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3日 06:49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小学品德资源“高材低效”现象分析与策略回归 低效现象

发布时间:2019-01-23 06:19:59 浏览数: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运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的课堂也变得越来越精彩。但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在具体操作时产生了“高素材低效率”的现象。对此,笔者试图谈谈自己的理性思考。
  现象一:“乱花渐欲迷人眼”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开放使用教材的自主权利。因此,我们的教师大胆取舍教材,努力从丰富的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丰富、充实课堂教学,使课堂呈现出一派热闹而精彩纷呈的景象。我在第一次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鸦片的背后》一课时,就安排了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鸦片、罂粟花、海洛因、摇头丸的图片,吸食鸦片的图片,清朝强盛时期的国土图片,鸦片战争后国土的图片,鸦片战争的视频,虎门销烟的视频,现代纺织机器与古老的纺织机,清朝的火铳图与英国的火枪图,《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表,《七子之歌》歌曲视频,《火烧圆明园》的故事、图片等等。可以想象,这么多的教学资源不可谓不丰富,这课堂一定是非常热闹的。但是,当我仔细解读教材文本时,发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鸦片的背后”这一话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并且了解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主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的热情并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很显然,安排的这些资源并没有真正指向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追求的只是资源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策略回归:以目标为准绳,把握好教学资源运用的价值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就在于为教学目标服务。如果我们把教学资源当做一艘即将远航的“船”,教师就好比这艘“船”上的“舵手”,教学目标则是这艘“船”所要到达的“彼岸”,作为“舵手”的教师必须清楚“彼岸”在哪里,否则就会迷失方向。为此,我们应正确把握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心中始终装着教学目标这根准绳。
  我再次执教《鸦片的背后》一课,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了几方面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1)出示清朝强盛时期的国土图片,然后把一些被外国列强侵略的国土图片在多媒体课件上一片片地“撕裂”,唤起学生的疑问:我们的这些大片国土怎么会没了呢?从而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2)教师引领学生一起了解鸦片的危害,明白英国人运输鸦片给中国的狼子野心。(3)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如《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表,《火烧圆明园》的故事、图片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生活。(4)探究旧中国挨打的原因,运用学生带来的有关资料进行现场整理、阅读、交流,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学习历史知识。(5)让学生学会在资料的对比呈现中明白清政府的腐败、故步自封、科技的落后、经济的落后,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这样呈现教学资源的指向性就非常明确,使教学资源始终为目标服务,而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过分求新、求异。
  现象二:“笑渐不闻声渐悄”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课程内容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要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尽管我们的教师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时都努力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可辛苦的结果却常常是,教师认为这些资源应该能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波澜,可学生却无动于衷,出现一种“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的状态。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我掉了一颗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蛀牙的危害,激起学生爱护牙齿的情感,播放了专家讲解蛀牙危害的一段录像,出示了一副非常恐怖的蛀牙图。然后,教师问学生:有蛀牙的现象吗?蛀牙时有什么感受?学生举手者却不甚了了,有的学生欲言又止,有的学生摇头不语。为何实际课堂与教师的预设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策略回归:以本班儿童的生活为起点,把握课程资源运用的针对性。
  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就是要求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开发教学资源,尤其是从本班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想儿童所想,思儿童所思。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了班级中每一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并站在儿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开发的教学资源才会更有针对性,更能发挥教学实效。
  还是以《我掉了一颗牙》的教学为例,课后教师询问了学生,得知很多学生都得了蛀牙,而且很严重,但因为看过录像和图片后发现蛀牙原来危害这么大,自己觉得太丢人了,不敢在同学面前露丑。学生难为情,羞于启齿是最重要的原因。对此,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位得了蛀牙的孩子非常痛苦的表情,以引起学生的同情。然后,调查了解学生得蛀牙的情况,了解他们的感受。接着抛出问题:“有人说,反正乳牙总是要掉的,蛀牙就蛀牙吧,不用管它。蛀牙真的就不用管吗?”此时,播放专家讲解蛀牙危害的一段录像,出示一副非常恐怖的蛀牙图。这样,只是调换了一下教学顺序,既能引出学生真实的牙齿状况,又能让学生对蛀牙引起高度的重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象三:“过尽千帆皆不是”
  参与调查、访问、记录、搜集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灵活、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有效渠道。但是对于这类资源的开发,教师总是显得比较随意,有一种“过尽千帆皆不是”,不尽如人意的感觉。例如,执教苏教版《我想要,我能要》一课,为了让学生学习选购商品的技能,养成合理消费的态度,有节约资源的意识,在教学本课之前,一位教师先让学生去调查了解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自己平时购买商品的情况。在布置调查任务时,教师这样要求学生:“同学们,明天我们要上《我想要,我能要》一课,请大家放学后去了解一下自家的经济状况,明天我们课堂上交流。” 由于课前教师布置调查作业只是口头上提出要求,学生根本就不能确定家庭经济状况是个什么概念?经济条件好是个什么目标?经济条件不好又是什么标准?学生没有衡量的标准,没有可依的根据,所以,当教师上课问及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时,有的学生只能用“不好”“还行”“不错”等模棱两可的语言来描述。可想而知,学生对家长工作辛苦的深层次体验更是无从谈起,课堂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策略回归:悉心指导,把握教学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新课程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从教科书拓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的题材,教师要鼓励儿童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研究方法、表现和交流方式等不断延伸与扩展活动。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师要与时俱进,走在开发教学资源的前头,积极主动地拓展可利用的资源。在指导学生调查访问时应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调查、采访、搜集、记录和探索,提高学生自觉、自发地利用资源的能力。教师在布置课前调查时,不仅要具体明确,最好还要有一份翔实的书面要求或者表格,还要对学生如何开展调查访问的具体方法作指导,包括采访时怎么问,怎样做到有礼貌,如何保证安全等等。另外,还可以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发动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带领学生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活动。
  同样是执教苏教版三年级《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商场、超市摄像,录像中精心挑选学生购物的镜头;走访了解学生平时购物的情况;布置学生做社会实践调查表;准备好牙膏盒、鞋油盒、文具盒、食品袋等。在设计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表格时,还应注意具体标明家庭收入的范围,并列出学生家长从事的职业以及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上的支出等状况。在逛商场准备一顿午餐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商品的真伪,记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索要发票以及如何做到安全购物,文明购物等。课堂上,当教师询问学生在购买午餐时为什么这样选择时,有的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联系到自家的经济状况,谈到爸爸妈妈在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费用支出,从而深深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形成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量入为出的购物理念。有的学生会提到这顿午餐在营养搭配上的思考,为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奠定理智和情感基础。本节课的成功,正是由于课前注意挖掘教学资源的深层次的利用价值,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信息获得,才能把深度情感的体验挖掘出来。
  现象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普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辅助手段。这使得我们的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产生了过热现象,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学生亲历真实生活,亲历实践体验的机会,学生只能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间接生活中体验,出现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中看不中用的感觉。
  如苏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擦亮眼睛》一课,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分析周围生活中的一些迷信现象,了解迷信的危害,从而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情感。在苏教版教辅材料中提供了现成的两个视频录像,一个是巫婆在油锅里除妖的情景,还有一个是“斩妖见血”的小实验。这两个视频资料意在让学生擦亮眼睛,破除迷信,相信科学。通过观看、讨论、思辨,学生开阔了眼界,明白了科学的道理。但是,有的学生还是提出质疑:这“斩妖见血”的实验是真的吗?“油锅里除怪”真的不怕热吗?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看来,只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带来真实的道德认知。
  策略回归:因课而用,把握教学资源运用的适切性。
  多媒体手段的使用给品德课堂注入了时代活水,它以良好的直观性、交互性而深得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我们应明白,多媒体始终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教师要从学生的道德发展出发,为学生提供一种更为直观、便捷的教学辅助。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因课而用,学生能触摸到的不用,学生触摸不到的则可以用。
  我在教学《擦亮眼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心服口服,我亲自到药店买了姜黄,亲自制作碱水,剪好神符,带上菜刀来到课堂。当碱水遇到姜黄粉变成血一样的颜色时,学生大吃一惊,真真切切地折服了。有的学生纷纷要求试一试,现场一试,学生的感受更深了。有的学生说:“我以为录像上的也许是假的,没想到,真有巫婆骗人的事发生,我回家一定要试一试巫婆油锅捉怪的实验。”正是因为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才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活感悟,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深层次的实践体悟。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目标为准绳,把握教学资源运用的价值方向;以本班儿童的生活为起点,把握课程资源运用的针对性;悉心指导,把握教学资源运用的有效性;因课而用,把握教学资源运用的适切性,真正把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落到实处。
  (责编 刘宇帆)

推荐访问:品德 回归 现象 策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