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9日 00:22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上市公司再融资【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使用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5 06:26:49 浏览数:

  摘要: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的快速扩大,再融资己经成为我国股票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增发融资。然而,上市公司对再融资的偏好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使用效果不尽人意。此文以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为前提,从净利润,主营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使用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再融资;效果;增发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143-02
  0引言
  在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企业能否快速并且低成本的获得资金是关系到其生死存亡及未来发展的关键。而对于在融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上市公司而言,再融资无疑是其利用证券市场获得大量资金以发展自身的最佳途径。但是近年来,对于上市公司热衷再融资持批评态度的专家和学者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募集的资金被大量闲置或被大股东占用,这就使得融资资金使用效果较差。本文以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为前提,对增发新股融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再融资概念
  上市公司再融资是相对于其首次股票发行(IPO)而言的,所谓首次股票发行,即上市公司在增资扩股的情况下进行的首次公开股票发行。所以,上市公司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在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之后,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获得资金的一种行为。再融资方式按其性质不同通常可以分为:股权性融资、债权性融资和混合性融资三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以股权性再融资为主,尤其以增发新股(后简称增发)为最主要方式,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增发这一方式进行研究。
  2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误区
  2.1 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1]相比美国,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表现出强烈的股权偏好。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现状为内源融资比例低,而外源融资比例高。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比例高,债券融资比例低。即我国企业的融资顺序偏好是:股权融资>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这与“啄食顺序理论”存在很大差异。这种股权偏好不利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企业无法享受到适度负债带来的避税和财务杠杆效应),从而降低公司的经营绩效。
  2.2 上市公司再融资具有盲目性规范的再融资行为应该是,上市公司在对投资项目有明确的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提出融资申请。然而,我国许多上市公司是为了再融资而再融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再融资数额盲目扩大化,另一方面再融资资金用途随意,体现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盲目性。
  
  2.3 大股东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其母公司将经营状况较好的一块资产剥离出来而成立的。一方面许多大股东(即母公司)对上市公司资金有借无还,另一方面大股东掌控了股利发放的决定权,这使得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大多流入大股东手中,又因为缺少定期分红的压力使得上市公司缺乏经营动力,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被许多学者称为大股东的“圈钱”行为。
  3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使用效果分析
  为了排除近几年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本文选取43家在2007年进行增发的非周期性企业(即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程度较小,随经济环境波动,其经营绩效波动不明显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净资产收益率、主营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三个角度分析增发资金使用效果。
  由表1、表2和表3可见,非周期性企业的三项经营绩效指标在2007年均略低于2006年,而2008年及2009年则持续下降,这与之前其他学者研究数据的变化趋势相近。由此可见,增发不仅未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反而使其经营状况不断恶化,说明这些上市公司的增发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这与之前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
  总之,从净利润、主营利润及主营业务收入三个方面来看,增发融资未能给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带来较好影响,而且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资金使用效果并没有其预期的那样好。
  4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效果的对策
  4.1 上市公司经理层约束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从传统财务管理角度,股权再融资不应是首选的融资方式,而且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特别看重股权融资,较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而经理层过分追求资本的控制权,并非专注于企业投资的回报。因此,上市公司应重视对经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经理层从盲目追求对资本的控制权中解放出来,更多专注企业投资回报,才能有效改善“股权融资偏好”问题。
  4.2 控制再融资规模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主要根据上市公司拟定的资金使用项目的资金需要量来确定,这是从公司发展需要的角度考虑的。但是为了防止上市公司任意扩大经营规模、随意改变资金投向,应对再融资的总额作出某种限制:一是将再融资前公司净资产的一定比例作为再融资总额的最高限额;二是按照公司对所筹资金使用项目的盈利增加额(预测的)的资本化金额来确定再融资的最高限额。这里的盈利增加额一般指公司经过中介机构审计的盈利预测报告中期望的净利润总额,资本化金额是指盈利增加额按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资本额。
  4.3 建立完善的投资项目评价体系目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在投资项目的选择和更改上显得十分随意,所以建立完善的投资项目评价体系十分必要。首先,上市公司在申请再融资时,应对其选定的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介绍,对其投资额、投资回收期、现金流和风险程度等指标进行详细的科学论证。其次,我国有关监管部门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对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予以定性和定量的评价。进行上市公司经济效益评价时可根据国家现行价格和财税制度,分析、预测上市公司投资项目可能产生的费用和收益,并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4.4 加强对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关联交易的监管我国集团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上市公司“掏空”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幸福实业、春都A、猴王股份等,其他被母公司大量占用资金的上市公司更是数不胜数。这些被占用的资金大部分是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上募集而来的,可见不正当的关联交易严重影响着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效果。所以应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进行信息披露,将不进行披露的关联交易作为非法交易,予以取缔并追回集团公司非法所得;对不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予以重罚;对于关联交易中违规违法的行为,落实到具体的当事人并予以处罚;对关联交易的标的物的后续运营情况要单独公布,对上市公司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4.5 完善对现金分红的有关规定及监管近几年,我国证监会不仅出台了有关强制分红的规定,而且要求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额度直接与分红挂钩,规定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前次融资以来累计现金分红总额的三倍,或规定上市公司前次融资以来的现金分红未达到前次融资金额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再融资。这些措施增加了流通股股东的话语权,有利于遏制大股东盲目融资的冲动,引导上市公司注重股东回报。然而,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国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国有股流通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目前仍未实现股票全流通,强制分红的效果被弱化,故强制上市公司分红应以实现我国股票的全流通为前提。此外,目前尚需在规则上有所细化,除明确分红是再融资前提外,还应对分红派现率予以明确规定,切实加强有关规定的实施力度。
  5结束语
  上市公司再融资效果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很广。再融资资金使用效果的不尽人意必然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效果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值得我们做更深入的研究。该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如在样本的选取上,可以尽量扩大样本数量并按不同行业分别研究;在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可以有所创新,避免指标的单一化等。
  参考文献:
  [1]郑文捷.深市配股中的潜在利润[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6):22-23.
  [2]王春梅.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比较[J].经济论坛,2002(4):15-16.
  [3]刘宇,刘杰.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研究的分析框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34-35.
  [4]金岩,田国胜.浅谈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J].商业研究,2000(7):43-44.

推荐访问:再融资 资金使用 上市公司 效果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