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9:56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浅谈初中文言文阅读 浅谈新课改指导下初中文言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9-05-07 06:55:44 浏览数: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受到了冲击,逐字逐句翻译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课改要求。《新课程标准》按照“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强调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用创新的思维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情感。
  【关键词】新课改;文言文;培养能力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所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新课程标准要求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那么,如何使文言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可能性,才会使学生由被迫学到喜欢学。因此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教好文言文的前提,讲课时务必脑子里时刻牵着这根弦。
  (1)用故事引出课文。以《隆中对》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所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及认识,学生一定会情绪高涨,畅所欲言。这样会使已有的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刘备等人物故事后,对《隆中对》所阐释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较容易理解,在学习背诵时也会信手拈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名言警句引出课文。荷花即莲花, 是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的事物,往往借助它抒怀、寄托情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等,初中学生对此已经有一定积累。比如学习《爱莲说》时让学生说出有关“荷花”的名句,不仅拓宽了他们知识面,更点燃了学生求知欲望,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3)用精美语段引出课文。文言名篇都有精彩语段,或长于描写,或重于叙述,或偏于议论,教师把这些精美“点心”拿出来先让学生尝一口,尝到“甜头”后自然可轻松地组织新的教学活动。如《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声情并茂地朗诵一段,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学生被感染,就会饶有兴趣的阅读文章。
  学生的兴趣犹如一汪碧绿的湖面,只要教师善于体察,善于激发引导,就能兴起波澜,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反复吟诵,增强理解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通过反复吟诵,在诵读过程中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悠悠古韵,体会古人们流淌在血脉里的绵绵情怀。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仍然要以诵读教学法为主。教师切忌“以讲代读”,学生也应“百读不厌”。
  通常让学生遵循五步读法:①自读。整体感知课文,扫除字词障碍;②疏读。参照注释,疏通课文大意;③悟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④美读。抓住重点语段,吸取文章精华。⑤延读。运用所学知识,多读一些课外文言文。阅读时,告诉学生不必因文中一字一词滞留。当然,还可以分角色读,读出文章的结构层次。配乐朗读,读得声情并茂,读得入情入境,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坚持下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朗读文言文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媒体教学,深入浅出
  随着科学发展,时代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穿越时空,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文言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多教媒体辅助教学,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使艰涩难懂的文言内容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便可制作或下载有关山水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水的清澈以及一泻而下的情景,感受山的直耸云霄,倾听泉水叮当以及那山间动物的鸣叫声。配上音乐,以及课文内容的解读,那么,一幅幅山水风光图,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在画面的流动中通过视觉听觉领略了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课文内容,也就不难理解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功名的思想情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教学难点在赏析中得到了理解。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氛围,怎能不让学生喜欢呢?
  四、立足课堂,注重延伸
  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初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和掌握的效果,是因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喜欢程度而定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形式的改革。在设计教学形式时,应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变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我们知道,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主要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知识要点及能力训练点,将知识适当向课外延伸,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了《陈涉世家》,引导学生读《史记》;学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导学生读《孟子》;学习了《桃花源记》,引导学生读《五柳先生传》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和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还可以到古文学的殿堂里去遨游,吸取古文学营养,拓宽知识视野。并且,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课内所学知识无形中向课外迁移,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都在阅读中得到了巩固,使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点有一个系统认识,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当然,教学中还应注重教给学生辨析字词的方法,总结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五、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不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程度了解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地说了。在方式上,可以采取单个说,小组合作人人说,组内提名说,也可以七嘴八舌自由说,互相探讨,互相交流,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达到对问题的共识,加强理解;在内容上,可以让学生说说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字、词的理解,尤其是文中的通假字的读音、解释、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的意思,以及词类活用现象等,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句子的翻译、理解,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如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的理解,说说写得精彩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观点的句子,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文中的名言警句。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疑惑。如果有不同意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理越辩越明。当然,教师也要适时点拨。对于课文中的重难点,如果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没有涉及到,教师就要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以便全面理解课文。这样的合作学习,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又能起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一味的串讲、学生呆板学习的枯燥局面,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恰当引导,不断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达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教学效果,学生自然就和我们的“之乎者也”交上了朋友,从而达到实现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目标。

推荐访问:文言文 浅谈 指导下 新课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