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08:58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私人情报公司【反恐战争中的私人情报公司】

发布时间:2019-05-01 06:33:41 浏览数:

  官消民长——私人情报公司诞生的契机  以美国中央情报局为例,当年其年度预算是与许多小国的岁收匹敌,号称具有全球即时情报收集能力,但在预测冷战结束这件超级大事上表现得一无是处、如此低级,因此军政高层对于预算分配自然就没有什么好脸色。长久以来被迫把预算额度分给中情局支用的国防部,在编列1991年度预算的时候,更是毫不客气地大刀一挥,把中情局的额度砍掉30%。
  中情局的预算被砍,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人事费用。到1991年底,原本编制额将近10000人的中情局一共遣散了3000名文职人员。这些文职人员并不是低层的文书行政助理,而是颇具经验的资深分析师、情报判读员和研究员。这对中情局的情报分析处理能力造成了严重打击。更糟糕的是,裁员风波不仅仅波及到内勤人员,包括许多具有常年情报收集和渗透经验的外勤人员也难逃一劫。到1993年为止,每年都有编制员额7%左右的外勤人员挂冠离职。这些资深人员的离开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为中情局没有能力收集和分析重要情报资料,于是能够提供给军政高层的评估报告就变得更加缺乏价值。
  虽然后来的中情局局长试图重振中情局在军政高层心中的地位,但偏偏遇上了内政优先的克林顿内阁,对于海外情报工作采取了不置可否的态度,当然更不可能花精力去注意中情局的报告。在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状况下,中情局被迫大幅度缩减海外作业规模。原本任冷战高峰期,中情局在全球总共有42处作业单位,现在只剩下22处。
  眼见前途无亮,许多30~40岁的中情局内外勤人员纷纷主动离职,想办法自谋出路。
  正因为受过专业情报训练的内外勤人员纷纷离开中情局,才让后来的私人情报公司有了足够的人脉资源得以开张营业。
  初期的私人情报公司多半是小本经营,以顾问公司的名义为军火商和企业集团提供风险评估和完成情报收集任务。直到后来美国政府开始大量委托民间公司进行情报业务之后,拥有庞大人力资源的私人情报公司立刻成为主角。仅1995年,美国政府和私人情报公司的契约金额就高达180亿美元。
  随着营业额大增,私人情报公司的薪水给的也毫不手软。一名拥有5年经验的资深分析师就能拿到2倍于政府公职的薪水,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中情局,转投私人情报公司,导致中情局的力量越加削弱。
  “9·11事件”——私人情报公司风生水起
  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前,中情局的海外部署人员已经缩减到象征性的1000人左右,至于留在国内的也大多是缺乏经验的文职人员,根本谈不上开展像样的情报分析工作,而且新上任的小布什政权内阁中,包括副总统和国防部长对于中情局的不信任也是众所周知,因此对于中情局来说,状况可说是雪上加霜。
  “9·11事件”的发生让美国政府重新认识到情报机构的重要性,但是经过将近10年的慢性崩溃,不论是中情局或国安局,在情报收集与分析人力上已大大削弱,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训出另外一批人员。
  为了拿出成绩,小布什政权大幅度增加国防预算,不仅用来加强现有的情报系统,同时也大量委托各种私人情报公司进行反恐情报的收集。仅2003年,美国私人情报公司的契约金额就高达435亿美元。
  有趣的是,许多受雇于私人情报公司的原中情局职员被派回老巢工作,中情局几乎3成以上的任务都改由私人情报公司派遣的职员负责,因此中情局也被戏称为“中央情报有限公司”。
  另一个推动情报工作外包的重要因素是网络和数字化科技的进步,过去中情局要想窃听,一定得派出外勤人员混进机房或者目标常出入的地方,想办法安装窃听器,但是现在数字化科技的发展,可以采取更有效而隐形的手段,而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民间企业远比军情单位要快得多。从实际情况来看,号称高度数字化的美军其实非常仰赖商用通信网络,几乎80%以上的美军卫星通信频宽都是向民间租用的。因此在技术使用方面,越来越需要民间学有专精的技术人才提供协助,而这正是私人情报公司能够有效辅助官方情报单位的强项。
  多样化——私人情报公司的功能性质
  目前,美国私人情报公司的任务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私人情报公司的主要成员来自中情局、国安局和国防部情报局(DIA),而且是内外勤通吃。私人情报公司不仅能够分析情报、破译密码或是操作卫星遥测,还能够派出外勤人员渗透进入阿富汗山区,靠着语言专长和情报收集经验,与当地武装势力沟通谈判,必要时还可以直接用现金疏通。由此私人情报公司在情势多变的反恐战争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目前,美国私人情报公司的主要任务范围可分为系统咨询、软硬件技术及情报技术等几种。
  系统咨询
  负责系统咨询的私人情报公司多半是由前任高层情报官员运作,主要接受像中情局之类的官方情报机构的委托,进行组织再造及系统修改计划案。
  这类私人情报公司只要能接到系统咨询的任务,通常都可以保证每年有持续进账,因此通常能够进行系统咨询业务的私人情报公司规模都不小,甚至还有上万人的大企业,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等名号响亮的大企业,都有子公司开展系统咨询业务。
  软硬件技术
  现代技术情报所使用的各种软硬件装备专业度越来越高。目前,美国政府仰赖软硬件技术支持的状况非常严重,几乎已经到了没有这种公刮就会瘫痪的地步,其中又以仰赖卫星和遥测技术甚深的国家地理情报局(NGA)、国家侦查局和国家情报首长办公室(ODNI)为最。这就需要私人情报公司提供专业力量辅助。
  情报技术
  所谓情报技术,其实就是内外勤人员收集情报的方法,而提供情报技术的私人情报公司就是把情报收集技巧拿来待价而沽。
  除了传统的外勤情报收集之外,情报技术中的另外一项新概念就是情报筛选。伴随着现代网络和电子科技的发展,美国主要情报机构几乎都面临着情报过量的问题。以国安局为例,其所收集的监听情报中真正被分析归纳的只有5%,其他95%几乎都归档备查。
  海量信息被收集而来,需要情报分析人员筛选、分析,这样的工作也交由私人情报公司完成。   不归路——情报机构丧失独立作战能力
  由于服务便捷,因此目前美国国防部85%的情报预算几乎直接转到私人情报公司的账户中。除了中情局之外,国安局和国家侦查局(NRO)也都将大量的情报业务外包,其中国家侦查局的外包比率甚至高达95%。
  从人员编制来看,目前美国中情局拥有17500名编制员额,另有将近8000名私人情报公司派遣雇员,如果把这些人抽走的话,中情局马上就会丧失任务能力。
  虽然私人情报公司在正常状况下值得信赖,但从国家安全方面考虑,将情报业务外包绝非长久之计。
  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官方与公司人员薪资差距太大,很多中情局人员只要有机会就打报告辞职,转而成为私人情报公司雇员,由此造成官方机构人员与经验传承的严重断层。许多新招募的人员只打算来中情局学功夫,等摸熟了就立刻跳槽到私人情报公司。官方情报机构变成了另类职训所,光是维持基本作业能量和训练菜鸟就耗掉大半资源,反而变得更加仰赖私人情报公司。
  再者,美国当初之所以撒下大笔经费委托私人情报公司的主要想法之一就是认为反恐战争会速战速决,因此才会希望用立竿见影的方式以求速效。但是未料战事旷日废时,而且在未来几年恐怕也不会好转,当初只是充当救火队的私人情报公司现在反而摇身一变成了主角。
  世界局势日趋动荡,除了中东和中亚层出不穷的恐怖活动之外,包括非洲和东亚地区也都随时可能爆发状况。换言之,美国情报机构现在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由于任务繁重,官方没有能力重新按部就班地训练人员,但是派得上用场的私人情报公司又吃掉大部分的可用预算。
  当然,中情局也在想招儿,为了扭转局面,近年来中情局干脆成立了一家私人情报公司,主要任务并不是承包业务,而是事先看好哪家私人情报公司的技术人员有发展潜力,就先行投资入股,借此反向操作,让私人情报公司变成官股企业。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掌握关键技术的私人情报公司临时退出,而且既然是官股,就代表中情局在人事任免和业务范畴上都有绝对发言权,能够有效左右公司的发展方向。
  在反恐战争陷入泥沼,而美国经济又毫无明显起色的状况下,美国显然不可能把大部分的预算用来重振官方情报机构。但是过度仰赖私人情报公司的结果就是丧失情报主控权,这代表情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会有影响。特别是在资金不稳定的状况下,私人情报公司是否可能因为利字当头不惜出卖关键情报,威胁国家安全,这是在大量采用外包业务情形下应深思的问题。

推荐访问:反恐 情报 私人 公司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