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1日 00:46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少数民族地区开设民族历史课的实践与探索 开设历史课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05-20 06:44:51 浏览数: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视与加大投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历史教育的功能不是应付应试教育,历史教育在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是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精神食粮本身就严重匮乏,更需要加大对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的重视。
  少数民族民族历史课双语教学一、少数民族历史课教学现状
  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虽然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现象有所改变,但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一系列困扰历史课堂的主客观因素仍然存在,尤其是在教育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教学仍然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困境。
  1.中学生学习民族历史的积极性低,语言能力差
  历史是学生进入初中才接触的新科目,绝大多数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科”上,认为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是可有可无的,除了考试前会看看书,平时几乎都忘了还有历史这门课。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差,缺少历史语言。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本身就是一个困难,加上历史是初中才接触的新科目,缺少训练有关,然而历史课堂上训练的时间和训练效果都是有限的。
  2.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的历史教学只重视让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只停留在书、黑板、粉笔和讲述上。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条件有限,小学时没有接触过历史,基础不好。许多老师虽然了解这一点,上课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或者忘记学生基础较差这一事实,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学生上课感觉“坐飞机”。
  3.学生缺少必要的史学常识
  新版教材在历史知识的整体性方面有所不足。如东汉,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教材中仅是在注解部分中提到,以致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东汉为何物。再比如,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朝代顺序不熟,不知道两汉、两晋、两宋是怎么回事。
  4.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叙述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历史教学大都以主流文化的视角去分析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价值,忽视其他文化族群的态度与看法。例如,教科书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选择偏重于与主流民族相关的内容,涉及少数民族生活、服饰、饮食习惯以及与主流民族的关系史等内容,而且内容还散见于不同的章节,但是对于少数民族自身富有特色的风俗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等几乎没有涉猎。
  5.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叙述过于简单化、肤浅化
  现行教材虽然提及少数民族的部分文化发展成就,但并未深入分析这些成就的成因及其文化价值。另外,现行教材也没有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独特性的介绍,叙述方式也缺乏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成就鉴赏力的培养。
  二、如何更好地在少数民族地区开设民族历史课
  1.历史学科进行“双语化”教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汉族人口在我国人口中占绝对多数,汉语成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经济生活中相互交流的共同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视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道路上的瑰宝,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学生在实行双语教学的学校中,不仅能够学习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识,还能够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民族的文化与历史,这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发展。
  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当地教育人才培养的滞后,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前进步伐颇为缓慢,历史学科的专业双语教师更是严重缺乏,致使历史学科双语教学难以开展。
  在历史学科进行双语教学,不仅是实施多元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符合当今世界的教育发展趋势,并且可以使学生融会贯通,真正做到文史哲兼收并蓄,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加深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学习。
  2.开设民族历史课要更新历史教学观念与方法
  历史课程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本民族、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民族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民族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些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必须要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式,而应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个性。如邀请老一辈人来学校进行西藏历史的讲解,一方面,他们的亲身经历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西藏历史记忆深刻。
  3.充分发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历史学科注重把人和事放回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研究,因此需要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建立“课件集”“题库集”等,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收集少数民族地区外更多的适合民族历史教学的网络信息,设计为优秀的课程资源。通过画面和声音增强增强历史课的现实感。如组织学生观看西藏封建农奴制展览,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再现了1959年以前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落后与黑暗,广大农奴在这个制度下没有人权和自由,过着非人生活的情况。其中,有关农奴被农奴主毒打致残和受各种刑罚的图片27张,各种刑具47种。资料显示,旧西藏在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下,社会财富的80%高度集中在农奴主手中,占人口95%的广大农奴负担着沉重的差役租税,忍受强制性的剥削,生存权横遭践踏,生活极端贫苦。大量事实告诉人们,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度是一个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落后的社会制度。
  4.加强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学习态度上要帮助学生树立历史有助于培养和完善人格的观念,着重强调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摒弃学习历史无用论。在学习方法上民族地区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还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研究学生怎样学;指导学生的学法,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学习规律,要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增加自主学习机会等,给学生一把引路的火把,使学生由“善学”到“乐学”,努力改变学生对历史课的偏见。
  “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老师,应该具有追踪历史学术动态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历史老师不是只注重经验积累的教书匠,而是具有科技研究能力的人才;新课标要求老师依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特点,探索历史教学规律;发扬其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探索历史问题,提高创新意识的能力。
  历史教材,从不同角度选编了许多伟大的爱国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他们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爱国精神,更令后人崇敬,值得继承和学习。我们要充分利用三尺讲坛,将历史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推荐访问:开设 少数民族地区 探索 实践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