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06:12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论公交车让座背景下引发的道德缺失问题 2018社会道德缺失事件

发布时间:2019-05-15 06:32:50 浏览数:

  摘 要:公交车上“不让座就挨打”近来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这其中产生的问题和原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公交车让座行为体现着尊老爱幼、助残扶弱的传统美德,是值得赞扬和提倡的行为,体现着让座者的个人素质和美德;相反不让座是否就一定体现出不让座者的不道德,是否就应该受到“暴力制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于不让座的行为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性去对待,而绝不是靠暴力手段再把痛苦施加到他人身上。道德需要维护,但绝不是用暴力来维护,只有抛开以任何借口为伪装的暴力工具,用真诚和美德去维系社会,才能营造出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让座;道德;暴力;道德缺失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3--02
  公交车作为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大众交通工具,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乘坐公交车成了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文明乘车体现着个人素质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公交车让座,本是体现尊老爱幼、助残扶弱的个人美德,是增添社会人情温暖的值得赞扬的行为,可是近一段时间来由于公交车让座问题产生的各类新闻事件频频发生,“不让座就挨打”,在以前鲜有听闻的事情,在今天看来却不足为奇,成为人们广泛热议的话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2012年8月23日,在杭州某路公交车上,一个小伙子因未给怀抱孩子的女子让座,被随女子同行的男子连扇5个耳光,小伙被打得鼻血横流,镜框也被打飞。此事随后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被称为“公交车上的惊人一幕”。
  2012年8月26日,长春市一辆公交车内车厢拥挤,一名有座的乘客下车后,站在座位后的一名年轻男子随之坐下。座位前的中年女子对此不悦,掌掴年轻男子。乘客在男子下车时候发现,该男子腿部有残疾。车厢内的乘客都对女子的做法十分不满。
  类似的事件频繁发生,网友的评论也很多,可见公交车让座问题已成为公众比较关注的话题:多数人普遍认为“不让座就挨打”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让座是美德,但不让座也是个人的权力。在某种情况下不让座确实体现着社会公德心的缺失,但是运用暴力去“提醒”实属不该。“道德绑架”、“暴力效仿”是人们通过这类现象产生的新的思考。至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不让座行为是不是完全意义上等同于不道德行为?
  首先,我们要清楚道德和不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而不道德行为分为狭义和广义,广义是指是指直接或间接损害公众利益的,其后果对民众造成极大危害或影响的所有作为或不作为行为。不论是否利己或有无主观故意,只要是涉及到损害公众利益的所有作为或不作为行为都应当视为不道德行为。狭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观。由此可见评价道德与否是受多元因素影响的,是多样化的。英国著名思想家约翰·密尔在其最重要的政治著作《论自由》中认为:个人在追求某一合法目标时,无论在任何制度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他人利益的影响,造成他人利益的损失。判断这种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是:是否对社会普遍利益造成危害。个人行动只要不涉及他人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也不得对之干涉。乘客乘车支付同样的票款,那么就应该有权利在同等情况下享受同等的服务,即乘客有平等享有座位的权利,让座是把有座位乘客的权利让渡给需要座位的乘客,这种行为是属于自愿的,不应被强迫、施压。更何况不让座也存在着多种原因,比如因身体不适、有残疾、或是因当时的特殊条件引起的心理问题等等本身就需要有座位的乘客,我们不能一味的指责其是不道德行为。
  而公交车上“不让座就挨打”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应予以制止。不管何种原因,动手打人都是粗暴的行为。我们不能借着道德的幌子,做出“道德暴力”的事情,这样非但不能起到正面的、积极地作用,反而会引起道德缺失从而造成更不好的影响。打人者的逻辑是: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是“天经地义”的,在“口头教育”没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出“手”就无非成了伸张正义的最好选择,看似目的是为了维护道德,殊不知为了维护道德而使用暴力,这对道德的损害更大。而近一阶段频繁出现“不让座就打人”的现象,其直接原因在于:一是缺乏理智,过于冲动。只为显一己之能,而没有想到结果会对他人造成更大伤害,这样以伤害他人为代价的维护道德、伸张正义从何谈起?二是缺乏理解,以自我为出发点,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自己所面临的困难,而没有设身处地想一下他人是否有难言之隐;三是缺乏沟通,即便在对方身体强壮、无任何原因可以让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去尝试沟通协调,通过协商来博取他人的理解而获得帮助,而绝非采取打人的暴力方式,把痛苦转嫁到他人身上这样极端、错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在产生这种现象背后的间接原因也可以说是根本原因则是在人们心目中的道德观是否正确成熟,这也暴漏出当前道德教育的不完善,具体体现在道德认知不深、以自我为中心、只顾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等道德缺失问题。
  生活中我们确实有时会碰到乘车时发生的不文明行为,也会遇到老人或特殊需要照顾的人群上车无人肯让座的尴尬局面,我们应该理性的去看待这种情况,而对于错误的行为我们可以指责、可以引导其去改正,但无论何种情况都不是我们借此发挥,挥动拳头的理由。再小的不道德行为,都会对道德之事构成这样那样的影响,千万不要打着道德的名义去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当今社会我们积极提倡尊老爱幼,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其中也不乏有好的办法,比如说在乘车期间循环播放“温馨提示”,请有座的乘客为身边站有的老、弱、病、残、孕及带小孩的乘客主动让座;坐席中设有老幼病弱的专有“爱心”座位,提倡人们在占有此座位后,如果遇到该特殊需要照顾群体的乘客上车后自觉让出座位;在有好心乘客让座后,公交车司机通过播放歌曲来对主动让出座位的乘客表示感谢等等,这些都是积极倡导乘车文明、营造良好乘车氛围的好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乘客们的普遍接受和认可。
  道德从本质上讲是受自律约束,是人内心对自我的自觉要求,是建立在行为人高度自觉自愿基础之上的。维护道德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可以谴责,但不能暴力。没人让座的现象不能消极的片面认为其就是道德沦丧,只有先尊重不让座者的权利和自由,才能而后更尊重起身让座者的素质和美德。由此可见,那些高喊所谓道德却滥用暴力的人,只不过是通过披着道德的外衣来掩盖一己之私而已,非但不能博取众人的同情,反而体现道德缺失问题,产生出不良的社会影响,这是我们应坚决反对和制止的。良好的乘车环境是要靠大家去维护的,和谐的社会氛围更是需要大家去营造的,抛开以任何借口为伪装的暴力工具,用真诚和美德去维系社会,才能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瑞复 李毅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著、 于庆生译.论自由[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让座 缺失 公交车 道德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