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11:09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贷款门”之伤 万科贷款门

发布时间:2019-02-08 06:17:15 浏览数:

   总统克里斯蒂安•武尔夫黯然神伤地离开了德国政坛。    “我发誓,我将为所有德国人的幸福安康而付出全力;我将支持和维护德国宪法,履行自身职责,努力实现社会公正。”这是2010年7月2日德国第10任总统克里斯蒂安?武尔夫在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全体大会上所做的就职演说。
   时隔一年半,也就是2月17日,因“贷款门”丑闻,武尔夫被迫辞职。此时的他说道:“出任总统的我一直按法行事。我犯过错,但我向来诚实。”
   昨日的“誓言”变成今日的“搪塞”,一项以捍卫德国宪法尊严为己任的德国民众,最终选择放弃对武尔夫的支持。
   2月19日夜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宣布,联合政府并其它党派共同做出决定,推荐高克(Gauck)为新总统人选。根据程序,候选人须由1200位名人组成的联邦议会在3月18日经过投票后最终确定。
   媒体的力量
   “贷款门”事件发上在去年年底,经过两个多月的“斗争”,终以德国总统武尔夫的下台告终。看着武尔夫离去的背影,或许有些民众为他“叫屈”。
   回放“贷款门”事件,还得追溯到2008年。那年的10月,时任德国下萨克森州州长的武尔夫从平素交往甚密的企业家基尔肯斯的夫人手中贷款50万欧元,用来购买位于汉诺威郊外的布尔克韦德的一处房产,双方商定贷款利率为4%,并每月向其还贷1666欧元。但当时的银行贷款利率约为5%。2010年2月,武尔夫在下萨克森州州议会接受质询的时候没有主动提及这笔私人贷款,而只是表示他在过去的十年中同基尔肯斯的企业或者参股公司并没有任何业务往来。同年3月,武尔夫以更低的利率从斯图加特一家银行获得贷款,还清了基尔肯斯夫人的私人贷款。
   2011年12月13日,在德国的《图片报》将此事大白于天下,武尔夫以电话留言的方式威胁《图片报》总编迪克曼,试图阻止该报再次刊登他私人房贷的报道。
   此举引发了德国媒体的愤怒,紧接着《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世界报》等媒体纷纷发表文章,指责武尔夫以权谋私,已失去了一位政治家应有的道德准则。
   一时间,沸沸扬扬的“贷款门”事件成为全德国的焦点。汉诺威检察院经过对相关材料的审查和对媒体报道的评估后认定,武尔夫和他的企业家朋友、电影制片商戴维?格勒内沃尔德之间存在“相互收受好处的初始嫌疑”。一方面,格勒内沃尔德多次替武尔夫夫妇垫付酒店住宿费用;另一方面,下萨克森州政府2006年底承诺,给予有格勒内沃尔德参股的电影公司一个计划项目400多万欧元担保。据此,汉诺威检察院准备启动司法调查。
   从表面上看,武尔夫的下台是因为他“得罪”了德国的媒体,但《图片报》不这样认为:“是武尔夫自己葬送了政治前程。这不是一个政治家同朋友们一起度假喝杯橙汁那么简单。问题的实质在于诚实、信誉和法律。媒体不过是质疑了他是否符合从政的条件。”“明镜在线”评论道,总统应是国家的道德模范,做不到就得辞职。
   民意的调查显示,一开始德国民众都支持武尔夫留任,但随着丑闻不断披露,特别是武尔夫“电话威胁”的举动激怒了德国民众,目前多数人已转变了态度。据德国《世界报》公布一项最新民调称,“61%的德国人认为,他们并未被武尔夫的采访辩解所打动”。
   德国民众对政治家的品德要求可以说是近乎苛刻。他们认为,政治家的个人品行能决定公权力究竟是为民服务,还是为己谋私,都会产生示范效应。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强调,政治家应当是公众的榜样,因为“缺乏基本价值观的政治是没有良知的政治,是在道德上毫无顾忌的政治”。施密特进一步要求政治家、法官、医生和教授等“精英人士”承担起公共道德责任,并带动全社会重建道德规范。
   2010年3月,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博士论文涉嫌抄袭被迫辞职。古滕贝格37岁就担任了联邦经济部长,被认为是接替总理默克尔的热门人选,但抄袭丑闻迫使其不敢再问政事。在德国,政客身上的任何一个污点都会被“放大”。
   反腐的框架
   腐败在世界各国都存在,而且都为民众所痛斥。2月1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约75%的受访者认为腐败在本国各级政府机构普遍存在,65%的受访者甚至认为腐败本身已成为本国商业文化的一部分,8%的受访者承认过去一年里受到过提供贿赂的明示或暗示。针对日益增长的腐败,欧盟委员会去年通过一项专门针对与欧盟各项政策落实相关的腐败现象的反腐方案,并计划于明年发布首个欧盟反腐报告
   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德国柏林的“国际透明组织”,是一个旨在反对贪污腐败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从1995年起,这个组织就开始制定和公布各国的清廉指数。这些年来,德国的排名一直靠前,属于比较廉政的国家。
   德国一直致力于腐败的框架的构建和相关法律的执行。具体来讲,德国反腐败的法律主要是《德国刑法典》,其中规定的贿赂罪是确定腐败行为法律后果的主要依据。1997年8月13日,德国议会通过了《反腐败法》。这部法律不是一部独立的法律,并未列于德国法律汇编,实际上是一部修正案法,只是对刑法、法院法、刑事诉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规定了修正案。其中提高了贿赂罪的量刑幅度;对公职贿赂罪则规定了从重处理的情况等。
   通常情况下,刑法对贿赂等涉及腐败行为规定的刑种有两个,一是自由刑即有期徒刑,一是罚金。腐败刑罚的特点有:第一,有期徒刑最短3个月,最长10年。第二,对法官的处罚重于对一般公务员的处罚。腐败是一种机体病症,有着腐蚀和扩散效应。所以,单一的机构不足以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德国社会因此产生强化反腐机构的要求,德国的“国际透明组织”提出了反腐败的“机能整合系统”,认为仅靠立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应建立一种有效遏制腐败发生的社会机制,在立法和行政总体权能指引下,通过媒体的力量,借助于审计署的监督职责、司法部的反腐败职能,并动员个人的和社会组织的力量,编织一张反腐败的大网。这种综合治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公权力的反腐败不可靠。德国国际透明认为,在有些国家,政党、司法部和警察是“最腐败”的公共机关。
   德国国防部前国务秘书路德维希?霍尔格?普法尔斯的落网就能说明德国在反腐工作的力度。据报道,普法尔斯是潜逃5年后在巴黎落网,据德国相关部门的调查,普法尔斯涉嫌卷入涉及前科尔政府高层官员及德国军火业的数起受贿丑闻,从军火商卡尔汉斯?施赖伯处收取了190万欧元的贿赂。不仅如此,普法尔斯还被认为是基民盟黑金丑闻的关键人物。这起大案主要是通过德国腐败案件清理中心的努力,最终将普法尔斯抓捕归案。
   就是有这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德国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不得渎职、失职和以权谋私。在德国,原则上只要与权力发生关系,就必须按照规定的权限、程序去办事。一旦违反规则,监督者就可以在相应的原则中找出当事人的明确过失。
  
  

推荐访问:贷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