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0日 05:04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02 06:20:02 浏览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已进入网络化时代。而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网络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对大学生产生了各种负面影响。及时了解这些负面影响,对合理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时代利用互联网促进自身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将以武汉地区某重点高校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网络对大学生个体的影响、网络道德观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 对网络的过度迷恋弱化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脱离社会群体,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个体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现实中许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之中,迷恋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甚至网恋,过度地在网络中寻求刺激,封闭自己,脱离现实社会。这不仅阻断了大学生正常社会化的情感渠道,而且还会导致他们在感知、思维、情感、意志、个性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强化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恐惧,弱化了他们社会化的进程。调查显示,有7.5%的学生每周上网在35小时以上,有13.3%的学生每周上网在21―35小时,有5.2%、10.0%、39.3%的学生“经常”、“有时”、“偶尔”通宵上网;对上网时间的控制,有21.5%、16.8%的学生“没时间概念,顺其自然”、“想控制时间,但一上网就忘了时间”,有47.0%的学生“曾在学习时间想到去上网”。可见,部分大学生由于不能正视现实生活而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迷失了自我,产生了消极避世的心理。据东方网调查,大学生网络瘾君子比例高达9.9%。
  2. 部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虚拟状态既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也给不道德的行为披上了虚拟的外衣,从而造成了网络社会虚假信息的泛滥及非道德行为的发生。由于网络道德体系尚处于建构和规范中,再加之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淡薄,极易产生自由、无所限制、为所欲为等感觉和冲动,进而做出一些现实世界中很少去做的、不道德的事情。诸如:人身攻击、网上“多角恋爱”、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偷看他人邮件、浏览黄色信息等一些有违道德规范,甚至是违法的行为。调查显示,有18.6%、15.4%的学生“曾在网上编造假话、撒过谎”、“曾在网络上发过发泄性的帖子和言论”;在“遇到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时,有60.2%、22.9%、7.2%的学生选择“不理会也不举报,做自己的事”、“若感兴趣可选择一些打开看看”、“一定会打开来看看”。在网络用语的调查中,有19.7%、21.2%的学生“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太注意”。在“你曾有过下列行为”中,有16.8%的学生“曾在网络上大部分抄袭他人作品”。可见,网上道德失范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又一大杀手。
  3. 对网络的过度依赖致使部分大学生文化素质低下。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快捷使得一些大学生喜欢走捷径,放弃了刻苦钻研的学风,滋长了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养成了浮躁的性格。例如,有的大学生平时做作业或撰写论文时,违背学术道德,利用网络下载他人的研究成果,导致学生品德素质和学术水平急剧下降。同时,信息的丰富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大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而且互联网络挤占了大学生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大量时间,对他们的学业有负面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对9省(市、自治区)484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40%的人除了课本以外基本没有藏书,藏书50册以上的人只占36%,藏书500册以上的仅有2%。阅读量的减少,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极大地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许多大学生网上操作技术娴熟,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流畅的作文,文章中错字、病句随处可见,这种文化素质下降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
  二、应对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相关对策
  1.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抗诱能力。学生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抵抗能力。即便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却常常陷入网络而不可自拔。究其原因,在于其缺乏抗诱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抗诱能力也是抵御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途径之一。而对学校教育来说,就在于加强德育教育。通过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多方面的教育,主要培养毅力,使其产生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
  2.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网络辨别能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教育、社会媒体、学校教育的影响,会形成对于客观事物的是非辨别能力。但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在广大学生及家长还没有来得及认清其特点的时候,就很快沉浸其中。而对于家长而言,对网络的认识存在着全面批判或坐视不理的态度,这导致学生也很难形成对网络的全面认识。因此,学校有责任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全面认清网络文化“双刃剑”的作用。网络文化是客观的,它不包含任何主观性。盲目崇尚或拒绝网络文化都是错误的做法。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网络文化,并学会利用优良的网络文化,同时避免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生活。校园生活占据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学校对其人格的塑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潜移默化地受到各方面的影响。高校可举办高水平的文艺欣赏讲座,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抵御网络中颓废的审美观;可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科技大赛,创办网上电子读物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创业意识和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可通过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帮助“网络性心理障碍”学生走出阴影,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化解孤僻、自卑、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倾向,从源头上预防大学生沉溺网吧的恶习,尤其要加强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使大学生有展示才华和特长的舞台,使他们在温馨和关爱中成长,在自尊和自信中走向成熟。
  4. 建立监控机制,净化网络空间。江泽民曾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首先,加强网络立法。道德原则和舆论能够在道义上约束和规范人的举止,却不能惩罚超越道德界限的不良行为,要真正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针对目前法律滞后于网络化的进程,难以适应规范网上信息及打击网络犯罪活动实际需要的现状,我国应尽快修订、补充、完善相关的法律内容,以便于学生网络权益的保护和使用管理。其次,加强网络技术研究,控制有害信息传播。相对于网络立法、道德自律而言,技术控制是最客观的手段。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入口,最大限度地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努力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第三,尽快建设和发展一批优秀的中文网站,使之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主体。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高质量的专业网站。教育、文化、工商、公安等管理部门应尽快扶持一批健康、文明、科学,尤其是对大学生能起正确导向作用且富有吸引力的中文网站。让学生学会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网络交流,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和完善自己,这才是预防大学生网络有害使用的最积极、最有效的办法。
  
  责任编辑:徐建秋

推荐访问:负面影响 网络文化 中国大学生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