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9日 16:51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梁伯韬,毁我誉我都不重要】什么毁就誉

发布时间:2019-06-05 06:59:44 浏览数:

  香港中环花园道三号,全球五大私募基金之一CVC集团香港总部。会议室内,梁伯韬一现身,气氛就热了起来。他比报刊、电视上生动活泼些,西装熨烫得没有一丝褶皱,手中拿着一叠四四方方的名片,用普通话打趣说“见者有份”,递了一轮,送出好多个“谢谢”。待机器架设好,梁伯韬端坐在会议桌前接受视频采访。说到兴起时秘书忽然开门,发出不易察觉的“嗤”的一声。梁伯韬当即示意暂停,身体前倾,一板一眼地询问记者:“刚才有噪音,我们是不是要再来一遍?”
  现年57岁的梁伯韬,无疑是香港最著名的投资银行家之一,职业生涯留给他最显而易见的影响便是典型的“银行家性格”:一丝不苟。采访之初,以“勤奋”著称的梁伯韬便坦言,在2006年卸任投行的那一刻,他只想弥补对家人的亏欠。然而,现任CVC大中华区主席、同时涉足多项投资领域的他,恐怕仍难得偿所愿。梁伯韬背负着许多历史遗产,汇丰、花旗、百富勤……这些词汇,构成香港资本市场跌宕起伏的历史。本次采访,我们试图拨开光环,挖掘属于“梁伯韬”个人的只言片语。
  最困难的年代已经过去
  专访梁伯韬,最不能回避的,便是1990年代末“红筹股之父”(注:红筹股,英文名Red Chip,1990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把在境外注册、香港上市的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称为红筹股)。他作为发起人之一创办的“百富勤”,在成立之初便得到包括李嘉诚、荣智健、胡应湘、香植球等一班华人富豪的鼎力支持,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香港本土最大的投资银行集团。尽管后来成为金融海啸的陪葬,但之后,无论梁伯韬身在何位,他的工作领域都和大陆市场捆绑在一起。
  “我毕业的那个时代,香港还不及现在的大陆发达,年轻人也不好找工作。”说起百富勤,梁伯韬却陷入对“黄金年代”的追忆。1955年出生于牛头角区的他,曾被港人戏称为“屋村仔”。梁伯韬也承认,他的出身非常之平凡。1980年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汇丰工作。1980年代,花旗在亚洲率先设立海外投资银行试点,当时的投资银行对香港社会来说还是新鲜事物,但梁伯韬随后决定加入花旗,选择一个“朝阳产业”。
  在汇丰当财务顾问时,梁伯韬开始帮长江集团做事,但他笑称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年轻的低级分析员”。通过努力,梁伯韬从“小跟班”一路发展到独当一面,终于有机会接触到老板李嘉诚,同时,也和香港富豪圈客户建立起“长期信任关系”。第一次事业转机发生在1987年“全球股灾”,梁伯韬深深记得香港交易所一连关闭几天的萧条景象,美国也经历了“黑色星期一”,股市在一天内狂掉1000多点。次年,市场调整,梁伯韬一狠心,决定单干,自己搞个为老客户服务的“精品店”。
  彼时的梁伯韬是个“事业狂”,将公司定名为“百富勤”,即寓为“百富始于勤奋”。80年代末90年代初,梁伯韬开始率先帮助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1992年,第一批香港上市的9家企业(青岛啤酒、上海石化等)他一连参与了好几家。1997年香港回归,“红筹股热”被炒到高潮,梁伯韬也因而获得“红筹股之父”的赞誉。这些案例中,他印象最深的是“北京控股”,刚一上市就引发疯狂认购。“从那之后,中国证监会开始引进红筹股指引,调控得很厉害,国营企业想按照过去那套上市就很困难了。”一枚硬币总有两面,当红筹股在认购后纷纷一落千丈时,梁伯韬遭受到许多批评。同年,亚洲金融危机,百富勤败走印尼,资金链断裂,次年便宣布清盘。香港政府委任审查员对百富勤进行调查,4名董事被取消资格,曾创造1200倍超额认购的神话彻底成为历史。
  2001年,梁伯韬复出接受内地《财经》杂志专访,曾这样形容那段低潮:“市场就是这样,当你成功后人家捧得你很高,市场变化后就对你有很多意见。”十一年后,梁伯韬愈发坦然,他认真地给出结论:“百富勤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部分,我事业满足感最大的阶段是在百富勤年代。”随即,他话锋一转,破除了刚才“官方发布会”的口吻:“那也是我受挫最大的年代,经历了人生最大的困难。”现场气氛安静,中环高楼林立,陷入一片雨雾中。当记者打破沉默,追问“谁给他帮助最大”时,他挡住这个问题:“不说,或者说太多了,不能一一说。感谢放在心里就行,说多说少都是错。”
  我只是京东的小股东而已
  “我只是一个小股东而已……”当记者刚提到“京东”二字,梁伯韬就猜到下半句肯定要问“电商价格战”,于是,打起商人的太极,“作为小股东,我百分之百支持公司管理层的决定”。从2008年底投资时仅仅几千万美金的股值,跃升到2011年市值评估近100亿美金,这位“小股东”以目光狠辣再次见诸大陆报端。坊间传言,梁伯韬和刘强东属于“一见定情”:仅仅聊了二十分钟,梁即许诺给京东商城个人投资100万美金。
  梁伯韬说,搞投资,眼光比什么都重要。但具体怎么修炼眼光,梁伯韬则透露,他的生活很单调,忙得没有看完一整本书的时间,更没经营兴趣爱好的附庸风雅。不过,他随时都会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更新自己的资讯”。这就不难解释他还有“潮”的一面:他已借意马国际收购“麦兜”、大陆的“喜羊羊”品牌授权,抢滩文化产业。
  然而在当下的起势之前,梁伯韬还经历过一段踟蹰。2001年,尝过创业之苦的梁伯韬离开“毁我誉我”的百富勤(当时已被法国巴黎BMP银行收购)回归花旗,担任其投资银行所罗门美邦亚洲区主席及董事总经理。然而,市场的瞬息万变让这位“老投行人”感到困惑:“我感到投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和客户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变成纯利益导向的对冲基金。”梁伯韬这样回忆他做决策的过程:“回去后,我感到做投行没有以前那么大的满足感,无法再享受工作;而且,那时的国企一家上市就有几家主要包销商,市场竞争很厉害,和银行之间建立长久牢固的关系已不容易。因此,我觉得该去追求自由度,自己做投资。”
  2006年,他和花旗“和平分手”,事后,梁伯韬庆幸自己的选择成功避开了金融海啸:“我是有危机感的人,我经历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也经历过百富勤清盘的低谷。”
  李嘉诚是我的榜样
  《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一书,这样描述“2006年梁伯韬出面帮李嘉诚收购电讯盈科事件”背后的权力关系:“在香港,胡关李罗律师行是权力的重要集结地,这一律师行的另一位合伙人是梁伯韬的岳父。梁伯韬是百富勤证券杜辉廉的合伙人,也是李嘉诚的长期合作伙伴……2006年梁伯韬建议通过夏佳理的临时贷款,购买李嘉诚儿子李泽楷的香港电讯资产,夏佳理1970年代曾在胡关李罗律师行工作过。”不过,对于这件往事,梁伯韬选择避而不谈,因为“最终不了了之”。但这件事,却让梁伯韬和李嘉诚依然坚固的关系愈显清晰。   李嘉诚曾说:“不管梁伯韬到哪里,我都支持他。”被要求反过来评价李嘉诚,梁伯韬的表述谨慎而小心,但也不吝用了“三个聪明”:“他依据每个孩子的喜好和能力处理传承问题,实现平稳交接”,是第一个聪明。“在市场最不好的时候抄底英国,买下天然气、电网、供水,还有即将收购的机场”,是第二个聪明。“我和李嘉诚接触那么多年,从他那里学到的不止是交易,他在很多方面都是我的榜样。第一代成功企业家都是勤奋致富,而且非常谦虚”,是第三个聪明。
  香港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就像这块弹丸之地曾上演的一夜暴富或破产的故事。天空放晴,梁伯韬身后是一扇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正是李嘉诚“商业王国”的总部。每次记者会,“全香港的记者都会跑来,一圈又一圈,把大厦包围得水泄不通”。
  《mangazine|名牌》联合“投资脉搏”(www.imaibo.net)推出三期“港人港事”系列,走近港人,细述夏佳理、梁伯韬、施永青等人的故事。
  [对话梁伯韬]
  信仰支持我走下去
  记者:中国内地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西方那种完全意义上的“银行家”,你对这样的观点怎么看?一位真正的银行家最不可或缺的职业要素是什么?
  梁伯韬:中国内地金融市场没有完全开放,很多产品都没有完全推出来。目前国内都是证券公司为主,没有一个全面的投资银行。但是我觉得中国人杰地灵,将来一定能出现真正的银行家。银行家的成功,要仰仗天时、地利、人和。我很幸运,曾经历过比较好的时机,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银行家。总体来说,成为一位真正的银行家要具备的职业要素第一是努力,第二是好的商业判断能力,第三就是要说真话。
  记者:作为亚洲最著名的银行家之一,你异常勤奋,工作压力大毋庸置疑。有想过停下来或者偷懒吗?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梁伯韬: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但我是天主教徒,信仰对我来说很重要。包括价值观、包括对人对物方面,它让我比较容易容接纳他人。我认为要成功,“人和”最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会忽视身旁的人,觉得只有自己最重要。如果能够宽容一点,可以在人际关系方面做得更好。我过去就因为太注重工作,对家人有一些忽视,但是已经没有办法了,过去的无法追回。我2006年离开投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应该给家人多一些时间。如果你问我“你是不是一个好男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可以改善的地方,不可以说“我是100分”。但是,我非常重视家庭关系。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因为家是你最亲的一些人。家庭幸福比事业成功更重要。没有好的家庭,还会影响到后代。
  记者:你平时阅读什么书籍?
  梁伯韬:说来惭愧,我根本没有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的时间,也没有机会去培养兴趣爱好。但是有一点例外,就是宗教书籍我会反复翻阅。我小时候就读于香港玫瑰岗中学,在香港,有很多学校都是教会主办的。老实说,这样算来香港有信仰的人不算少,但离开学校加入社会后,能一直维持信仰的人真的不多。在我看来,信仰能够维持与否,和个人的经历有重要关系。因为信仰不是靠头脑,是靠积累,靠心来感受到神的存在。《圣经》对我来说,开始只是一本在学校必须读的历史书(因为列入必考书目),但是,后来我发现它不只是一本书,而是包含了真理和大量前人的经验。
  记者:你怎么看待富豪?
  梁伯韬:在中环,走三步就会遇到一个富豪,正是富豪给社会创造了更多机会和价值。在我看来,仇富没有道理,富豪之所以成为富豪一定有他值得学习之处。每个人都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而不是埋怨社会。我的父母就很普通,在我小时候,他们并不富裕,但他们拥有对未来生活的信念和吃苦耐劳的勇气。

推荐访问:我都 不重要 梁伯韬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