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19:04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发布时间:2019-04-17 06:46:17 浏览数:

  摘要:文章提出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为理念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全面阐述了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内容和特征。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高职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不因扩招而下降,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一套科学、适用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己是当务之急。教学质量保障是高等学校自发地、出自自身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而在学校内部自上而下开展的质量保障活动,是学校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树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基于一定的教学质量观念。不同的教学质量观念就有不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与普通高校不同,其质量观念和普通高校也不同,从而决定了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普通高校不同,具有自身的特色。
  什么是高质量的高职教育教学?高质量不是校方的主观标准,而是一个客观标准,即它必须与社会对人才质量的客观要求和教育教学客观规律一致。以这样的质量观念构建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满足两个要求:
  一是必须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市场化。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首先,它提供的是一个特殊的商品——人才,其质量的优劣最终取决于人才市场的评价。 第二,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种消费,作为消费者,他们有权要求得到满意的消费品,即教学质量。第三,高等教育还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方向,体现党和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教学质量最终要接受国家、社会和学方三个主体的评价。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体现这三者的利益。
  二是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意吸收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另外,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还要防止构建者本人单纯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或依据教学过程简单罗列教学环节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甚至照搬普通本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必须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一致。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明确,教育教学模式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结果学生的理论水平不如本科,动手能力不如中技,高职实际上成了本科的压缩。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模式。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毕业生符合社会需要、具备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应该以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彻底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做到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高职教育的重点。
  二、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构成及其关系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质量观和人才培养目标、模式要求构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四大块构成,即教师模块,管理者模块,教研室模块,学生模块。四大模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联系主要表现在不同模块内容有重叠;不同主体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评价。
  其区别主要是:
  首先,各模块重点内容和主客体不同。1、教师模块主要是对保证教学质量的各种条件进行监控。教育部《意见》指出: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有权利要求学校和管理部门保证必要的教学条件。评价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管理部门,包括学校领导、教务处、院系、教研室、图书馆等教学管理和教辅部门。
  正常的教学基本条件包括教学环境和条件,如学生的学风、正常的教研活动、教学管理部门的听课情况、教师的业务进修、参加学术会议以及及时得到各种教学管理信息等都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必备条件。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学校及教学管理部门必须保障实验、实训条件和社会实践的场所,从而使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如果没有这些条件,高职教学质量则难以保证。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该根据各种条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设置不同权重的分值,促使教学管理者保证教学的必要条件。
  2、教研室模块。教研室主任是该模块的评价主体,教师是被评价的客体。教研室主任熟悉教师的业务,有责任科学、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评价。
  教研室主任检查、指导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督促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教研室主任作为同行专家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可以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及时纠正失误,确保教学质量。教研室主任的检查指导手段主要是“看”“听”和“说”。“看”即检查教材是否适用,有无教参,教学大纲与培养目标是否一致,备课笔记的状况等客观情况以及考核情况,如试卷的科学性,考核方式与高职要求是否一致,考核结果是否成正态分布等。“听”主要是听教师汇报该课程的教学设想,包括讲课的一般情况,如教书育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如何根据高职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该课程的技能培训要点。“说”即指出不足,提出指导性意见。
  3、管理者模块。主体是教务部门和院系,客体是教师和教研室,任务是监控教师教学质量和教研室工作。教师教学质量由课堂教学、考核结果直接表现出来。课程建设情况也反映了课程的质量水平。教学质量最终通过人才质量体现出来,因此,学生的现实表现是衡量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它包含常规教学要求,如教师的教学态度、人格魅力、板书、普通话,讲课的科学性、逻辑性,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解决,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同时,作为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重点监控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况,课堂技能培训情况,以及学生的实训情况,通过加权设置分值,引导教师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日标深化改革教学模式,切实加强技能培训。   4、学生模块。学生模块的评价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有权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要求学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学习条件。这一模块主要由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教师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情况组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验者。通过教师的授课和课后的交流,学生最有权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治学精神和实际效果作出切合实际的评价。根据美国的教育评价理论,“学校要为学生服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必须以教师是否有效满足学生的教学需要为中心。
  其次,不同模块的运行时间段不同。教研室主要负责课前的检查,组织教研活动;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在所有课堂中和课后;院系和教务部门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不定期抽查;教师的监控贯穿于整个学期中。另外,各模块的运行方式不同。教研室主要要求教师提供相关材料、教师汇报等方式,了解教师课前准备工作情况;教学管理部门和系部主要通过听课,教学信息反馈方式进行;学生主要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将信息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本人。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操作与特征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教务处负责组织操作。教务处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要直接参与教学质量的监控,了解全校教师及院系教学情况;同时可根据需要组织专家、督导组和有关部门听课。另一方面,教务处还负责整理整个系统,将四个模块的内容制成四张表格,分发到各责任主体。各责任主体填写完表格后交教务处汇总。教务处负责表格的综合统计并进行适当地分析。对教师的评价由教研室、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三方分别构成。各方所占总分的比例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教务处将结果分别反馈到教师、院系教研室和学校人事部门。各部门据此作为教师和院系教研室领导的业绩考核参考。教务部门应建立教师教学质量档案,长期跟踪教师教学质量;对教学质量长期处于末位的教师则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对其他部门的评价也由教务处汇总反馈到有关部门,作为评价各部门业绩的主要依据。
  以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形成了明显的特征:(1)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该体系通过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主体互相监督,既体现了教学相关主体的权利,同时又明确了各主体履行的义务,促使各主体自觉履行各自的职能。(2)全方位的监控确保教学各环节得到有效保障。根据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克劳斯“零缺点管理”理论,质量提高是一个过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只有用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整个生产过程,才能做到“零缺点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一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领导、教职员工的质量观念的确立,与教学相关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教学条件的配置,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都直接间接影响教学质量。“零缺点管理”的教学理论恰恰在于对每一个过程进行监控、评价、反馈,把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各种不利因素消除在事前和萌芽状态,从而完全消除失误。(3)结果的有效性。由于考核结果与各主体的利益挂钩,从而使各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努力履行职责。另外,由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过程,教学质量档案的建立能够使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质量有一个动态的了解,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050085。
  参考文献:
  [1]沈侧匝,陈玉现,运用评价手段保障高校教学质量[J],中国地质人学学报,2002(4).
  [2]吴志平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1509001国际认证与管理实务[M].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冀中职业学院)

推荐访问:高职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培养目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