊重培养对象的自主意识,发挥培养对象的自我教育功能,促进以点带面,以面托点,保持“青马工程”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因此,“自上而下”是实施“青马工程”的关键环节,发挥主导作用,能够在引导培养对象价值观建立的过程中激发主观能动性,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目前,高校各级培养单位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注重培养工作的机制化和制度化建设,设立校级、院系级党委及团委组织,相互配合,将培养机制精细化、科学化。

(三)具有高校特色的阶梯式分级培养格局逐渐形成

“青马工程”自启动以来,各大高校在青年骨干培养模式上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色,逐步形成了校、院、系一体三级的阶梯式协同培养格局和人才梯队,建设了具备学校风格、符合学生发展诉求的特色育人实践载体。高校“青马工程”在构建多级化的人才梯队中,不断吸纳更多优秀骨干青年,实现了横向培养与纵向发展的创新融合。

(一)深刻把握育人规律,全面凝聚协同育人新合力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重点强调了“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6],立足于党的初心和使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把握发展大势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战略、新思想,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价值诉求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目的。同样,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域,也要时刻牢记“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秉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宗旨,将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掌握当代青年的心理特性与行为特征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首要关键。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教育主体要正确审视社会转型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带来的消极影响和积极作用,及时找到现实社会与价值理念转变的结合点,有效应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和规律性。高校党委要时刻关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状况,设立有力的领导机构与常设工作班子,调配资源,合理统筹,真正形成联动育人合力,使培养工作提质增效。各高校在校际之间要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颠覆传统“课堂式”“说教式”培养方法,联合打造多样化的“特色青马培养班”,将不同兴趣爱好、优势才能、专业类别的青马学员合并同类项,整合不同高校的校园文化元素形成新思想、新观念进行层次化培养。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库、实践教育基地、教育培养平台等合作内容,建立协作机制和常态化交流机制,凝聚协同育人新合力。

(二)科学分析新时代育人形势,组建高质量育人新队伍

高校青年接受能力快、学习能力强、人际交往需求量大,使得他们成为网络新兴媒体最主要的使用和推动群体。面对新形势,要科学分析新媒体发展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化危机为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让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点绽放、全面开花。要学会运用新媒体的教育优势,打破空间地域的限制,使优质资源互惠共享,比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掌握培养对象的思想动态,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信息获取渠道;
利用多媒体及数字技术,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视频制作、动画设计、科技体验等方式促进网上平台的双向互动,增加培养对象展现自我的机会;
着重运用新媒体的宣传优势,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吸收,开阔眼界格局,激发培养对象的创造力。同时,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综合素养的高质量育人队伍。高校教育者的能力职责和角色定位决定了他们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互联网将青年知识学习、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等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教育者的育人职能不仅表现在智育职能,更要发挥德育职能、管理职能、服务指导职能,借助媒体平台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实现灌输性与互动性的融合、学理性与趣味性的交叉、现实性与虚拟性的转化。教育者同时要突破专业局限,掌握新媒体、心理学等其他专业知识,建立一支素质全面、创新力强、思维活跃的育人新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

(三)积极发挥育人主体力量,充分积蓄社会育人积极因素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7]因此,如何培养青年,有效借助青年的力量优势推动社会的长久发展是我们党自始至终重点关注的问题。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自身特质将培养视角由高校一站式培养扩大至全社会共同培养,形成了以高校为主导、社会群体为基础的多元育人主体。高校要专注于培养对象的“内修”,通过创新理论研讨、专题辅导、学术交流、素质拓展等方式不断提高培养对象的智育水平;
政府部门和社会群体要做好“外训”,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场所,积极探索“青马工程”与社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相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通过志愿服务、骨干培训、考察走访等方式使培养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角色,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培养对象的德育水平。同时加强高校智库和地方智库的融合建设,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高校等协调发展,不断促进人才、经费、课题、成果的优化配置,构建专业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需要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巩固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借助社会的育人功能,形成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需要的专门的实践方案,增加他们的人生阅历和体验,激发成才意识和责任意识。

猜你喜欢青马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象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中国共青团(2022年19期)2022-10-14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上海护理(2021年12期)2021-12-05成己为人,成人达己广东教育·综合(2020年10期)2020-11-16参考答案作文周刊·高二版(2019年27期)2019-11-21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4期)2019-06-1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8期)2018-08-29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学习月刊(2016年14期)2016-07-11江苏启动档案人才“151工程”档案与建设(2016年10期)2016-03-21本刊编委吕建新、周翔天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3期)2016-03-14高校党委如何占领青年的信仰阵地——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11期)2015-07-10

推荐访问:建构 新时代 路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