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0日 22:45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走入误区是什么意思【莫让课堂改革走入误区】

发布时间:2019-01-24 06:20:35 浏览数:

  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自然认识到课堂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但改革不等于完全推翻传统,也不等于丧失原则,我们应该在新形势下科学合理地改革,莫让课堂改革走入误区。下面简要谈谈三类误区:
  一、重形式轻内容
  听闻某些课堂改革前沿阵地的学校提出规定,诸如“教师授课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当堂巩固不少于10分钟”之类,这种硬性规定无疑是一种形式主义。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学生不同,甚至授课者不同,教学的处理应该是因人因事因内容而异,一味地强行规定只会让课堂失去本真和活力。以语文学科为例,《鸿门宴》和《报任安书》的教授方法就应该有所区别;《鸿门宴》中文言语言浅显易懂,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解答疑惑,但是《报任安书》语言晦涩,特别是有几段文字,学生仅凭自习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因此,老师教授的内容就会相应增加,可能整节课堂都处于讲授状态。所以,用一两节课来评判一位老师的教学水平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礼记・学记》中说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只学不教与只教不学同样无助于教学的成功实施。这里的重形式还包括每节课都必须设置一个讨论的环节,学生之间的交流固然必不可少,但是是否非得在课堂上体现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课堂应该是老师解答学生疑惑的阵地,所以应该将学生之间的讨论前移到自主学习课上。除非在引导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出现对立状态,需要辨析,否则,这种形而上学的讨论不仅耗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更给某些不自觉的学生制造了思想游离于课堂的契机。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应该在每一节课中都传授学生或知识,或技能,或情感熏陶,学生的展示只可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部分,不应该成为主要的课堂组织模式。
  二、重平衡轻提升
  赞科夫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曾经听过一节数学课,共讲了四道题目,都是由学生主动上黑板展示然后讲授,老师偶尔打断询问台下听众某一步骤的实施缘由,最后肯定这四位同学的勇气和能力,亦肯定台下听众的认真。说到底就是请会解题的学生教会了不会解题的学生如何解这道题,至于类似题型的方法规律,是没有涉及的,台下听众有没有真懂也无从得知。这种教学模式被大肆推广,笔者考虑的却是:不会做这道题的真的会了吗?讲授的同学今后会解类似的题目吗?他们只是展示了自己已经弄懂的东西,那老师相应的指导提升呢?老师的目的显然是利用同学间的平等关系来促进其学习上的平衡,但是否真的有效无从得知,这是其一;其二,对这些好学生没有对应的提升指导,例如,举一反三、规律总结等,他们从课堂中得到了什么呢?只想让差生考好,不想为优秀学生谋求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这样的教学又何谈公平呢?这种移丘填壑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齐步走,原先想散步的加紧了步伐,原先想跑步的却被硬生生地拉在一群人中,被迫适应这种缓慢的步伐。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从发展的角度,笔者认为应该遵从因材施教的原则,区别对待。例如,请讲授的学生有机融入对台下听众的提问,然后老师要求所有学生总结规律,最后留下难度更大的思考题。当然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为了促进所有学生的提升,教师应该充分研究学情,对不同水平的同学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齐步走的人群中有人开始跑步了,那么整体的步伐就会加快,整体的提升自然也指日可待。
  三、重展示轻指导
  为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课堂都会设置主动发言这个环节,传统的点名式变成了粗放的“放羊式”。在学习和实践中,笔者发现,如果连续一周都是这种课堂模式,那么胆大外向点的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而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则被边缘化,成了课堂上可有可无的听众。而且,敢于主动发言的基本上都是对老师所提问题有九成把握的学生,有了他们的配合,教学速度自然会提高,教学效果也貌似很好。但是,教育应该是一份良心工作,要对每位学生负责,对少数学生只一味责怪“看人家怎么会做?就你不会!”,无疑是不公平的。为了照顾这类学生,笔者是这样处理的;例如,在讲评文学类文本《山花烂漫》时,一位学生突然发问:“怎样探究文章的情感取向?”联想到近期刚做过《放生鸟》,上学期做过高考题《溜索》,探究对象都涉及情感取向,笔者立刻肯定了这位同学善于联系、善于思考的优点。接着让学生找到这两套试卷,请一位基础较差的同学照读了《溜索》的答案,再请一位记性不错的同学尝试背诵《放生鸟》探究题的答案,又让刚才课堂上走神的一位同学照读了《山花烂漫》探究题的答案,“对照这三个答案,我们不求异但求同,小组讨论。”笔者话未落音,台下就“炸开了锅”,在接下来自主发言的环节中,笔者欣喜地看到了许多新面孔。讨论结束后,笔者请当初发问的同学做了总结,最后自己做了答题要领的补充。下课后,笔者并没有因为试卷评讲未结束而遗憾,相反,为替学生解决了一个重大问题而欣慰,教师的快乐即来源于此。叶圣陶有言曰:“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课堂展示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少数人的地盘,应该是全民参与,教师作为主持人,既不能有所偏袒,也不要放任自由,应将点名式与自由发言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课堂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特别是语文这样的人文学科,到底怎样教学才是科学合理的,教师需要不断地革新与思考,但是原则是不变的,那就是使所有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郝小玉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高级中学226500)

推荐访问:走入 误区 课堂 莫让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