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2:06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开发研究]贵阳市环城快铁

发布时间:2019-02-15 06:22:11 浏览数:

  摘 要:贵阳市环城带凭借优良的气候、丰富的旅游资源、广阔的客源市场、便利的交通,具有开展度假旅游的优越条件。对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进行界定,分析了它的市场前景、评价了其旅游资源、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构想,希望对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84-02
  1 问题的提出
  贵阳市环城度假旅游带的范围为贵阳城区除中心区以外的九大片区(花溪、乌当、白云、金阳、龙洞堡、二戈寨、三桥马王庙、小河、息烽)及其卫星城(清镇城区、扎佐镇、修文县城)周围1~13公里范围内的城乡结合带,总面积22.44万公顷(336.6万亩)。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强农惠农,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旅游与农业的结合,可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生态化。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建设对促进该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 “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都市化的进程,人们在城市高楼林立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疏远了人与自然的距离,紧张、喧嚣、污染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因此“生态游”、“休闲游”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是旅游业的一个新增长点。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双休日、“十一”黄金周、春节长假、清明等小长假以及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使度假渐成时尚。尤其是多个小长假,这种只有2~3天的休闲方式,正满足环城度假旅游的时间要求。贵阳市城区有300多万人口,根据问卷调查资料,贵阳市民日均休闲时间为6小时20分,高出全国主要城市平均休闲时间20分钟。在市民的休闲活动中,旅游活动占72%,中等以上家庭一年中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外出度假旅游的次数在4次以上。因此,贵阳市民思想开放、旅游观念前卫、休闲意识强,是环城旅游度假带的主要客源市场。其次,贵阳市是贵州省的游客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原生态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是省外休闲度假游客的首选地,更是候鸟式省外游客休闲度假的主要目的地。
  3 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的旅游资源及评价
  3.1 气候旅游资源
  旅游气候极为优良是发展贵阳度假旅游的亮点和卖点,“爽爽的贵阳”已被人们认可。贵阳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海拔较高,使贵阳夏季不热,纬度较低,使贵阳冬季不冷,这决定了贵阳市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降水量为1100mm,以夜雨居多,夜雨减少了尘土的飞扬,使白天空气清新、凉爽,是一种宜于旅游活动的降雨特征。春夏秋作为贵阳旅游的黄金季节,使贵阳市适宜旅游的时间长达300天以上。特别是最热月(七月)气温远远地低于周边省市及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很强的夏季避暑、度假的气候优势。作为国内主要客源地区的京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以及周边成都、重庆、武汉、长沙等城市,夏季大多高温炎热,贵阳凉爽、湿润的夏季气候对这些地区的旅游者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因此,贵阳独特的气候资源是它发展度假旅游的重要条件,也是贵阳与周边地区进行竞争的一种独特的、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资源。
  3.2 森林旅游资源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几代贵阳人的努力,建成了以环保林、风景林与公园融为一体,树种多样,乔灌结合,长70公里,宽1公里~7公里,总面积9067公顷(13.6万亩)的第一环城林带;2001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保护好第一环城林带的同时,启动以生态公益林为载体,以竹、梅、玉兰、樱花、桂花、杏花为主调树种的六大主题公园,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已将第二环城林带建设列入《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范围为贵阳市周围5公里~13公里,总面积21.47万公顷(322万亩)。规划了生态控制区、风景旅游区、生产活动区、发展控制区等4个功能区和6个主题公园(即竹园、樱花园、玉兰园、杏园、梅园、桂花园)。以森林为主体,已建成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云关山、息烽温泉、修文景阳等4个省级森林公园和扎佐森林野生动物园。森林旅游资源是游客休闲游憩的良好载体。
  3.3 喀斯特度假旅游资源
  贵阳市喀斯特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5%,喀斯特地貌景观极为丰富。其中以峰林、峰丛、瀑布、洞穴、泉水最为显著和壮观。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具有中国南部最典型、最集中连片的锥状峰林,与桂林的塔状峰林形成鲜明对比,修文回水石林和高枧石林,则是有别于云南路南石林的绿色石林。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全国罕见的城市湿地,重点研究、开发、集成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着力提升湿地建设科技水平,打造湿地生态科技示范“样板”。湿地公园分为保护区和休闲区,保护区为水源涵养区,严格控制人类活动,适当建立少数隐蔽场所供游人观赏湿地风光;休闲区为游客的游憩场所。
  3.4 温泉度假旅游资源
  贵阳市境内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广泛,热储层厚度稳定,几遍及市属各县(区),资源蕴藏量大,大多埋藏在1500~2000米之间,水温45~55℃左右,热水中常含有锶、偏硅酸等微量元素及组份,是极富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水富集区。如乌当保利国际温泉和御温泉、息烽温泉、天邑森林温泉、开阳马岔河温泉和明皇御温泉等是已建成并营业多年的温泉度假地。现正在建设的乐湾国际温泉度假中心,将进一步提升贵阳市的温泉度假品质。
  3.5 农业旅游资源
  贵阳市城郊农业属高科技农业。贵阳市远近郊有大片生态粮田、特色蔬菜、花卉水果、乡村农舍、溪流河岸、园艺场地、绿化地带、产业化农业园区、特种养殖业基地等。可通过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开放果园、蔬菜园和花卉基地,供游人赏花观景、采摘瓜果蔬菜,自摘、自取、自食农产品,体验农家乐趣。可利用水库、鱼池、湖泊和河流等水体开展渔业养殖、垂钓、划船、餐饮和水上娱乐项目。
  3.6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贵阳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境地内居住着汉、苗、布依、土家、侗、彝、回、壮、满、仡佬、白、水等3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5万人,占总人口的14%,以世居本地的苗族、布依族为主。自古以来,人们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古朴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节日活动。乡村中汉族村寨、苗族村寨、布依族村寨等依山或傍水,星落棋布地点缀在喀斯特的环境之中。民间传统工艺种类繁多,从纺织印染到挑花刺绣,从藤编竹编到漆器木器,从石雕陶器到银饰首饰,从生活用品到生产器具,可谓无所不有。在各类传统工艺品中,又因民族、地区、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民族节日也丰富多彩,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之说。据粗略统计,民族节日可分为农事性、社交性和祭祀性三大类,其内容覆盖宗教、生产、社交、婚丧、欢娱等各个方面。
  3.7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贵阳市环城度假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是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紧密结合。具有农业与生态村寨建设相结合的大农村环境,以市区为中心成环状分布。阳明文化、土司文化、古镇历史文化等是独有、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依托分异性显著的旅游资源,可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具有较大的区位优势,最接近主要的客源市场贵阳市。从市中心到达各旅游景区,交通极为便捷,乘车时间最多的景区也不超过2小时。同时,依托贵阳市,面向全国及海外,旅游市场适宜面广。
  4 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存在的问题
  贵阳市的环城休闲旅游在全省起步较早,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农家乐”型,游客到农村去“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享农家乐”,属早期萌芽阶段,城里人自发到田园风光优美的农村参观浏览,旅游主题不明确,仅仅作为一种休闲调剂,主导者是自发形式的农民个人或小群体,市场供求关系模糊,以个人需求为导向;第二阶段为“农业娱乐”型,有一定的旅游主题和活动安排,主导者为中小旅行社主动参与经营,市场以短期赢利为目的,并以产品为导向,组织城里人到各类农业观光园采摘水果、钓鱼、种菜、野餐、学习园艺;第三阶段为“休闲度假”型,是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至成熟的经营阶段,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策划,主导者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开发与经营管理,市场以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以项目投资为导向。即将观光、度假、娱乐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到乡村度假为主要目的,这是较普遍、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类型。
  但是,贵阳市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带的发展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旅游经营和开发各自为政,品牌效应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旅游景区、景点规模小、分散、特色景区较少。
  (2)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许多旅游项目盲目上马。
  (3)旅游人才匮乏。除了大型旅游企业的员工较为专业外,其他乡村旅游点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多为农户自主经营或旺季时聘请当地劳工,有的没经过任何培训也没相应的证件就直接上岗。
  (4)在旅游建设中,个别地方对环境保护不力,造成了部份森林的毁坏和水体的污染。
  5 贵阳市环城度假旅游带的开发
  5.1 实施“六动”战略,以质取胜,实现可持续发展
  贵阳市环城度假旅游产品的发展不应只停留在观光休闲的浅层次,应向观光+休闲+度假+民族民俗文化体验深层次、立体式方向开发,在“建设精品,以质取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省旅游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针对贵阳市发展旅游的实际,实施“节庆启动、精品带动、创新轰动、产业链动、城乡联动、区域互动”的“六动”战略。
  5.2 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设计
  根据贵阳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在环城休闲度假带上建设3个重点精品旅游区:
  (1)修文――白云休闲度假产业园区。
  以修文县南部及白云区北部为中心,依托修文县高尔夫球场、野生动物园、桃源河、兰花湖、苏格兰牧场、罗格当湖、天生桥、景阳森林公园和白云区麦架河流域万亩花卉园、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都溪林场、罗革凼与沙田水库、云雾山、西普陀寺――南湖,打造环城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在这个旅游产业园区内有:
  一条绿带――长坡岭林场和都溪林场;
  四块玉佩――罗革凼水库、沙田水库,兰花湖、岩鹰山水库;
  四个“贵州第一”――贵州第一个高尔夫球场,第一个野生动物园,第一个气势磅礴的西普陀寺佛教文化旅游区,第一个乡村万亩花卉园;
  本区“贵遵”、“贵毕”、“北环”高速公路横卧南北,长坡岭――都溪林带贯于其中,阳明文化享誉海内外,花卉文化冠于全省,滨水旅游文化独具特色,高尔夫球场和野生动物园为全省唯一,完全可以跨地域建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和探险科考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休闲旅游产业园区。
  (2)乌当东风片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园区。
  本园区包括东风、阿栗、偏坡、永乐、三江农场、小谷龙等地区,约100平方公里,其乡村旅游资源条件优越而特色鲜明,具有厚实的资源基础,可以打造成为贵阳市环城休闲度假带上的重要节点和重点旅游产业园区。
  (3)花溪南部以青岩古镇为中心的旅游产业园区。
  本区域旅游资源和主要景区以青岩古镇为重点。青岩为贵阳市域的旅游重镇,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多元民族文化与独特的地貌环境,是贵州省域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地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除青岩外,本区域还有许多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如黔陶周渔璜故居(桐�书屋)、红崖峡谷、青岩油杉林、平刚故居、马铃乡林场、燕楼乡古营盘公牛屯等(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营盘,自古以来被当地人称为“燕楼国”。目前保存古城门3座,古营盘内建筑群井然有序,内外两道城墙,内城墙与建筑群之间有环绕整个营盘的防护巡道。)
  5.3 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产品的开发对策
  (1)旅游产品定位。
  贵阳市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重点可以形成“3大系列产品;2类专项产品;4条特色线路;36个重点村寨的发展战略。”
  3大系列产品:①环城休闲度假;②环城高科技农业观光、农事活动参与;③以民族村寨与民族文化遗产、生态村寨为依托的环城乡村体验性旅游产品。
  2类专项产品:①节庆节事旅游产品;②乡村博物馆系列产品。
  4条特色线路:①乌当――开阳土司故里、观光农业及温泉之旅;②花溪青岩古镇之旅,含四点一线”黄金旅游带,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包括花溪公园)、镇山民族文化村、花溪水库和天河潭联动发展,以“生态花溪”为推展概念,围绕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开发花溪的苗族、布依族民族文化资源;③白云――修文阳明文化与生态文化之旅;④贵阳――息烽红色文化与绿色山川之旅。
  36个重点村寨:如乌当区的“泉城五韵”的偏坡(醉韵)、陇脚(古韵)、渡寨(美韵)、王岗(福韵)、阿栗(情韵),清镇市红枫湖畔的虎山彝寨,小河区阿哈水库湖畔的金山村,花溪区的镇山村,修文县谷堡乡折溪村(赏梨花),开阳马头村等。
  (2)旅游产品开发。
  打造花溪南部以青岩古镇为中心,辐射高坡、马林、燕楼等民族村寨的乡村文化体验旅游区;依托修文县阳明文化、高尔夫球场、野生动物园、桃源河和白云区 “一花(万亩花卉园)、一湖(罗革凼――沙田水库)、一山(云雾山)、一庙(西普陀寺)”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跨地域建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和探险科考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园区;整合东风镇高科技农业园区、情人谷--阿粟杨梅园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永乐李端�历史文化――桃文化旅游区、偏坡民族生态乡、三江农业观光园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建设成为以温泉疗养、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为主要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区等避暑之都旅游精品。
  (3)加强旅游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将贵阳市所辖区域内按照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原则,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景区内的资源保护、产品开发、经营活动以及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行规范管理。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加快对宾馆、饭店和景区开发经营单位等旅游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培育、发展或引进一批有经济实力、管理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骨干企业,取缔或逐渐淘汰现有不合格旅游经营点。加强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规范旅游行业经营活动,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俞曦.旅游规划原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2]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田维绪.贵阳市旅游客源特征与市场需求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2).
  [4]陈训.贵阳市第二环城林带建设与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推荐访问:贵阳市 旅游度假 开发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