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19:07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浅谈新形势下农机化的协调发展:辉煌中国 协调发展总结

发布时间:2019-05-27 07:06:45 浏览数:

  近年来,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对农机化的发展更加重视,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为“四减免、四补贴”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农民切实得到实惠,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但是,随着农机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和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从农机的使用故障率、事故率及使用寿命等环节,通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有着不协调性,隐藏着诸多问题:
  一、管理“瓶颈”,死角多多
  2005年以来,国农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置补贴机具的农户由农机管理部门统一控制,90%以上实现了牌、证、险管理,尤其大中型农机,农户购买渠道几乎全部来自于补贴购置。可小型农机具比如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履带收割机等,从市场上购买的约占50%~60%。
  由于农业机械绝大多数从事农田作业,这些从市场上散购的农机购回后便投入使用。由于上路时间少,作业于田间地头,农机监理部门路查查不着,只有逐户清查登记,可执法过程很艰难,效果较差。而对销售农机的企业我们农机管理部门又无权要求他们约束购机者参加培训、办理牌、证、险。因此,农机管理便留下“死角”,“黑车”增多,给农机手留下学不学习一个样,有证无证一个样的印象。
  二、培训“瓶颈”,杯水车薪
  1.由于农业机械纳入管理难,农机执法难,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氛围,使营机户法制意识淡薄,对学习培训,接受管理没放在心上。没有认识到掌握技术,按章操作对安全生产,节本增效的重要性。
  2.购机者对技术知识学习概念淡薄,认为农业机械简单,能“弄走”就行,无视操作、保养规程及机械工作原理和作业技术,对学习培训认为不必要、费时间、不感兴趣,甚至拒绝、逃避。据初略统计,现购置中小型农机具的农户40%~50%没有参加培训和领取操作证或驾驶证。大型机械保有量少,近几年又大多通过补贴购置,情况会好些。
  3.农机培训部门由于受招生能力、管理氛围及农机户心理(领证就行)的影响,在培训制度、理念和方法上都有欠妥,教不严,学不紧。笔者清楚记得20世纪七、八十年代,培训一名拖拉机驾驶员一般需要3~6个月时间,理论、实习各占一半,开设的课程不单是拖拉机,还包括当前适用的农业机械。而现今,培训不存在了,仅剩考试了,一天时间就能考取驾驶证或操作证,想想,让学校能教什么?让农机手又能学什么?久而久之在学员群体中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培训就是走过场,没有实际意义,从而又影响了农机手的培训意思和积极性。
  4.培训方法单一,还是“坐”在教室内等着学员上门。由于 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及第二、第三产业的时间占用等原因,也严重影响了农机手参加学习培训。
  综合上述,目前农机化的发展已经出现这样一个局面:推广凸前,农机保有量迅速增长,但培训、管理明显滞后,跟不上,导致农机手脱离管理,专业知识贫泛,不能规范操作和保养,从而事故频发,故障率增加,零部件使用周期明显缩短,整机使用寿命降低。增加了安全隐患和生产成本,也使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这不是农机化发展的真正体现,也不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宗旨。真正的农机化发展应该是推广、培训、管理齐头并进,互依互补,协调发展。机械高性能,机手高素质,管理高水平,发挥农机化的最高效能。我们农机职能部门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三、建立综合管理体制
  1.建议政府组织辖区内的安监、工商、农机等部门出台一份管理文件,从安全生产角度出发,制定出相应措施,将农业机械从销售源头上把住关,控制住辖区内各农机销售企业,每销售成套机械(动力作业配套)必须到农机管理 部门办理牌、证,参加技术培训。
  2.各级政府要将农机安全管理纳入政务目标和岗位责任制中,实行层级管理,帮助农监理部门强化工作力度,逐户消除“黑车”,同时加强语论宣传,逐步形成一个农机推广、培训、管理 程序化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风气。
  3.农机科、农机监理所、农机培训中心三家工作中要相互协调,提供整体化服务。推广站推广的施行牌、证管理的机械必须全部到农机监理所办理牌、证手续;办理牌、证的机手由农机监理所统一按排到农机培训中心参加培训学习;培训结束,经过专业考试合格后,由管理 部门核发农机操作证或驾驶证。工作过程中各自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把好关,履行好工作职责,把培训、管理落到实处。
  4.农机培训要偿试多方位、多途径,要结合农机户实际情况——抢农时,抓产业,适时适地办班,可以以管理区为单位,到村里组织机手集中办班学习,农闲时白天学习,农忙时晚上学习,即能达到培训目的,又能为农机户现场提供技术咨询,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这样协调发展的农机化才是夯实的、健康的、良性的,规范化的。

推荐访问:浅谈 协调发展 新形势下 农机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