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06:34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从社会认知理论谈转型期我国的社会心理 社会认知理论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9-02-05 06:31:16 浏览数:

  摘要:社会心态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社会心态也影响着社会稳定。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尺度,引起了人们社会认知的变化进而导致了社会心态的变化,产生了社会心理失衡问题,不利于我国改革深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知理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人们社会心态的突出现象影响的多个因素及其表现,以此为基础,探讨构建和谐社会心理的途径。
  关键词:转型期 贫富差距 社会认知 社会心态
  
  一、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是指人对环境的知觉、组织以及解释的过程,会影响其对社会情境的反应。社会认知理论源于格式塔学派和勒温的场论,强调社会环境在被个人感知时的重要性,行为既受到个体特征的影响,也受到个人所感知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强调人们的行为依赖于其如何感知社会环境。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提出认知一致性概念,并阐述了人们倾向于建立和保持一种有秩序、有联系、有逻辑的认知状态,使自己的认知系统处于平衡与协调的状态,如果不平衡、不协调,就会产生一种紧张和恢复平衡的动力,使认知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人们的社会认知对于社会心态有很重要的影响,一旦认知不足或者发生偏见,将会产生消极的社会心态。海德还提出了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即认知整体在认知过程中,根据他人某种特定的人格特征或某种行为特点推论出其他特点,以寻求各种特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归因反映的是个体对于引起某个事件原因的认识,其实是一种主观解释,但往往比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错误的解释将会使人们产生消极的社会心态。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心理的突出现象及分析
  (一)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的贫富分化所引起的仇富心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机制为法则来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的市场经济制度,这就必然导致分配结果的不均等,并由此出现了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以及社会阶层的急速分化。收入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收入分配的变化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然而社会的加速转型又容易诱发人们的妒忌心理,导致社会心理失衡。社会心理的失衡容易造成仇富心态等消极社会心态;甚至,消极社会心态会激化社会矛盾,降低民众对于国家、政府和社会的信任,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运用社会认知理论对仇富心态进行分析
   1.贫富分化的认知观念
   研究仇富心态,首先要对人们如何认识“富”做出合理的解释。社会认知理论指出人们首先自发地将所感知的事物分类,然后集中注意最显著的刺激。仇富的对象是物质富裕的一类人,从社会学角度看,富人阶层是处于社会结构中上层等级的人士。人们的贫富阶级观念正是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形成的,市场经济中资源的分配与占有量的多少决定着个人的收入水平,进而决定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再者,由于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受自身主观客观诸多因素的制约,个人获取物质资料、社会财富的能力有所不同,必然会出现贫富差距。认知观念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媒体有关富人炫富的报道更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贫富差距,所以人们会对于贫富分化形成自己的认知,即认识两极分化的程度,而后将认知观念集中注意在富人群体上。富人阶层的一举一动都对其他阶层的人们产生着巨大的认知影响。当见识到了富人的富裕水平,更是会加入自身的比较,形成自己的认知观念。而在我国富人阶层所占的比例虽小,但是贫富差距的严重,更容易导致其他阶层在认知过程中产生对富人阶层的不满心理。
   2.贫富分化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背离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这无疑与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相背离,人们的原有的社会认知与现状的巨大差异了导致了认知失调,容易造成消极的社会心态,即仇富心态。我国富人阶层受益于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不断成长,占有较多的社会财富和资源,并且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诉求越来越多,享有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与其他阶层的矛盾和冲突加大。而先富起来的群体没有充分发挥带动后富的作用,过分追求自身价值的进一步扩张,造成了贫富分化的日益严重,仇富心态则更加凸显。当前我国贫富的代际转移很可能将一个社会的贫富状况固定化、结构化,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仇富心态的消灭将更加艰难。
   3.富人阶层树立的形象不佳
   富人阶层作为当今新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登上政治、经济舞台,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作为社会顶端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社会责任更加重大,有利用自己的丰富资源帮助其他阶层发展的责任。但实际上,我国的富人阶层留给人们的是负面的社会认知形象。而我国处在转型期,社会体制结构还不完善,体制漏洞很多,违规致富的可能性大。不少富人阶层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有很多的违法、违规现象。网络上新闻里充斥着不少富人炫富等不良报道,由海德提出的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得出,富人自身素质与地位的不一致,更刺激着其他阶层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负面的主观解释,引发了社会心理的失衡,激化了社会矛盾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时期,富人阶层更是社会焦点所在,而有关国内金融、企业高管过高的薪酬、政企贪污腐败现象的存在更加丑化了中国富人阶层的社会形象,可能直接导致社会的仇恨心理。
   4.贫富阶层相互存在的社会偏见
   社会认知理论在对偏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关于偏见内涵的稳定解释机制,认为那些通常缺乏理性基础或充分证据的观念簇即刻板印象构成了偏见的认知内容或认知根源。从现实生活来说,不平等的社会经济地位是造成偏见的基本原因。从我国文化来看,确实对富人阶层的看法,自古以来就含有贬义,如“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等。另外,作为弱势群体,穷人得到了媒体较大的关注和同情。再者,每个阶层利益诉求的实现又和其地位有关,底层社会往往得不到重视,而上层社会的特权更容易激化阶层之间的矛盾。社会偏见,不仅导致贫富阶层之间心理对立,也给社会生活的协调和谐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三、重建健康的的社会心理,促进社会和谐
   (一)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表面上,仇富心态和贫富差距有关,其实,真正引发消极社会心态的是社会的公平性问题,即我国的贫富分化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之上。要促进健康的社会心态,关键要从社会公平着手,通过各种制度,确保人人平等,其中集中体现的是机会的均等。所以,我们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首先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平等受教育和就业的权利,实现收入分配起点公平;其次,完善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过程公平;最后,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再次分配公平,最终实现分配结果公平,达到共同富裕,从经济根源上消灭仇富心态。
   (二)完善社会各项制度
   贫富矛盾的产生,其实是社会制度的漏洞所致。一要完善合理的税收制度,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税收合理化;二要让财政分配向贫困地区倾斜,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要完善各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高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的水平;四要建立更全面的援助机制,加强实现较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全面发展的局面,实现均衡发展;五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充分倾听各方声音,尤其是维护弱势人群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
   (三)积极塑造富人阶层良好的社会形象
   人民大学调查显示民众对富人阶层的评价较低,富人阶层需要改善自身形象,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富人行为的失范,也是社会对此有高度一致的认知与态度的重要诱因。富人缺乏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更成为其他阶层不满的缘由。富人阶层应正视自身,展开道德反省,尽快站到正义的社会行列中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其他阶层的发展。同时,政府机关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杜绝官商勾结、权力寻租,平等对待富人阶层,不以其为中心,不为其树立特权。
   (四)合理运用大众传媒的社会心理调控功能,消除阶层偏见
   大众传媒要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同时注重从多个角度报道确保全面性,积极预防流言偏见的产生,规避或消除消极的社会心理现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人们塑造健康的社会心态。同时社会各个阶层要增加彼此之间的接触和沟通以克服刻板印象;大众传媒和政府机关要积极促进社会各阶层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以消除社会偏见;调节各个阶层的社会情绪,减少社会冲突事件发生;通过媒体加强对社会健康心理知识的宣传,及时解决人们的心理困惑,重建良好的社会心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洪兰.转型期的社会心理困境与心理调适[J].江海纵横,2011,5:25-26.
  [2]程玲.社会认知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01):21-22.
  [3]安志放.公共危机状态下的大众传媒与社会心理调控新闻知识[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4:19-20.
  [4]童正容,翟玮玮.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06):85.
  [5]贾林祥.社会认知: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心理基础[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6):137.

推荐访问:转型期 社会心理 认知 理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