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8日 09:29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浅析中国纪录片中的“真人秀”】纪录片美丽中国浅析

发布时间:2019-03-03 06:29:10 浏览数:

  摘 要:真人秀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式,从播出之日起就引发了众多争论。然而这种具有纪实性、冲突性、游戏性的创新节目风格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全球电视荧幕的主力军。纪录片则是以展现真实为本质,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然后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视艺术形式。本文围绕着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相关比较进行阐述。
  关键词:纪录片、真人秀、电视节目
  作者简介:刘畅,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硕士,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学电视栏目策划方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3-0115-02
  一、中国纪录片的“真实再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广泛地运用“真实再现”手法,“纪实”已经不再是纪录片的唯一表现方式。2005年由央视播出的《郑和下西洋》几乎完全采用“再现”手法,穿越600年时光,用现代面孔演绎明代故事。再到后来的《唐山大地震》、《新丝绸之路》,都用“再现”的方式真实回放了那些早就流逝的历史片段,直观展现了未被记录或已经消失的历史往事。而其中有关“纪实”与“再现”的争论,也从来没有终止过。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再现”风暴,创作界与学界一直存有两派不同的意见。[1]
  作为支持者的创作界普遍认为:真实再现中的“真实”并不是凭空捏造,也不是虚构杜撰,而是有依据的还原,是对电视语言的丰富和补充。这种再现是构建在“真实”基础之上的,它不仅填补了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影像资料不足的缺憾,更起到了一种画面支撑作用,使叙述生动流畅,更富表现力。“再现”本身除了作为解说和同期声的视觉说明之外,还有蒙太奇的艺术效果。“再现”与现实的结合,改变了人们对纪录片原始的认知,为纪录片创作重塑了一种全新的理念。
  而来自于学界的反对者认为:“再现”的表现手法无处不在,有的纪录片仅仅为了迎合受众,就把“再现”的趣味功能不断强化,而忽略了其本身的还原功能。还有对“真实再现”的使用前提认识不清晰,或是在没有任何当时影像资料保留下来的前提下,对于如何“再现”,再现到何种程度的把握还很不到位。比如在纪录片《唐山大地震》中一段主人公在废墟里寻找父母的镜头,因为对其内心情感的把握不到位,导致观众很难产生共鸣,所以倒不如采访当事人用其口述当时的情景来得更有触动力。“真实再现”历史即使考证得再严密,也不可能保证还原历史现场场景的每一个细节。此外,真实再现潮流会不会减弱跟踪拍摄纪录的本质精神,践踏纪录片的文献价值与观赏价值,也是让学界颇有质疑的地方。
  一方是创作界操作拍摄的难度,一方是学界固执己见的有力驳斥,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矛盾到底该如何化解,怎样把真实与再现完美的结合并运用到电视节目中来,还有待电视从业人员与纪录片研究者共同求索。
  二、真人秀与纪录片的相互融合
  “真人秀”也称为“真人实境秀、真实电视,创构式纪录片”。其中“真人实境秀”一般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种比赛活动,最终从众参赛者中选取获胜者而获得广泛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真实电视”则是指将未经过修饰与删改的影像片段真实的录制并播放出来,如事故灾难现场等。而“创构式纪录片”则侧重于节目本身的纪录片特性,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引发人们深思。[2]
  真人秀的兴起绝非偶然,它是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背景、技术发展背景和电视发展背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正是社会的消费化、文化的娱乐化、电视的平民化、节目的市场化、电视观看的体验化等综合因素共同推动了“真人秀”纪录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如今的真人秀节目,强调实时现场直播,没有剧本,没有角色扮演,运用纪实手法进行拍摄,回归纪录本质。“真”是它的特色,纪实是它的手段。这种非虚构的形式更注重事件本身的过程,记录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经历的事件、面对的困难、化解的矛盾。另外,在真人秀节目中加入纪录片的拍摄模式,也使得真人秀节目在真实性上更加具有观赏性与亲切感。当今的电视观众,对节目真实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真人秀节目不像纪录片那样要求人与事件绝对真实,但丰富生动的细节展现是真人秀纪录片形式的一个重要元素。片中的人物言行,个性品质等都要借助细节来表现。与纯粹纪录片不同的是,真人秀的情境一般是在事先设定好的大环境下,节目参与者在别墅、荒岛等环境中共同生活或是完成任务,虽然选手在真实地展开活动,可是却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习惯随心所欲地做事情,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它的绝对真实性,因此并不会达到真实内涵的完全纪实感。
  真人秀与纪录片相结合所产生的新形态纪录片处理手段除了有真人秀的“真实再现”外,还有Flash动画、三维特效、电视字幕等。大型纪录片《故宫》就向观众演示了它是如何从燕山脚下的片毛不生之地变身为巍峨宫殿,不但动用了电脑特技,三维动画等技术进行历史的还原,情景再现,更采用了Flash动画特效使故宫院里的人物都活动了起来。当历史还原到建文帝朱允文于燕王朱棣二人的“靖难之役”时,逼真的特效仿佛让我们看见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给人十分真实质感。
  三、“真人秀纪录片”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中国真人秀纪录片与西方真人秀纪录片相比较仍然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西方真人秀纪录片在取悦观众心理以及市场营销方面,一面尊崇真实是纪录片的坚守,一面又重视好看是纪录片发展的关键。在不违背纪录片真实本质的前提下,运用各种艺术创作手段,丰富纪录片多元化拍摄,主旋律增强其大众化、娱乐化,将可视化,影像化的再现直观带给观众,使其具有主观进入事件的感觉,并把片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带入到影像中去,融合进情节里面,从而笼络人心,坐拥高收视率。而中国真人秀纪录片受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极力淡化节目的娱乐色彩,即使谈到娱乐,也要让它承载社会理想和伦理道德,企图起到教化和引导作用。
  “纪录片真人秀”是中国纪录片创作手法多元化中的代表。无论是纪录片的故事化处理还是纪录片的多元化创作都是中国真人秀纪录片告别正统走向娱乐的重要转折。画面可看性强、鲜明的戏剧冲突、幽默风趣的节目风格,是国际上对于纪录片的统一评判标准,同时也是纪录片娱乐化所追求的目标。融入娱乐元素的纪录片在带给观众知识的同时,也激起观众情感的波澜,从而引起共鸣。激烈的矛盾冲突与生动的人物故事,不仅不会减弱纪录片的现实严肃主题,相反会更加贴近观众的内心。由此可见,适应纪录片娱乐化是在当下的发展需要,也是合乎常理的,中国电视人竭力淡化真人秀的娱乐色彩,一方面出于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考量,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始终充溢于内心深处的纪录片情结。
  对于成长在传统文化与道德伦理教育并存的中国观众而言,规避成了我国真人秀纪录片不得不考虑的首要问题。西方真人秀节目中可以有很坏的人物与行为,但国内真人秀则主打温情牌。比如《走进香格里拉》虽名为“真人秀”,但实际上却更靠近纪实性专题片,它将片子的主题定位在在探索中前行,道德与文化就这样成为真人秀本土化的镣铐。《走入香格里拉》在西安电视台的收视率高达百分之十七,也是近年来模仿的最像《幸存者》的一档真人秀节目。但在节目开播前,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导演组还是在很多环节上做出了调整。与《幸存者》不同的是,前者只是一种程式化的竞技游戏,而《走入香格里拉》则把社会学与人类学也融合到了节目中来。[3]
  
  四、结语
  真人秀纪录片成为纪实艺术的同时也是一种商品,作为凝结着电视人创作心血的真人秀纪录片来讲,在肯定其社会价值的同时,更要考虑到其经济价值的体现。在社会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纪录片要生存壮大就必须开拓自己的市场化道路,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在制作与投放市场前做足准备,使其制作精良,选题产销对路。此外还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利润高回报,才能吸引更多赞助商投资,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只有以正确的姿态来看待真人秀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才能尽快地打入国际市场。[4]
  作为交融了真实与虚拟界限的多元化“真人秀纪录片”,不但拓展了新的电视功能,综合了新的电视元素,更将电视媒体的单向传播转变为与人类、社会、环境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交流,令受众在这种交流中感受到愉悦。如果仅用纪录片的真实追求来对等真人秀的艺术层次,使其庄重而又深刻化,那么无疑会抹杀真人秀纪录片的娱乐魅力。重视纪录片的真实本质,正视真人秀的娱乐功能,在符合国情的本土化进程中,使其“秀出本色,秀得精彩”,才是我国真人秀纪录片的必然出路。
  参考文献:
  [1]、林旭东,《影视纪录片创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2]、《真人秀节目研究》,中国论文联盟网2008年
  [3]、马妮娜,《以电视手段研究电视的新举措―真人秀研究》,2001年12期
  [4]、聂欣茹,《纪录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推荐访问:浅析 片中 中国 真人秀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