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0日 11:15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河南地方戏曲音乐特点_地方戏曲栏目本土化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20 06:35:52 浏览数:

  摘 要:地方台节目在与省级和国家级电视节目的竞争中没有大的优势可言,但如果充分发掘本地人文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同样可以取得成功。山西运城电视台戏曲综艺栏目《蒲乡红》历经两次改版,参与和观赏者越来越多,成为运城电视台的代表品牌,是地方电视栏目制作的成功范例。本文从节目制作、定位、经营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其作为地方精品电视栏目的本土化特征。
  关键词:《蒲乡红》 戏曲栏目 本土化
  电视可以通过科技更快捷地贴近观众,如何通过这种媒介来传达信息,争取观众,是戏曲栏目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不仅是全国电视戏曲栏目的品牌,而且还带动了整个河南卫视的收视率,陕西的《秦之声》与山西的《走进大戏台》栏目也各有特色,戏曲在新传播媒介的作用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蒲剧的发源地,晋南人民也需要一个展示地方特色戏曲的电视平台,《蒲乡红》栏目应运而生,它是一个以蒲剧、眉户、秦腔、豫剧、曲剧等流行于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地方戏曲为主要表演内容的跨区域戏曲综艺电视栏目。2003年10月始播于山西运城电视台,后又在山西临汾电视台、河南三门峡电视台等开播。全新改版后于2012年2月18日开始在运城第一卫视播出,第十四期再次进行改版。栏目把电视传媒形式与传统戏曲文化相结合,受到百姓的欢迎,收视率居运城乃至黄河金三角地区综艺类栏目之首。《蒲乡红》虽然无法像《梨园春》这样的省级栏目一样获得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但八年来,栏目组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使节目越来越具有本土化特色。
  一、表现形式灵活化
  地方性是戏曲的重要特征,戏曲栏目若不突出地方特色,就会被同类栏目所淹没,观众很容易对这些大同小异的电视节目产生审美疲劳。中央台和省级台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权威性,覆盖面广,地方台在收视率竞争中明显居于劣势。如果单一模仿大台的制作手法,往往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它却拥有其他台不具备的地缘优势和观众的亲近性,可以灵活地融入地方特色,吸引当地观众。《蒲乡红》既参照各电视台擂台赛的组织形式,又在栏目设计上融入本土元素,以当地群众喜爱的蒲剧、眉户戏等地方戏曲为载体,结合平民化的擂台赛形式,观众与演员、主持人共同参与,节目平易近人,通俗家常。
  2003年至2011年播出的旧版节目分为《戏迷争擂》、《名家名段》、《百花苑》三个版块,《戏迷争擂》是重头戏,每期的6位业余选手要参加演唱、才艺表演和戏曲知识问答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通过专业评委和现场方阵共同打分,赛出优胜者,评出周、月、季擂主、年度总擂主,比赛过程中还穿插有多种文艺表演,如名家演唱、歌舞、方言小品、干板腔、万荣笑话、器乐演奏等。此外,栏目还举办了各种专场比赛和下乡演出活动,真正将戏曲送达乡间城区。
  2012年2月18日节目进行改版,新版第十四期重新改版,设计上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根据每期的主题选用不同的版块进行组合,改变了固定的版块设置,将《业余选手擂台赛》的参赛人员减为3人,节目更加精致。同时,应观众的要求,改版后将专业选手同业余选手分开比赛,使打擂更加公平、精彩。前四期节目以戏曲晚会的形式呈现,之后的节目以室内《业余选手擂台赛》为主要形式,还制作了各种主题的《戏曲名家、擂主表演专场》,例如新版第十六期在运城解州关帝庙举行,主题为“忠义仁勇敬关公”,节目全都为表现“忠义仁勇”精神的戏曲唱段,主题更加明确,质量有很大提高。
  二、舞台创建平民化
  不同的媒介有对应的观众群,地方电视栏目在表现当地老百姓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方电视台要进行本土化运作,抓住当地百姓的收视需求和关注点,发挥与观众的亲近性,为观众提供其他台无法企及的服务。
  本栏目的受众为晋南农村百姓和部分市民,以农村人口居多。晋南大部分农村每逢节庆、婚丧嫁娶,都会请剧团演出、组织家戏,蒲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批戏曲爱好者闲暇之时自娱自乐,活跃在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舞台上,他们是《蒲乡红》栏目的重点观众和主要参与者。参与擂台赛的选手大都来自山西运城、临汾等地, 以务农、打工者居多,也有不少职工、干部,他们从未登过舞台,只在田间地头、群众娱乐活动中演唱过戏曲,需要一个平民化的舞台来实现他们的表演梦想。有的选手一鸣惊人,夺得擂主,唱功同专业选手不相上下,而大部分选手得不到很好的成绩,但他们的积极参与同样给观众带来了欢乐,丰富了舞台,观众的掌声给他们很大的鼓励和肯定,有的选手打擂失败后重新练习,再次登上舞台,表演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制作电视节目除了注重提高节目自身品位外,更重视观众的参与意识,尽可能让观众得到愉悦和满足,提高观众的欣赏欲。《蒲乡红》栏目服务于晋南普通群众,为人民搭建了一个戏曲欣赏、交流的平台,观众可以主动挑选能满足自己的信息并及时反馈,同时又推举出很多“基层明星”,增加了群众的参与性。改版后的《蒲乡红》不再向选手收取报名费,而且免费提供培训、为外地选手提供住宿,根据选手的要求联系名家或专业演员进行悉心指导。观众的认可是电视节目生存的命脉,《蒲乡红》越来越平民化的舞台门槛和日益增强的观众参与意识,促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增强了节目的影响力。
  三、栏目经营社会化
  《蒲乡红》是该台第一个推向市场的栏目,创办之初电视台就确立了“依靠社会力量办节目”的新思路,实践证明,社会化经营取得了很大收益,体现出本土化的经营特色。
  1.艺术与商业共赢
  《蒲乡红》栏目将戏曲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栏目获得企业在经费、场地等方面提供的方便,通过广告创收解决经费开支,不但电视台不用投资,还能创造收益;企业文化通过广告宣传、观众方阵、企业领导担任颁奖嘉宾等形式得到传播,商家在此获得了最佳的业务介绍和形象宣传平台,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新版栏目还设计增加了《梨园风采》环节,由栏目组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创作,例如方言小品《“沃”家庭》等节目为中国联通运城分公司宣传手机“沃”业务,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从而达到了艺术与商业的共赢。栏目还长期与“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和“孔向东艺术学校”等艺术院校合作,艺术学校和文艺团体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年轻学员们有了展示和锻炼的舞台,栏目也获得了节目资源和后备力量,这些都为蒲剧的繁荣和传承打下基础。另外,栏目还与运城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卫局、盐湖区敬老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多场主题节目,宣传了热爱土地、尊重工人、敬老爱幼等美德,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和关注《蒲乡红》栏目。   这种社会化经营方式使《蒲乡红》栏目实现了贴近不同戏迷,文化搭台唱戏的初衷,形成良性循环,栏目获得发展动力的同时,也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2.品牌化经营
  《蒲乡红》栏目利用晋南、河南、陕西部分地区戏曲文化环境相同的有利资源,先后与临汾电视台、河南三门峡电视台、陕州电视台实现了跨区域合作,同台节目异地播出。2012年全新改版的《蒲乡红》又承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三省四市(山西运城市,临汾市、陕西渭南市、河南三门峡市)产业转移”政策的东风,于7月10日至18日在运城市举办了“首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专业戏曲演员大赛”,吸引了22个专业文艺团体、艺术学校160多位专业选手参加,选手通过唱段表演、才艺展示、知识问答三关进行角逐,分别赛出生角、旦角等行当的优胜者。参赛选手不用交纳报名费、参赛费,服装道具、交通等自行解决,观众也不收取门票,这些举措扩大了节目的参与面和服务范围,发掘出大量的艺术人才,弘扬了地方戏曲艺术,提高了运城电视台的知名度,是《蒲乡红》栏目在品牌经营上取得的一大成果。
  另外,《蒲乡红》栏目由原河津市蒲剧团团长马建义积极促成,不少观众称旧版《蒲乡红》为“马家蒲乡红”,而改版后的栏目由孔向东承包,这位全国戏曲“梅花奖”得主担任栏目总制片人,总导演雷亚芬曾经获得过戏曲“杏花奖”,他们都是著名的蒲剧表演艺术家,同时,节目还聘请戏曲名流担任节目顾问。在戏曲名家的积极参与下,节目的知名度得到提高,观众的认可度增强,是《蒲乡红》栏目品牌化发展的又一成果。
  当前,《超级女声》等选秀娱乐节目和《男生女生向前冲》等竞技节目已经带领中国电视进入了大众娱乐大众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平民化节目开始出现,不少电视台不顾自身实力、地域差别,盲目趋同于全国品牌栏目,跟风制作。《蒲乡红》的主创人员结合地区实际,扎根本地观众的需求,将传统戏曲用现代流行的传播媒介展现,融参与、欣赏、娱乐为一体,在节目内容上扬长避短、兼收并蓄,并积极引导观众参与互动,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是运城电视台电视栏目的精品,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光辉,樊俊峰.浅析地方电视台节目的平民化[J].商情.2010,(2)
  [2] 张红艳.山西省运城电视台戏曲栏目《蒲乡红》个性分析[J].中华新闻报.2009,2
  [3] 项仲平.电视节目策划[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5
  [4] 刘连喜.论地方电视台节目的本土化运作[J].百度文库
  [5] 姚休,李哲莹.“电视平民化”现象的文化解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1)
  作者简介:范楚乔(1988-),女,山西运城万荣人,汉,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

推荐访问:本土化 戏曲 栏目 地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