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3日 07:36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中日正式场合间称呼语的对比]正式场合的称呼

发布时间:2019-04-12 06:47:30 浏览数:

  社会称呼问题反映了人类的社会属性和人际关系价值观。称呼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中间符号,与所处社会的背景,传统和习惯也存在密切的关系。互相称呼时的措辞反映的双方之间的关系如何,中国人的社会称呼语和日本人的有何不同?
  本文将以中日正式场合社会称呼语对比作为中心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汉语和日语学习者的学习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1 职场上的称呼
  1.1普通场合——「小×」「老×」「大×」和「姓+职位名称」
  正如所说的那样,日本人非常重视集团主义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职场是一个组织,而称呼正是扮演了人际关系中重要的作用。中国人重视人情,职场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同事间恰当的称呼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职场上的称呼有内外之分。对内相互间经常使用「老×」「小×」「大×」之类的称呼,而不是称呼头衔。无论哪个岗位都是在年轻人的姓氏前加上「小」,比自己年长的人姓氏前加上「老」。这样的话,就会给予人亲近的感觉。但是,这样的做法都是在知道对方姓氏的前提下。如果对初次见面的人使用这样的称呼,会给对方不自然的印象,觉得过分亲热了。
  在中国,和其他职场的人交流的话,一般要称呼对方的职衔。在这一点上,日语和中文大致相同,称呼职衔是原则。但是,日语中在郑重对外的场合,会称呼「田中社長」、「平野専務」,平时在公司内往往去掉姓氏,直接称呼「社長」、「専務」等。在称呼职衔的场合,中文必须在职衔前加上姓氏。例如「刘总(经理)」(刘社長)、「胡书记」(胡書記長)等。
  正式场合会用「全名+同志」代替职衔,或者当姓和名是三个字的情况下可以用「姓名+同志」这样的称呼法。例如,我们亲切的称呼「邓小平」为「邓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在中国成年人都可以这样称呼邓小平,中小学生称呼「邓爷爷」或者「小平爷爷」。在对方的姓氏和名字只有两个字的时候,不能省略他的姓氏。例如,原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乔石,我们不能称呼他为「石同志」,只能称呼「乔石同志」,对外场合的时候必须用姓氏加上职衔,称呼他为「乔委员长」。称呼年轻人时常以「小×同志」称呼居多。
  中国职场上称呼的原则就如上文所述。在企业和商店之类,对干部和技术人员的称呼以使用职衔为主流。「×总经理」或者「×总」、「×厂长」、「×总工程师」或者(×总)、「×工程师」(×工)等,对劳动者则称呼其为「×师傅」,对年轻人一律称呼为「小×」「大×」。叫做「大×」的人不一定年长,也可能是因为他体形高大,所以称呼他为「大×」。如上所述,日本的企业和中国一样,称呼上司主要使用职衔,不同之处是可以省略其姓氏,直接称呼他们为「社長」「専務」「常務」「部長」等。但是,这只是下级对上级的称呼,上级常称呼下级「××君」。
  1.2 特殊的场合——(姓氏是复姓的时候)
  中文里复姓很多,当姓氏是两个字「欧阳」「司马」「端木」的时候,不用在姓前加「小」「老」。这是因为中国人的姓一般都是一个字一个音节,仅仅这样称呼的话不容易听清楚,如果在前面加上「小」「老」的话,会给人一种安定感。复姓的场合就没有这种必要了。
  日本人的姓氏两个字居多,中国人按照习惯只称呼对方的姓氏,如「田中」(tián zhōng)、「山田」(shān tián),在使用日语称呼时决不能只叫名字。中国人称呼亲密的朋友时,往往直呼其名也无所谓,一般只叫他的名字。在日本政府机关,直接对话时也常用「××さん」这样的称呼,对待上级时不称呼姓氏只叫职衔。
  称呼越简单,越能看出关系的亲密与否。
  2 特殊的称呼
  中文的词汇量多,因此特殊的称谓也多。与此相对日语里并没有那么多特殊的称谓。接下来,举一些典型的中文例子。
  在中国,对有相当社会地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其姓氏后加上尊称「×老」「×公」,表示特别尊重之意。原国家主席「江泽民」称为「江老」,名作家「季羡林」称为「季老」,「茅盾」为「茅公」,原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は「廖公」。在中国「×老」和「×公」是最高的称呼,只限于相当有社会地位的人。「×公」这样的称呼,是年轻人对长者、本领经历浅的人对本领经历深的人使用。资历和经历相同的人之间相互称呼「公」,表示相互尊重。如果年长者称呼比自己年轻、地位高的人为「公」的话,就有巴结奉承的意思。对不是年长的人使用「×老」「×公」就含有讽刺的意味在里面。
  日语的称呼语「××君」、「××さん」有男女之别,中文的「老×」「小×」「大×」则没有。如果能恰当的使用称呼语,就可以避免不同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是彼此间的敬意和亲密的心意想通,交流顺利的进行。

推荐访问:中日 称呼 场合 正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