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6日 09:41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选择题的命题方法及技巧】男生送命题图片选择题

发布时间:2019-05-22 06:46:51 浏览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历史教学的考察目标由以前的“三基”向现在“三维”的转变,选择题在形式与内容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新情境的不断创设,使人目不暇接。对学生来讲,在考试中很难碰到以前做过的题目,即使碰到曾经见过的材料,设问与选项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教师来讲,新课程在教学方式、方法、理念上都有非常大的改变,这要求教师在平时多阅读、多研究,尝试去命制一些新的题目,给学生新鲜感,否则,在正式考试时,学生会感觉非常不适应。
  实际上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试卷是非常不容易的,它需要对教材内容有深刻把握,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高度理解,还需要对考试基本方式、方法,对新材料、新情境的占有与创设掌握的得心应手。我曾多次参加市模考的命题,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并请同仁指正。
  命制试题的第一步是准备。一般至少需要一个月,期间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阅读、搜集、整理材料,然后把可用的材料挑选出来备用。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要有书可读,现在是一个知识大发展、大爆炸的时代,每年会有很多新书上市,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完是不太现实的,教师应有选择的来看。这里就有一个购买和借阅的问题。买书,少量还可以,多了,普通教师难以承受;借阅,普通学校图书馆里,原本书就少得可怜,其中与历史教学相关的书就更少;借阅到大学图书馆还是可行的,但中学教师需要委托他人办理,也比较麻烦。较好的阅读,是到书店,特别是到专业性较强的书店“蹭书”,看到其中有用的内容,随手记录下来。以上这种情况在城市里还可以,如果在广大农村、城镇恐怕难以实现。
  其次是读什么书。我觉得在选择时,应该把书分为两类:一类是必备的,放在家里、学校,随时需要,随时可以翻阅查看,如马克■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金冲及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刘宗绪的《世界近代史》、钱乘旦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吕思勉的《中国史》、钱穆的《国史大纲》、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等,这些著作在现今命题时用到频率较高。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电子书,虽然读起来较劳神,但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的看。
  再次,读的目的是什么。在阅读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可以边读边做记录,根据自己的眼光和判断,把一些可以用来出题目的材料保留下来,以备后用。我觉得一些教材、教参中常用的就不需要记录,需要记录的是那些不容易找到、看到的东西。找到以后,分门别类的整理,保存在电脑中。这样在需要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仅仅是搜集到材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第二步还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根据材料创新设计问题与选项。决定是否选择某段材料,需要命题者对本次考试有一个整体把握,一般一模的时候较自由一点,选择余地较大;到二模、三模时难度加深,实战性更强,需要把以往几年的试卷拿出来,根据考试说明对知识点做成表格,研究一下以往考过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点没有考查过,哪些是新增加的;考过的知识点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只有对此心中有数,才能在命题时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很考验命题者的命题艺术、技巧、水平,同时也是控制试题难易程度的一种方式。如果材料很好,而命题方式、技巧不好,也不能称为一个好题,命出来的题目可能会漏洞百出,从而浪费了一段很好的材料,也使自己辛辛苦苦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如2010年江苏高考试卷第6题:
  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评:此题图文并茂,主要是考察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影响。从命题角度看,选项涉及战争的开始——丰岛海战D选项,战争中的黄海海战——C选项,战争的结果——威海卫战役A选项,战争的影响——反割台斗争B选项。从命题手法看,选项的字数大体相当,较美观,是一道较好的题目,很多复习材料都选择此题。但如果仔细推敲,其中存在重大漏洞,答案A表述是错误的。因为清朝海军有三只,即北洋、南洋、福建,三者各不相属,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的仅是北洋舰队。这样设计答案就会以偏概全,与史实不符,会误导学生。
  在如何控制命题难度上,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材料选择,是否使用中学生不好理解的文言文、外国翻译的带有诸多定语的文字、带有多个干扰信息的材料等;二是在选项设计上,是否用相似度高的表述,让学生选择最佳答案;三是是否运用多项组合选择,在排列的时候各选项字数多少不一,同时还夹杂着正确答案,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总体上看,在命制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材料与问题、答案是否匹配,一般选用材料的内容在选项中要有所体现,若是不看材料就能得出正确答案,那么这道试题应该说是不成功的。
  如2010年江苏高考第15题: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评:这道题从表面看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但在设计问题时,材料与问题不是很匹配。若不看材料,直接看问题“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再看四个选项,差异性很大,学生应该不是很困难就能选出答案,而用不用材料,关系反而不大。
  第二是选项在描述时,语言要准确、简练,不能出现争议或错误,最好四个选项的字数大体相当,看起来也较有美感。
  如2012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第12题:
  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下图报道的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评:总体来看,这道题使用报刊材料,设计思路新颖,选项角度层次感强,选项字数大体相当,还是比较好的。美中不足的是答案B的语言表述不准确,“南京解放”并没有宣告国民党政府的统治被推翻,当时在我国南方仍有不少国民党残余势力存在,应该说新中国的成立才正式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彻底推翻。该选项的语言描述不准确,从而影响了试卷的可信度。
  第三是材料要用足,最好能从不同角度组织选项。这比较符合组合式选择题的命制,也是控制试卷难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如2009年江苏卷第11题: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评:此题考查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四个选项角度各异,材料内容在选项中也有体现,答案中B、C两项都没有错误,但正确答案却是C项,显然,命题者在正确选项的排列组合方面存在疏漏。此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因而就较好地体现了命题者的水平,区分度明显。
  第四是选择材料要使考查的内容不能完全脱离书本。虽然说现在的试题以能力立意居多,但所考查的知识点大多能从教材中找到依据,如果完全脱离教材,就会超越实际,使学生和教师难以适应。
  如2012江苏卷第8题:
  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评:本题的意图是要考查必修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目。选用材料与改革开放的一些精神也相符,但与教材脱离太远了。此题的指导性不大,不利于考查目标的实现。
  第五是如何界定原创题与改编题。原创题主要是指命题的思路方面是全新的,即使与其他题目使用了相同的背景材料,考查的落脚点却是全然不同的。
  如2011年江苏卷第9题与浙江文综卷第19题,使用了形同的材料: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但二题在思路设计上有所不同,江苏卷是这样设问的:
  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浙江卷这样设问的:
  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评:这两道题材料相同,问法不同,体现了命题者的思路差异。在同一年里出现,而命题者又互不知情,只能说明“英雄所见略同”,应该都属于原创。
  改编题是指在以前的题目中,改变原作者的思路,使题目焕然一新。
  如我曾经命制这样一道试题:
  《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歌词所反映的事件
  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发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
  如果要改编的话,就可以这样转换思路:
  歌词所反映的事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②反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
  ③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④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
  当然,此题也可以围绕其他角度进行变换。
  一份高质量的试题,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多角度,可信度高,区分度明显,才能更全面地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试题设计完成,命题工作却未结束。
  第三步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冷却、沉淀。短时间出来的题目,考虑的问题还不是很全面,语言的表述也不一定准确,提问的方式也需要反复修改,听取多人的意见(这里的多人是指参加命题的人,大型考试试卷需要保密),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实际上一份比较成熟的试卷,还须经过学生的检验,有些题目学生做完,教师在评讲时,经过与学生的思维碰撞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如我曾经命制一道试题,当时感觉挺满意,但在评讲后则感到有失严谨:
  观察下面漫画,其反映的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以后
  评:本意是希望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外国人阻止中国人进入,让他出示“PASSPORT”(通行证),从而推断出是在《辛丑条约》以后。但图中可以推断出城堡,远处有轮船,而“使馆界”在北京,不靠海,怎么会出现轮船呢?所以答案就没有必然性。要想得出正确答案D,就需要作如下修改:去掉轮船,在城门加上“foreign concession”才可以。
  总之,命制一道合格成熟的试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过程虽然艰辛,但如果结果是“精彩”的,特别是看到它被争相使用,并能对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起到推动作用,我想作为教师是会感到由衷欣慰的。
  【作者简介】张广明,男,1969年生,江苏南京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师,主要从事历史教学和历史试题的命制。
  【责任编辑:全骜颉】

推荐访问:选择题 命题 技巧 方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