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2日 06:27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多丽丝?莱辛《青草在歌唱》解读_多丽丝凯蒂娃娃

发布时间:2019-04-11 06:52:36 浏览数:

  摘要:《青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经典之作,本文由多丽丝·莱辛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人生阅历、创作意图,切实展现非洲殖民地文化,以及各个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这和作者亲身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青草在歌唱》;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40-02
  《青草在歌唱》讲述了南非一个破败农场中白人女主人玛丽被其黑人男仆摩西杀害的血腥谋杀案。主仆的隔阂,黑与白的对比,男与女的差距,多层次、多角度的娓娓道来。此书从全新的穷苦白人角度,探讨了种族歧视给非洲社会黑人带来的痛苦,这在当时极具挑战性,成为当时南非社会中畸形种族关系的一个缩影。
  一、深厚的非洲情缘与非洲记忆
  众所周知,莱辛有南部非洲生活的经历。《青草在歌唱》的扉页上写到,将此书献给南罗得西亚的格拉迪丝·马斯多普夫人,我心中永远对她怀着最深切挚爱和钦佩。莱辛五岁时,全家迁往南罗得西亚,“莱辛可以说是大英帝国的孩子,她长大成人的罗得西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非洲原野是很重要的意象,充满着神秘,也饱含人们对它的无限遐想。莱辛在诺贝尔奖致辞中如此说,“我的心中充满了关于非洲的美好记忆。当我打开记忆的闸门,它们就在我的眼前飘动。日落时分,那是怎样的情景啊。金色、紫色、橙色的颜料洒满了傍晚的天幕;蝴蝶、蛾子、蜜蜂在卡拉哈里芬芳的矮树丛中飞舞。…夜晚的天空又是什么样的呢?没有被污染的天空黑亮而美妙,数不清的星星不知疲倦地眨着眼睛。”她在晚年的回忆中把自己在非洲的生活经历称作“一生中最大的幸运。”《青草在歌唱》是以南部非洲为背景的,它的中心是:不能明说的,对白人的行为进行委婉的描述,是一种“什么事也没说,但什么事都明白了”的描述。莱辛是个经历丰富、善于观察的人。《野》中主要人物形象都来自于作者日常生活之中,注定会带上作者的思想镣铐和印记。
  二、种族分裂于人的身心双重病痛
  “我生长在一个隔离制度———白人,黑人———及其结果已在关于南部非洲的新闻中凸显出来的地方:僵化的制度被暴力和战争打破。”当时南非社会,法律体系处于畸形。可以说,种族之间无公正的法律可言,种族隔离被认为是一种合乎情理的制度。那些土族黑人在白人看来,只是会劳动的机器和使唤的奴仆。莱辛将种族的分裂以及由此产生的张力及矛盾融入故事情节中。白人夫妻立足、生活于黑人社会中,雇佣黑人,依靠黑人廉价劳动力而生存,或寄希望于发家致福,亦如迪克·特纳。然而,白人、黑人分属不用的文化体系,白人又是以掠夺、歧视的姿态凌驾于黑人种族之上。莱辛在自传中也在追问:白人热爱、依靠非洲的旷野,却又如此地仇恨这片土地上的原著居民。
  《青草在歌唱》中有许多涉及种族界限的描写,无时不在提醒所有的人,黑人与白人之间有显著的差异,与“高贵”的白人相比,黑人是落后和无知的,二者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在白人眼里,一个土人本来比一条狗强不了多少,白人充斥着对黑人无情的掠夺。莱辛将特纳夫妇置于南非这样社会环境下。“这种‘白种文化’,决不允许一个白种人———尤其是一个白种女人和一个黑人发生什么关系,不管这种关系是好是坏。‘白种文化’一旦允许建立这种关系,它本身就要崩溃了,无法挽救。”当玛丽对于生活感到孤寂与无奈的时候,“她记起了那罩满雪白皂沫的又黑有粗的脖子,那在水桶跟前弯着的健壮的背,这对她的感官实在是一种刺激。”黑人摩西作为一个人,与玛丽建立起了某种联系,基于人类普遍共通的感情基调。然而这又与思想上对种族之间的严格界线相矛盾,排斥与渴望的力量在女主人公玛丽身上产生猛烈的冲突和心灵的撕扯。因为她似乎在向一个黑人屈服了,白种文化的高贵感荡然无存,暴露了自己只是一个无助的弱者的事实。摩西对玛丽的好,玛丽不能接受,因为他迫使玛丽不得不把他当一个人对待,内在的焦虑、纠结表现为外在的疯癫、性格的反复与狂燥,于玛丽是一种身心双重折磨和困境。
  三、殖民地女性身心的集体深度抒写
  《青草在歌唱》向我们展示了在殖民地这一特定社会氛围中的女人的困境。玛丽生活在扼杀正常人性的殖民制度统治下的南非,在玛丽的人生历程中,心灵与肉体、感情与欲望、理性与本能等内外因素的冲突对立终使她丧失了生命主体的昂奋,人性被异化和扭曲,极度的孤独使她走向极度恐惧,最终成为殖民制度和种族歧视制度的牺牲品。玛丽的命运与外在非洲原野的荒芜达成一种悲剧性的高度契合。
  作为地道的南非白人中的一员,从小家庭环境的恶劣、家庭的贫困、父母的争吵不和等,都让玛丽对男人、对婚姻、对家庭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厌恨。16岁中学毕业后,在城里一个公司找到了工作。经济的独立使得“家”对她来讲只是一种辛酸的回忆。后来,父亲去世,“于是她害怕记起的那段童年生活,从此被切断了最后一根记忆的纽带,从此她和台阶上的那所肮脏小屋、鸣叫的火车以及父母之间的争吵全都一刀两断了,一点儿牵扯也没有了!她自由自在了。”闲散的工作、可观的薪金、虚妄的电影、绚烂般的晚会、被众多的男人“带出去”、女伴们倾诉受挫情感的忠实听众,都使得玛丽生活得如鱼得水、平静而适然。这段城里生活是她一生中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成为日后生活于水深火热中的玛丽追忆往昔岁月时所有幸福感受的源泉。
  “可是所有的女人,迟早都会意识到一种微妙而强大的压力———结婚;至于玛丽,虽然不会为环境所动心,也不会为人们所谈的那一类事情而烦心,可终于突然地、极不愉快地面临到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迪克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他是第一个把玛丽视同珍宝的男人。玛丽至此找到了自己的自尊,她需要借此来恢复自己对男人的优越感。但对于迪克,很可惜,玛丽从来没有把他看作是一个配做自己丈夫的男人,他们的婚姻是彻头彻尾的错误,注定不会幸福。迪克在精神、物质双方面都满足不了玛丽的欲求,也就在结婚伊始埋下了隐患。
  婚后,玛丽由于家庭的贫困、精神的抑郁终日纠结于生活的琐事中:养蜂、养猪、养吐绶鸡、养兔子、开黑人用品商店。今昔生活的巨大反差让玛丽极度渴望逃离自己百无聊赖的人生。于是,她做出一身中唯一一次自主选择的行动———离家返城。但很快,她便自知:进城已经耗尽了她全身的力气,好似再也没有什么知觉,自己的命运已是无法补救和掌控。然而,黑仆摩西的出现却改写了玛丽的生活。开始面对两年前曾遭自己鞭打的黑仆时,他“那种眼神简直吓破了她的胆。”宽容细心的摩西照顾着历经身心折磨的女主人。摩西给她带来营养的早餐,灌木丛的野花,替她照顾生病的迪克,他用简单而利索的语言使得玛丽解除了盛气凌人的气势,不得不把他当一个人看待。这个非洲土人身上散发着的一股她拒绝不了的神秘诱惑力把她纠缠得越来越不能自拔。黑人与白人之间的严格界线,主仆之间的严格区分被一种涉及个人情感关系的东西破坏了。作为一名非洲白种人,玛丽无意中窥视到了一个土人的眼神,看到了那个土人身上也具有的人性特征。然而,白种人的高贵姿态随后又会涌上玛丽心头,前后思想的矛盾及不可融合性使她陷入深深地身心焦炙中。不自觉地被一种剧烈的紧张情绪驱使着,心慌意乱,无处安放自己的内心。
  她的世界里没有未来,只有终极的虚无和孤寂。她生活于蒙蔽、扼杀正常人性的殖民制度下的南非,被无形的殖民之网束缚住身心。她的心灵濒临崩溃边缘,人性畸形扭曲。书中通过对女主人公玛丽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深刻揭示了殖民统治制度下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剖析了造成玛丽悲惨结局的社会根源。然而,莱辛作品最鲜明的特点是她对人类命运的深度关注与严肃思考,并具有启发意义。正如莱辛在一首诗中写到,“当我回首过往,我似乎还记得歌唱。”过去的仍未过去,引人深思。
  参考文献:
  [1]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M].译林出版社,2008,(3).
  [2]多丽丝·莱辛.影中漫步[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62.
  [3]大卫·莫那翰.简·奥斯丁和妇女地位问题[C].朱虹.奥斯丁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4]伊莱恩·肖沃尔特著,韩敏中译.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276-278.

推荐访问:莱辛 青草 歌唱 丽丝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