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0日 11:45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PDF【网络传播的人文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04 06:23:05 浏览数:

  [摘要]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传播媒介,网络给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因此大大延伸了人类可触及的领域。本文以一些网络文化的传播现象,分析了网络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网络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利与弊,拟通过人文角度的论证,唤起对建立网络时代人类精神家园的重视,从而对其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理性的判断,对于网络的健康发展,提高传播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网络文化发展的走向。
  [关键词]网络 传播 思考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过:“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90年代中前期,只有22个国家接入了互联网,而到了1999年底,217个国家和地区已经上网。全球互联网人口2000年2.5亿,到了2011年达到20亿。有关资料显示,从推出到累积1000万个用户的时间,电话用了30年,录相机9年,因特网仅3年。
  技术的进步与经济成本的降低,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世纪将是电脑网络的天下,同时,与网络潮头共进的新闻业在21世纪也将有一个更加自由的传播空间。面对这个“思想的自由市场”,我们该如何认识它呢?
  一、电脑构筑的“理想国”:创造新的文明
  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口头新闻、手抄新闻、印刷新闻、电子新闻阶段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的普及将把人际传播、集团传播、大众传播包容在一个多功能的通信网络中。人们坐在家里可从事各种工作。实施各种生活方式,如银行业务、工作、教学、购物、纳税、聊天、玩游戏、电子会议、点播电影、医疗诊断等等。人们自由选择和“广捕”新闻信息,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所有这一切都是由“0.1”组成的或长或短的网络数据来完成,纤细的无形的网络帮助人类织就了一座乌托邦式的“理想国”。
  1.网络的优势。
  信息多元化。信息的多元主要表现为在网络中流送的信息既是有序的,又是无序的。有序即合目的性、有秩序,指任何新闻信息必须经过一定的传通渠道向一定的受众传递。无序即无目的性、无秩序,它是指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信息存在的方式是无序的。有序与无序使网络中的信息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多元共存,为受众提供了自由驰骋与选择的天地。
  时效性强。叔本华说:“新闻是世纪史的秒时之争。”21世纪这句话将具有现实意义。地球上任何地方最近发生的新闻,只需通过互联网,便可在几秒(分)后传向世界各地。网络新闻的声像图文并茂且全天24小时服务,将为受众提供更多更快的信息。
  模糊传、受方界限。网络可以改变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的被动状态。正如美国《时代周刊》撰搞人尔默・德威特所说:“通过电脑联机网络,凡拥有一台信息处理机和一台调制解调器的人,都可以成为发行人。网络时代的来临,使传、受两方的双向性传播恢复了,传者即受者,受者即传者。
  信息库的存储、检索优势。互联网络是全球最大的“图书馆”和信息数据库,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进入互联网络,他就可以随时在各个网络上的信息数据里通过检索得到所需新闻、照片、学术报告等各种类型的信息。
  2.传播形式由“广”到“窄”。
  网络时代的一大特征,便是由“广播”向“窄播”的转变。随着时代发展,针对特定受众群的报纸、广播和有线电视服务则是窄播的例子,所迎合的是特定的较小人群的口味,在网络时代,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订购,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化是窄播的延伸,其受众从大众到较小更小的群体,最后终于只针对个人。
  传播由“广”向“窄”的改变,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信息高速公路在美国的开通,为在“理想国”中谋得一立锥之地,报纸等传统媒介纷纷改头换面,以网络发展最为迅速的美国为例,《华尔街日报》一改百多年来的严肃面孔,推出周末版“标准模式”,《纽约时报》大块头地增加生活版面,把黑白改为彩色版。网络的发展,也使报纸、电视纷纷上网,开拓网络市场,获得生存机会。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不仅有网上播出,还开办了中国网络电视台。许多电视台还将特定节目在网上进行了直播。网络的优势也日渐明显,似乎只要“触网”,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理想国”的搁浅:网络异化与文明的尴尬
  任何事物总是利与弊共存的,网络也不例外。技术与工具占据统治地位后,人类终有一天会要求精神寻根与灵魂复归,这无疑也将为电脑拟造的“理想国”鸣响警钟,到那时,这座建造在数字上的模拟王国会如同凯文・科斯特纳的《未来水世界》中的寻陆船,在丧失精神绿洲的bits汪洋里痛苦的挣扎。
  电子传播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无疑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有史以来,却没有任何一次人类的文明能像网络文明,把人类逼上了如此多的十字路口,且将一步步地消解掉人类的文明。
  意像形态的影响。控制论的创始人,数学家N・维纳提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设想――传播人。这首先是一个没有内在性也没有躯体的存在,传播人生存在一个没有秘密的、四面透风的透明的“理想国”。人机合一,机器化的表象,使传播人成为电脑的仆人。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在《不朽》中为传播人的生存状态所描述的一个新名词――意象形态。他认为意象形态是人生活在幻想(镜中的自我)世界中的状态,它使现实成为无人光顾的大陆,而意象显而易见地成为传播人的“现实”。传播人身处电脑包围与统治的意象世界中,不出门便可获得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但是,它们却影响我们的行为举止、政治态度、审美趣味,直至我们读什么书,地毯用什么颜色。表象的大量复制与快速传输形成了网络文化的巨大诱惑力,它形成了一道坚固的保护屏,将人类与现实隔离开来。李普曼在其著作《舆论学》中将这种意象世界定义为“拟态环境”,借以说明人们生活在舆论所创造的非现实的表象环境中。而当人类生活在一个由电脑制造舆论的场所时,便会产生双重“拟态环境”。一是由电脑本身作为存在符号给人类提供了舆论的场所,即“拟态生活空间”,传播人飘浮在数字之上,终日面对的是毫无感情的机器,购物、交流、上班、学习、旅游等都可以通过这来完成,传播人不需要朋友,电脑代替了他们的位置,面对冷冰冰的机器,自己的热情也在耗尽,但是操作习惯与电脑“提问式”的圈套使传播人麻木地欣赏着这种处境。二是由电脑传播的信息组成的“拟态信息环境”。使传播人生活在由这些信息符合组成的虚拟空间里。“意象形态”、“拟态环境”使人类离周围的现实越来越远。当传播人在电脑网络上“博弈”将来,并获得成就和归属感时,现实与幻像的分界线已变得模糊不清。人的社会性已经式微,生活已变成一场宏大无比的狂欢,人人 都参与其中,而这种狂欢并不带给人们欢乐,它只是向大家发出严正警告,警告他们无处藏身,每个人都受到别人的钳制。由于网络上充斥着成千上万的噪声与非统一的意象符合。“因此网络社会远不是更加清楚,更有教养,更有自我意识的机会,它相反更复杂,甚至是混沌状态”。
  权力滥用造成的信息失控。网络时代新闻的传播是信息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除各大新闻媒介在网络上设立的电子新闻版外,个人也可通过网络输送自己生产的新闻信息,而新闻作为一种话语的存在,本身包含六个因素,这六个因素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语境(指称功能)、信息(美学功能)、发话者(意动功能)、受话者(情感功能)、接触(交际功能)、代码(元语言功能)。
  以真实性为前提,信息的指称功能应占新闻话语的支配地位,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交互性,使发话者的情感功能占去了首要支配位置,是新闻中出现大量干扰真相的噪音,从而使新闻真实程度大打折扣。西方新闻界流行一句话“好的新闻就是没有新闻的新闻”,意指一种拼凑起来的对作用并不看重的毫无意义的混合物。麦克卢汉曾说道:“我们的延伸会使人们陷入麻木的境地。”“信息的真实已被麻木的意识流所替代。”“思想的自由开放市场成了假象的策源地。”弥尔顿在300年前断定的。真理与谬论会在“思想的自由市场上捉对较量,且真理不会败给谬误,”但当这个“自由市场”真正横在我们面前时,伟人的观点也显出了岁月磨蚀的痕迹。当传播人生活在21世纪硅制房间操作键盘和上窜下跳的鼠标,而无须面对生活的现实时,真理与谬误本身已不存在衡量与判断的标准了。没有了真实的参照,辨伪已失去意义,信息处于一种无主题思想、无舆论引导、无游戏规则而来回奔忙于光缆的亢奋状态,“主题”与“权威”已被解构和延宕,在人的主体性高度张扬时,技术理性也在喧嚣尘上的呐喊,人对机器的过度使用,一方面证明了“我们的传播行为证明我们完全是人”,另一方面却难免过犹不及而显出饕餮之徒的本色,落得个自食其恶果的结局。
  没有政府管制的互联网已造成了某种混乱,互联网的成功之处恰恰就在于这种混乱。“信息的混乱使网上犯罪率提高,并且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如泄露机密、境外文化侵略、谣言惑众、个人无隐私等,人的精神处于自虚与截除自我的边缘,人类的文明也面临着机器至上的尴尬境地。
  唐吉诃德曾在几个世纪前骑着他的瘦马,与三四十架风车进行了一场捍卫信仰与尊严的战斗;几个世纪后,当传播人骑着电脑也在漫无目的搜寻自己的格言与自尊时,狭隘的胃口使其逐渐丧失了辨别力,他们已将整个的“思维货栈连同一切的锁匙交给了电脑主管,”而“只有严寒的一月才能冻出这样结实的生活格局来。”(弥尔顿语),只不过“电脑时代”成为了“严寒的一月”的隐喻。生活本身成为了对数不清的琐事的搜寻,漫无目的地成为了人类对精神的追求,这是一个无主题思想的聚会。也许有那么一天,当人类突然发现网络带给他们的并非都是“黄金”同时也在吞蚀着他们的尊严与受伤的心灵时,人类或会象“迈达斯”一样,请求神灵收回这个“恩赐之物”。
  三、结语:文明的曙光
  伴随互联网在全球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认识到促进发展与进行管理应该并重。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利用互联网进行新闻传播活动,总的来说,国家的政策是鼓励和促进这项工作,但同时进行规范和引导,使之健康发展。2000年9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2005年颁布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09和2010年,国家针对网络视听内容及网络商品交易又相继出台了各项法规。
  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机器的可怕性依赖也会越来越大,现代化与“反现代化”的冲突,正是一种发自人性深处的无法消除的矛盾。网络刚刚走进我们的生活时,有人提出网络让人迷失了方向,让人类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倡导人的精神家园的回归。其实除了倡导回归,我们还应倡导在网上建立一种新型的整个人类可以共享的环保精神家园:有秩序、信息丰富、抵制污染、控制噪音、交流畅通,这样我们就既住在时代里,也不必整天为忙着找家而四处流浪了。正如我们指出网络时代传播的异化现象,并不是否定它的存在价值,“当前的文明形式,尽管它激起人们这样那样的不满和悲伤,但仍然是比以前曾经存在过的文明形式更好。”所以,北广的朱光烈先生提出了以“文化就是力量”来重建精神崇拜和新人性的文化范式,呼唤具有生命力的新人出现,强调文化的整合弥补“知识就是力量”(技术理性至上)导致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文化范式作为新人文主义并不排斥科学的人性意义,使人类在21世纪与电脑的交流中保持人的本性。正如黑格尔所说:“击伤的是你的手、医伤的也是你的手”,它提醒我们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必须理性地对待“反现代化”的思想,自觉地设法克服或消解现代化的负面效应,否则,当“克隆人”之类的孽种纷纷出笼时,我们人类就只好眼睁睁地瞧着被自己的异化之物所毁灭了。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推荐访问:网络传播 人文 思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