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21:18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人生里程碑是什么意思 “南巡训话”为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发布时间:2019-01-19 06:21:13 浏览数:

  1992#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1992年底,英国《金融时报》将没有任何职务的邓小平评为年度风云人物,为什么把这样一个重要的奖项授予一个没有任何公职的88岁老人?12年后,《金融时报》亚太区总编辑约翰・赖丁告诉新华社记者。因为这一年邓小平南巡广州,中国将经济改革实现现代化确立为“永久主题”,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增长和发展的时期。
  作为全球最好的时政经济类报纸,《金融时报》的观察可谓准确,1992年底的中共十四大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作为基本方针,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路线。1992年至今,中国经济经历了两轮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周期,平均年增幅在10%左右,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史上空前的奇迹。虽然奇迹的背后是无数普通劳动者的汗水,但是20年前这位时年88岁高龄的老人,不辞劳苦在广东11天的巡访,坚定果决地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无疑是这幕历史大潮的真正开启者。
  南巡讲话被放在《邓小平文选》的第三卷最后一篇,被许多中共理论家认为是邓小平理论的最高概括和总结。但是,南巡就邓小平本人而言,这是他政治生涯的终点,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在公开场合表迭过他的政治理念。与其说南巡讲话是邓小平政治思想的最高总结,毋宁说是他向人民提前交代的一份政治遗嘱,一个他14年改革历程的最终期盼。“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共同富裕”,“增强国力”,这些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反复提及,念兹在兹的,更多是改革的目标,执政的目标。
  正如傅高义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他尽力于撇开意识形态的争论,给中共一个清晰的执政目标,给人民一个清楚的未来预期。
  这样一个目标和预期可以清楚地总结为两个字“求富”。这来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最为基本的梦想,但是因为上世纪go年代初的前后三年的沉闷期,官方笼罩在意识形态话语的阴影之中,而民间则陷入一种徘徊观望之中。邓小平避开了意识形态的左右争论,把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工具理性列出来,把“求富”作为一种价值理性凸显出来。国家和民众再次在“求富”目标中走到了一起,于官是搞经济,有成绩;于民则是不必徘徊,努力赚钱。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钱看,曾经的大邱庄主禹作敏凝练的总结为:低头向钱看。抬头向前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刚刚以几千车皮轻工产品从俄罗斯换来4架图-154客机的万县商人牟其中,正在和俄方合作发射卫星,被认为是时代传奇。6年后,因为信用套汇涉嫌欺诈,传奇终结。
  事实上,我们很难数清,自1992年那个春天以来,中国20年来经历了多少这样从财富顶端到毁灭的轮回故事。美国前总统里根曾明言,经济繁荣50%靠公众情绪。邓小平南巡讲话充分调动了公众的情绪,大家都走在求富的路上。争当先富起来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有牟其中这样的失败者,也有丁磊、鲁冠球这样的成功者,也有史玉柱这样起落变化者。虽然成功者也许不多,但投身者却越来越多。致富与幸福生活之间有着可靠的实际关系,民众至少从中可以获得一种相对真实的价值。
  如果说“求富”对民众而言,是一种带有真实感的价值的话,对于政府而言,南巡讲话则是给了他们一片应许之地,一个可以腾挪的政治空间。
  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逻辑之下南巡讲话在两个维度的展开。于民是对发财致富的解放,一种自然而然的释赦。于官则是意识形态枷锁的解除。官与民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市场经济了。

推荐访问:南巡 训话 里程碑 意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