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02:12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浅谈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2019-05-03 06:35:07 浏览数:

  摘 要: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这样才能使他终身受益。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及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电工基础 教学 启发思维 激发兴趣
  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及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以电工基础课为例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紧密结合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电的应用非常广泛,不管是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科技等方面,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电。因此,在电工课程的教学中,有许多实际中的实例可以列举出来,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电工基础绪论课的教学中,教师讲到电能“便于转换”这一优点时,可举出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原子能发电、风力发电等等实例,说明其他形式的能易于转变为电能。反过来还可以举出电能转换为其他能的实例,如电灯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动能,电炉将电能转成热能,扬声器将电能转换成声能等等,即电能通过不同的用电器,就可以转换成不同形式的能,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易如反掌。这样举例,使“电能易于转换”这一抽象理论变成了随处可见的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再如,在讲到电能“便于分配”这一优点时,可例举:100W和40W的白炽灯接在相同的电路中为什么100W的白炽灯更亮呢?那是因为100W的白炽灯分配到的电能更多,电能的分配是根据负载的大小来确定的,负载大,分配到的电能多;负载小,分配到的电能就少,而人们是根据需要来设计制造、选用负载的,负载做好了,只要按规定的要求使用,那么就能获得需要的电能,这样“电能便于分配”这一难以理解的理论也变成了通俗易懂的常识。这样多举实例,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从而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学会、学懂、愿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力求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难,渴望解答,从而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学生的思维规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在电工基础课电能和电功率教学中,我们通过推导,得出电功率P=U2/R和P=I2R,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由公式P=U2/R可知,电功率与负载的电阻值成反比,而由公式P=I2R可知,电功率与负载的电阻值成正比,这能否说明这两个公式矛盾呢?教师这样提出问题,势必会引起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千方百计寻找依据来维护自己的主张,这样,就会自然地引发学生强烈的思维动机,进行积极主张的思考,所以提出一定深度、富有辩论色彩的设问,无疑是启发思维的动力。
  三、提供生活中的直观材料作为启发思维的基础
  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从贴近生活的角度出发,把科学性强而又较抽象的问题变化成触手可及,触目可见的实际例子,使学生加深对这些抽象问题的理解。例如在讲到“用同种材料做成的导体,长度相等而横截面积不等,其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时,教师可拿一个100W的白炽灯和一个40W的白炽灯给学生们看,结果就会发现两个白炽灯的灯丝长短几乎一样,但灯丝是100W的粗,接在相同的电压下100W的灯肯定更亮,为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后,给予适当、必要的提示,再请学生们讨论思考,让学生们在争论和思考中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四、以适当的比喻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形象、具体的东西易于理解,易于接受,而对于抽象的东西却难以理解,电工基础课中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比喻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必定可以从中启发学生思维,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在电容器和电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可将电容器比喻为一个储水的容器,而将电容比喻为储水容器的底面积,所储存的电荷量则比喻为储水容器的储水量,电压则表示所储存的水的深度等等,这样,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中的日常现象来代替抽象的概念,唤起学生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具有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有趣的功能。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逐步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冶金技师学院)

推荐访问:基础课 浅谈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