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17:33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宋书》中的亲属称谓语研究:山西泽州亲属称谓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9 06:24:57 浏览数:

  摘 要: 亲属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宋书》中的亲属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对该书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并把亲属称谓按父系、母系、夫系、妻系来分析,发现《宋书》的亲属称谓语含量丰富且多样化。它反映了中古汉语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过渡时期单音词复音词并存、主用单音词的特点,同时部分亲属称谓语还保留了上古汉语亲属称谓“小辈不分性别”的特点。
  关键词: 《宋书》 亲属称谓语 四个系统
  
  亲属称谓语是用来表示具有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者某种制度、形式,如收养、再婚等方式而形成的亲属关系的称呼或名称。本文把《宋书》亲属称谓语按照“父系”、“母系”、“夫系”、“妻系”四个系统进行统计及分析。此外,需要说明的是:
  (1)一般亲属称谓辞书收录的“奶娘、奶母、乳母、乳人(奶妈)、姆�(奶母、奶妈)”类称谓,因为不具备本文所界定的亲属称谓条件,不纳入亲属称谓研究范围;
  (2)皇室成员的亲属称谓也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
  一、父系亲属称谓
  1.远祖辈、高祖辈、曾祖辈和祖辈。
  
  
  
  
  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祖辈的亲属是从高祖开始的。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等。《宋书》中关于远祖辈的称谓有“先祖”、“世祖”、“祖考”、“祖”、“祖宗”、“宗”。其次有高祖、曾祖辈的称谓“高祖”、“曾祖”。
  值得注意的是祖辈的称谓,关于祖父的称谓,书中就有“祖”、“祖父”、“大父”、“王父”四种,其中“祖”使用了98次,远远高于其他称谓的使用次数。关于祖母的称谓,书中有“祖母”、“王母”、“父之所生”、“庶祖母”四种称呼,其中“庶祖母”的叫法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家庭嫡庶有别的等级制度。
  2.父辈。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在有些场合往往要父母并称。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之外,父母古代的合称还有:“高堂”、“严君”、“亲”、“尊亲”、“严亲”、“二亲”、“两亲”、“亲戚”。此外,在文人笔下对父母的代称还有“所生”、“估恃”。《宋书》中见“父母”、“慈亲”、“亲”、“所生”。
  关于父亲的称谓,《宋书》中用得最多的是单音节“父”,用了323次。其他的都只有一两次,如“阿父”、“老父”、“老子”。三者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围,如果说“父”是父亲这个称谓的自由变体和常体的话,那么另三个则是条件变体,如,“阿父”用于他称,对他人称自己的父亲;“老父”用于自称、谦称,父亲的自称;“老子”是父亲的俗称,是口语化的称呼。
  对父亲的弟弟的称呼,《宋书》里单音节词“叔”使用了17次,双音节词“叔父”使用了15次,二者使用的频率没多大差别,可见在那个时候“叔”、“叔父”都成为普遍的称谓,没有此消彼长。
  3.己辈(兄弟姐妹及其配偶)。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制度一夫多妻,为了在称谓上区别于母亲的血缘关系,有“同产兄(弟)”、“母兄(弟)”等称谓指称同父同母者,《宋书》在表示同母所生的兄弟时只用了“同产”、“母”等词语,如“同产兄”、“同产弟”、“母弟”。“同产弟”与“母弟”都是表示同母弟弟,可是在《宋书》里,“母弟”用了7次,“同产弟”却只用了两次,可见当时比较普遍的叫法是“母弟”。
  在指称“堂兄(弟)”的称谓时,《宋书》基本沿用秦汉的称谓“从兄(弟)、从父兄(弟)”,在文中,“从兄”出现27次,“从父兄”仅出现3次,“从弟”出现44次,“从父弟”仅出现10次。从各个词语的使用频率可以看出,“从兄(弟)”的使用次数大大多于“从父兄(弟)”,可见,这个时期表示堂兄弟的称谓时常用的是“从+兄(弟)”的结构。
  此外,《宋书》亲属称谓语也有少数外化的倾向――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以示亲近。书中就用了“老兄”、“弟”来称谓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如:
  毅出为荆州,谓敬宣曰:“吾忝西任,欲屈卿为长史、南蛮,岂有见辅意乎?”敬宣惧祸及,以告高祖。高祖笑曰:“但令老兄平安,必无过虑。”《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七 刘敬宣》
  吏部尚书江湛举微为吏部郎,微与湛书曰:弟心病乱度,非但蹇蹙而已,此处朝野所共知。驺会忽扣荜门,闾里咸以为祥怪,君多识前世之载,天植何其易倾。弟受海内骇笑,不过如燕石秃�邪,未知君何以自解于良史邪?《宋书・卷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二 张敷》
  4.子侄辈。
  
  这里的“子侄辈”是指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之子女。关于子侄的合称有“子侄”、“子弟”。
  在指称“儿子”的称谓时,《宋书》用了单音词“子”、“儿”、“男”、“息”等,复音词“儿子”、“子男”、“息男”等,其中“子”出现821次,是最普遍最常用的称谓,它常搭配“第一�二�三、中、次”组合成“第一子”、“第二子”、“第三子”、“中子”、“次子”等这样的称谓使用;“儿”出现42次,较常用,仅次于“子”,它常搭配“大(小)”使用组成“大儿,小儿”这样的称谓使用,偶尔也会搭配“第二”组合成“第二儿”这样的称谓来使用;“息”出现22次,较常用,常搭配“第一�二�三”组合成“第一息”、“第二息”、“第三息”这样的称谓使用;“男”仅出现7次,不常用,它的组合性不太好,常常是单独使用;“儿子”出现6次,与单音节“儿”相比较,使用的频率非常低;“息男”、“子男”仅出现过一两次,是使用次数最低的称谓。同时“子”在书中又与这些词搭配组成“嫡子”、“嫡长”、“正嫡”、“嫡嗣”、“冢嫡”,“庶子”、“庶孽”,“长子”、“长息”、“长嗣”,“次子”、“次息”、“第二息”,“少子”,“养子”等词语。
  在指称女儿的称谓时,《宋书》中单音节“女”使用了136次,双音节“女儿”仅出现了2次,“息女”出现了3次,可见这个时期单音节“女”仍是最常用普遍的称谓。另外,文中还用“子”来指称女儿,这样的用法有2次。
  5.孙辈。
  
  
  《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宋书》中表示“孙”的称谓有“孙”“孙儿”,表示嫡孙的称谓有“世孙(嫡孙)”、“重嫡(嫡孙)”、“嫡孙”,表示排行第一的孙子为“长孙”,即嫡长孙之意。孙之子称为“曾孙”,曾孙之子仍为“玄孙”。对孙女的称谓有“孙”、“孙女”,对曾孙女的称谓有“曾孙”。“孙”此时还不分男女,但一般指男性,特指女子的时候一般用“孙女”,偶有特例用“孙”来表示孙女,用“曾孙”来表示曾孙女。
  二、母系亲属称谓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对母亲兄弟姐妹之子女的称呼,年长者称“从母兄”、“外兄”,年幼者称“外弟”,部分大小则称“舅子”。从它们使用的频率来看,这几种用法都比较普遍,没有常用与不常用的区别。
  三、夫系亲属称谓
  
  
  四、妻系亲属称谓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对于妻子的称谓,书中有“妻”、“夫人”、“妇”、“妇人”、“内人”。“妻”是最常用的称谓,范围最广;“夫人”表示谦敬的称谓,一般用于称他人的妻子,是有条件的称谓;“妇”、“妇人”是非常少用的称谓,偶尔使用,或用于丈夫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或用于妻子的自称,但都是极少用的称谓;至于“内人”则是泛泛指称妻和妾的称谓,并不专指妻子。
  五、结语
  从上述分析统计中,我们不难发现《宋书》亲属称谓语存在以下特点。
  1.《宋书》亲属称谓语含量丰富,且多样化,同一种亲属称谓往往使用许多种不同的词语来表示,而且往往是用比较文言、书面化的词语来表达,这是《宋书》亲属称谓语非常鲜明的一个特点。
  2.《宋书》写作年代处于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过渡时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过渡时期的特点,主要的倾向是单音词使用的概率远远大于复音词,个别父辈亲属的称呼常常单音词和复音词并用。
  个别的称谓是单音词和复音词同样常用,这种现象常常体现在对父辈亲属的称呼上。如对父亲的弟弟的称呼,《宋书》里单音节词“叔”使用了17次,双音节词“叔父”使用了15次。另外还有极少数的称谓是复音词比单音词更常用,如对父亲的兄长的称谓,《宋书》里单音节“伯”用了7次,双音节“伯父”却用了15次。
  3.部分亲属称谓如“子”、“孙”、“外孙”、“甥”等词语,没有完全脱离男女合称的现象,说明它保留了上古汉语亲属称谓上“小辈不分性别”的特点,至少是没有完全转变成近现代汉语里男女分别称谓的用法。
  4.《宋书》亲属称谓语也有少数外化的倾向――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
  
  参考文献:
  [1]丁福林.《宋书》校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3]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5.
  [4]黄敏.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6.
  [5]胡士云.汉语亲属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01.
  [6]曹炜.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J].江苏大学学报,2005,(02).
  
  (作者系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教师)

推荐访问:谓语 亲属 研究 宋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