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14:06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教学初探】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5-21 07:04:19 浏览数:

  苏教版课程标准高中数学实验教材,通过问题将全书贯通,在课堂教学中行成了“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运用——回顾反思”的课堂组织模式.本文从对问题情境的理解,问题情境进入课堂的必要性,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以及问题情境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等角度,对苏教版数学教材“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思考.
  一、 问题情境教学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运用———回顾反思”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堂组织模式.“问题情境”包含两层含义,① 首先是要有“数学问题”,这里的数学问题是指学生个体与已有认知间产生的矛盾冲突,还不能理解或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结构.问题不可以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当然,问题的障碍性也不能影响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否则至少不能称其为好问题.② 其次才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也就是说,“问题情境”是指问题的刺激模式.
  二、 问题情境进入课堂教学的意义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学会怎样数学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课堂上借助一定的“问题情境”,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的美.张奠宙教授曾经指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数学的教育形态,这是我们数学教师的责任,实际上,数学的学术形态通常表现为冰冷的美丽,而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却正是一种火热的思考,我们数学教师的任务在于“反璞归真”,通过“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们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
  三、 创设“问题情境”的一些常用方法
  “问题情境”通常由实例、问题、叙述等方面组成,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意图是提出有效的问题,为问题解决服务,在课堂组织中,常常用如下一些创设的方法:
  1 创设实验型问题情境
  案例:苏教版数学教材选修1—1第27页探究·拓展6(操作题)准备一张圆形纸片,在圆内任取不同于圆心的一点F,将纸片折起,使圆周过点F,然后将纸片展开,就得到一条折痕,这样继续下去,得到若干折痕,最后展平纸片,让学生观察未被折痕覆盖到的区域的形状,通过操作实验,增强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发现未被折痕覆盖到的区域正是一个椭圆的形状),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椭圆这一几何图形,营造了“做”数学的氛围,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智力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2 创设类比型问题情境
  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一些相同或者相似的属性,数学也是如此.很多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类似之处.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就是对这些类似的知识加以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华罗庚先生说:“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教材中属性相似的内容占有较大比例,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四种二次曲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概念与性质;空间几何性质与平面几何性质;三种多面体及四种旋转体等.在教学时,可抓住其发生过程、内涵、结构、性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相似性来设计问题的引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推荐访问:初探 情境 新课程标准 教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