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03:47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学理论杂志怎么样_为了编辑学理论建设

发布时间:2019-03-01 06:21:45 浏览数:

  [摘要]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文章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一是刘果同志具有的先进出版理念,二是刘杲同志对编辑学理论建设的重大贡献,三是刘杲同志可贵的探索精神和研究方法,四是刘果同志自身拥有并努力倡导高尚的职业道德。编辑出版界要进一步发扬刘杲等老一辈出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促进编辑出版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刘杲 编辑思想 编辑学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10月24日,由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出席并讲话。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主持会议。来自全国出版界、高校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对刘杲同志的编辑思想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邬书林在讲话中说,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版业之所以迅速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除了得益于党的方针政策好、科教兴国为出版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出版界拥有一批优秀出版编辑工作者。他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品质,继承古代先贤风范,对出版业投入了巨大热情;他们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受党教育多年,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把出版工作提高到一个较高层次;他们十分珍惜出版业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把国家利益、行业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千方百计地推动行业发展;他们与时俱进,按照出版规律办事,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刘呆同志就是这些同志当中的杰出代表。
  邬书林强调,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出版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出版界要进一步发扬刘杲同志等老一辈出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最后,邬书林愿刘杲同志继续关注出版业,贡献智慧;他还希望年轻编辑向老同志学习,把出版界的良好风气一代一代传下去。
  桂晓风在开幕式讲话中阐明召开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的由来和意义。他说,2011年5月26日晚上在钓鱼台祝贺刘呆同志80寿辰时,许多同志提出,刘杲同志对编辑工作情有独钟,包括退休之后从事编辑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内容涉及出版活动的根本目的,编辑活动的内容、性质、基本规律,编辑队伍建设,编辑工作当前需要注意的事项,编辑研究的若干问题,在业界受到广泛认同,是宝贵的思想财富。他的一些文章感情澎湃、文采飞扬,已经成为展现当代编辑功能、品德、修养、追求等的代表作品。系统地研究刘果同志的编辑思想,对当前和今后的编辑工作和编辑学学科建设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中国编辑学会决定召开这个研讨会。
  这一构想得到总署领导和许多资深编辑家、出版人的支持,有一批学者写了分量很重的论文。尤为令人感动的是一些年过八旬的出版名家,他们的论文像火一般热烈。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正是业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中精神之际。“天下兴旺,匹夫有责”,今天的编辑可以说:“文化兴盛,编辑有责”。中国编辑学会一定要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在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为增强编辑工作者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刘呆同志在研讨会上发言,表示由衷的感谢。认为编辑学研究是集体的事业。是大家的同心协力,才有了编辑学研究今天来之不易的局面。他希望编辑活动更加重视政治文明建设,创造更为和谐宽松的文化氛围。希望编辑学研究与时俱进,重视和加强对数字出版的编辑活动的研究。他相信,我们共同的事业编辑学研究,一定会永葆青春,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全文见刘呆同志《由衷的感谢》)。
  参加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争相发言,进行学术研讨,并从不同的角度赞扬刘杲同志的出版业绩、学术贡献、探索精神以及为人为文为官的高尚品格。研讨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先进的出版理念
  与会者一致认为,听刘杲同志的讲话,读他的文章,首先感到他的编辑出版思想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是一种先进的出版理念。
  中宣部出版局巡视员郭义强在发言中指出,刘果同志的编辑思想、出版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主要表现在:第一,讲政治、讲方向,始终强调出版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讲文化,始终强调出版的本质是文化,出版离不开文化这个根本;第三,讲质量,始终强调质量是出版的生命;第四,讲责任,始终强调编辑出版工作的历史责任;第五,讲规律,注重研究出版工作规律和编辑工作规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强调我们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认真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更加感到刘呆同志的编辑思想难能可贵。
  金盾出版社原总编辑郭德征说,刘杲同志关于编辑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编辑最高追求的论述非常丰富。编辑的使命感体现在:编辑的神圣使命是文化建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编辑要为实现党和国家的总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编辑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把好导向关,履行好政治责任;把好内容关,以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引导和教育读者;把好编校关,以高质量的精神食粮眼务读者。编辑的最高追求体现在:为读者多出好书是对编辑的基本要求;打造精品、出版传世之作是编辑的最高追求;改革创新是打造精品力作的基本途径。
  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说,刘呆关于“文化是目的,经济是手段”的论述,是刘呆同志的核心出版观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它统领了刘呆同志的编辑出版观,是具有奠基作用的基本理论。刘杲同志提出,“文化是出版的根,是出版的命。没有文化的出版,等于没有灵魂的躯壳”;“出版产业的根基就在于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是刘呆同志出版文化观的理论起点和归宿。背弃文化追求和使命的出版,原本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江苏科技出版社编审蔡克难认为,“文化是目的,经济是手段”,它所揭示的不仅仅是我国现阶段的出版活动规律,而是对整个出版活动普遍规律的深刻认识。它是对出版活动本质的揭示,具有超越时代的远见和高度。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党委书记兼副社长汪家明认为,刘呆并不是一个“唯文化论”者,他对出版经济的发展和图书市场的重要性也有充分的论述。他认为,“关键是文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假如经济这个“手段”不发达,文化的“目的”就是空中楼阁。汪家明认为,刘杲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是从未被呼声很高的“经济”、“经营”、“市场”、“产业”口号所迷惑,总是认真思考、反复研究出版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总是从文化产品生产的客观规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蔡鸿程说,刘杲同志的《出版改革莫忘图书质量第一》,在出版界有重要影响。以文化为目的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刘杲同志在《关于制定出版业“十一五”规划的思想》中 指出,质量低下的后果不仅是质量问题,也是数量问题;不仅是文化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提高图书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是编辑工作到位,坚持图书质量第一的关键在领导。刘杲同志在工作中是坚持质量第一的模范。如在他领导下承担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的编写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带出了一批从事这项工作的骨干。重大的学术贡献
  与会者认为,刘杲同志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以来,在近二十年的时间中,一方面团结组织研究队伍,精心规划研究活动,一方面身体力行,带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观点,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发展,为编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原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在发言中指出,刘呆同志的贡献,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出版管理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突出一条主线,就是文化担当和政治责任,任何时候都不放松、不妥协、不模糊。第二,在版权立法与版权管理中,把国际版权公约一般原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探索和创建中国特色的版权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对编辑出版学的建设有突出的贡献。一个人兼有出版管理立法、版权管理立法、编辑出版理论建设三方面的贡献是很难得的,是非常宝贵的。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在文章中说,刘杲同志在长期的出版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深度、有前瞻性的观点,形成了自己富有系统性和独创性的编辑出版思想,其主要特点,一是强调出版的文化性,二是强调出版的服务性,三是强调出版的专业性,四是强调出版的创新性。
  原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邵益文说,刘杲同志是当代著名的出版家,也是杰出的编辑学家。他对编辑学研究的重大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编辑研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二是正确地解决了编辑学学科的定位问题;三是明确地解决了编辑学的学科定性问题;四是揭示了编辑学研究的对象是编辑活动;五是积极建立编辑学的理论体系,倡导建立编辑学理论框架;六是不断探索编辑基本规律;七是不断完善编辑学理论体系中一系列名词、概念的界定;八是与时俱进,着眼未来,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不断推动编辑学的建设和发展。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蔡学俭说,刘杲的编辑观包括他对编辑职业、编辑使命、编辑功能、编辑地位、编辑责任、编辑作用、编辑素质和编辑职业道德建设多方面的见解和观点,涉及编辑人员、编辑理论研究和编辑实践的诸多方面,既全面又系统。刘呆关注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注意吸收同行研究成果,对所持见解和观点不断思考,反复琢磨,敢于坚持也敢于修正,使研究成果逐步充实、完善、与时俱进。刘呆表达见解和观点,既有理论依托,又有实践佐证,加上文字简练准确,明白易懂,其文章具有说服力,读后感到亲切可信。刘杲编辑观是我国编辑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刘呆编辑出版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振铎认为,刘杲同志为创建中国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进行了坚持不懈和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富有极大说服力的科研成果。从1996年到2006年,他发表了三百八十多篇文章,涉及出版、发行、编辑与版权立法、出版科研、文化交流、书评、通信、访谈、序跋等方方面面,结集出版了《刘果出版文集》、《刘呆出版论集》、《出版笔记》。2011年10月又出版了《我们是中国编辑》。刘杲这四部论著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的编辑出版学,在构建编辑出版学学科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地表述了作者关于编辑出版学的历史观、学术观、价值观、法制观和科学的思想逻辑。
  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教师马瑞洁认为,刘杲同志对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的阐述是对我国编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刘杲同志明确提出编辑学“基本的内容是研究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认为“编辑基本规律是编辑人员以传播文化为目的对作品进行选择和加工”。他在为叶至善同志《我是编辑》所写的书评中有这样一段话:“尽管形势日新月异地发展,编辑的环境有变化,编辑的手段有变化,编辑的视野有变化,但是编辑的本质、编辑的功能、编辑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改变。”可以说,正是不变的编辑规律支撑起了不变的编辑本质、编辑功能、编辑地位与作用。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人文与艺术系教师蔡姗认为,刘杲同志关于编辑工作规范化的论述,中心是把编辑规范和编辑规律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编辑规范的必要性,以及与编辑规律的辩证统一关系。由他指导和推动制订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积极推动了编辑工作的规范化。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周国清认为,刘杲同志对编辑学、出版学理论的不懈构建可以看出一个基本路径与明显特点,那就是始终强调、坚持和夯实编辑学基本理论。认为编辑学、出版学研究中“理论问题是根本问题”,“需要构筑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概括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福建漳州师范学院教授靳青万认为,刘杲同志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对于中国编辑学学科的创立有很大贡献。他的关于编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门有相当理论内涵的应用学科、编辑活动的范围远远超出出版活动等一系列编辑学学科思想,是十分正确的,应当充分重视、认真总结与弘扬。
  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吴道弘说,刘杲同志对编辑史、出版史的研究非常关心,首先是把编辑史的研究纳入到编辑学研究,作为编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我们搞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人有重要指导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于翠玲说,刘呆同志明确指出:“编辑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编辑理论、编辑实务和编辑史。”其中“编辑学的历史研究和理论研究,互相推动,相辅相成”。刘呆同志关于《编辑史、出版史研究需要支持》、《重视编辑史、出版史研究》两篇文章,具有宏观视野和缜密思考,对中国编辑史、出版史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教授赵航探讨了刘呆同志关于编辑出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他说,在高等学校编辑出版学专业与学科建设中,刘杲同志始终是一位先行者、领跑者。特别是在1992年和1997年,中国编辑出版学专业以及整个出版高等教育事业,两次面临生存死亡考验,他和一批前辈、领导、专家挺身而出,据理力争。那种激情,那种眼光,那种胆识,那种胸襟,那种不顾一切的奔走呼号(如以政协提案的形式向有关部门建议设立编辑学专业硕士点),使得我们渡过了重重的激流险滩,成就了今天的事业,有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出版高等教育体系。
  可贵的探索精神
  与会者在发言中,从多方面赞誉刘杲同志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的精神。
  原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说,现在刘杲同志已是年过80岁的人。人老,但他思想不老,总是能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老同志里,他 是最早用电脑工作的。他思想新,认识到信息化、数字化是潮流。刘呆同志在科技出版方面贡献很大,最近他强调科技出版应该走在数字化前面。刘杲同志在这些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蔡学俭同志说,刘杲同志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珍视已有研究成果却不满足已有成果。他思想活跃、勤于思考,虽已年过八旬,思想仍葆青春。坚持不懈的探索、追求完美是刘呆同志研究工作的一大特色。刘呆编辑思想的形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依托自身和吸收同行的实践经验,他善于吸收同行的实践经验,为我所用。二是依托自身的理论自觉和对出版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的宏观洞察和微观分析,他看问题非常尖锐、非常深刻、非常有前瞻性。三是依托编辑理论和实务研究的客观环境,这段时期编辑理论研究的客观环境非常好,刘呆同志离不开这个环境。四是依托自身长期锻炼形成的职业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如果刘杲同志没有这样的政治素质和思想修养,即使客观条件再好,他也不可能形成一系列编辑思想成果。这四方面对刘果编辑思想的形成很重要。
  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董秀玉说,刘杲同志的文章很多,每一篇文章都立足于出版改革最前沿,而且都有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是非常难得的。如他2002年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对总编辑的要求,那时候就提出一定要抓发展战略,如果不抓发展战略,就凝聚不了目标和人心,就没有办法创造自己的特征和品牌。刘呆同志不但搞清楚每件事情的发展,而且身体力行,去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点非常重要。
  三峡出版社总编辑冯志杰说,刘呆同志编辑学研究思想方法很值得学习。他把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编辑学学科建设与编辑理论创新发展;把编辑理论创新与编辑实践结合起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把研究编辑文化属性与探索经济属性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在市场经济条件编辑学研究的正确航向。刘呆同志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编辑中实际问题的典范,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示范。
  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李频在谈到刘呆编辑出版思想研究方法时指出,刘呆编辑出版思想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刘果编辑出版思想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编辑出版实践的关系问题,离开这个核心问题,我们对对象价值、意义、内容的把握都会有偏差。研究刘杲编辑出版思想时,除了刘呆说了什么,还要关注刘呆做了什么;除了刘杲说了什么,还要关注刘呆没说什么。研究刘杲编辑思想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为什么刘杲和他所在的群体有那么大的亲和力,这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社长田胜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少华联合撰文中说,刘呆同志的高瞻远瞩建立在科学调研、分析洞察的基础之上。他在2000年发表的《出版业需要加快信息化步伐》一文中说:“出版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出版业要实现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条件剧顺应世界潮流,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加以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出版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出版业的现代化。”其言之真真,其意之切切,由此可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原总编辑朱象清、编辑李明联合发言赞许刘呆研究的前瞻性:“现在,信息传播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它的巨大优势对传统出版特别是科技出版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在出版界,科技出版社应当领先加快信息化的步伐。”早在2002年,刘杲同志这样说。时间过去了10年,正如刘杲同志所言,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方式和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正如刘杲同志所言“科技出版社人员的科技素养,使他们推行信息化有比别的出版社更为优越的条件”,数字出版刚刚起步,我们坚信科技出版一定能走在数字出版前列。
  高尚的道德品格
  与会者认为,刘杲同志关于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思想,是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杲同志是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倡导者、推动者,又是编辑职业道德的践行者、示范者。
  中国纺织出版社原副总编卞葆说,刘呆同志于2005年发表的《浅议社会主义编辑职业道德建设》长达14000字,是经过三次重要修改的精心之作,特别是根据编辑职业特征提出和回答的“如何对待编辑职业”等十二个“如何对待”更为经典。刘呆同志的编辑职业道德观,集中体现在编辑责任意识、编辑义利意识和编辑质量意识等方面。
  机械工业出版社原总编辑陈瑞藻说,刘杲同志影响力不仅源于文章写得好,更源于作者的人格魅力。刘呆同志的“人品、文品、官品”堪称典范。刘杲同志德高望重而又平易近人,学识渊博而又谦虚坦诚。他的学问、文章、道德无―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社长陈昕在文章中指出,刘呆同志不仅倾力于编辑学理论建设,还热心提携中青年编辑,关注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1995年中国编辑学会设立青年编辑专业委员会,由胡守文和陈昕分别担任正副主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编辑参与其事。刘呆同志从编辑学会不多的经费中挤出专款,策划了“中青年编辑论坛”,赞助中青年编辑出版个人论著,并亲自为论丛作序。刘果同志对中青年编辑的关心和爱护是缘于对出版事业的热爱,是基于他一以贯之的出版理想,希望我们的出版事业后继有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总编辑胡守文说到刘杲同志当年曾派自己带团组织11位出版社年轻的社领导访问日本几家大出版社,取得了很好效果。
  河北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张辉是《中国编辑》创刊初期的编辑,她深情地回顾刘老如何教她当期刊编辑。刘老对她说,要想成为一个好编辑,除了编辑学的修养之外,还必须有一门或几门其他学科的修养。编辑不一定必须是专家学者,但一定要向着那个目标努力,不断学习,增长自己的修养和学问。尤其是期刊编辑,要对浩繁的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向伯乐学习,在“未成熟的作品中发现名篇佳作,在未成名的作者中发现英才俊杰”。
  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程绍沛说,刘杲同志胸怀全局,热爱事业,关心他人,严于律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视学术如生命。他组织队伍并身体力行,带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写出了大量研究文章,为编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视名利如枷锁。他谦虚谨慎、低调做人。任会长14年,没有工资,没有任何补贴,由女儿陪同抱病参加年会,费用一律自理,是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的典范。第三,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刘呆同志荣获韩国第三届“南涯安春根出版文化奖”,把在国际上获得的荣誉作为对中国出版界的友好情谊,把所得3.12万元奖金作为善款全部捐给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用于抗震救灾,充分表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品格。
  与会者认为,刘果同志之所以在编辑学方面有如此造诣,源于他对编辑工作怀有很深的感情,热爱编辑和编辑工作,对编辑职业充满自信、自尊和自豪;源于他所说的对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忠诚就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忠诚。近九十高龄的徐柏容先生撰文称颂刘呆同志写的《我们是中国编辑》是中国编辑之歌。他说:“我们之所以一定要做到这样,我们之所以一定能做到《我们是中国编辑》说的那样,是因为我们中国编辑胸怀建设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壮丽‘圣殿’的伟大理想”。

推荐访问:编辑 学理论 建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