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04:11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台湾:市场疲软中小型出版社表现抢眼] 台湾地图全图高清版

发布时间:2019-04-22 06:29:58 浏览数:

  这一年台湾出版的不景气更甚往年。从博客来年度销售破万书种大幅下滑,显现书市没有够强的小说;书店退货率提高并加速,新书首刷量开始减少。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电子阅读瓜分了原本人数就不多的阅读者的阅读时间,这是一个出版环境大改变的年代。不过出版始终是奇妙的行业。年底时,出版人齐聚一堂听通路商的年度报告,大家一起抱怨,“市场不景气、状况不好”,可是来年,你还是在老地方见到老面孔。不一样的,可能是资深编辑人离开供职多年的大集团,另起炉灶;又或者从中、小出版社转战回大出版集团。
  “留在大集团的理由各有不同,出走大集团的理由都很类似:想要更大的发挥空间。公司一旦成立之后,就会有自己的生命;当公司还小的时候,可以编辑、出版各类型的题目,当公司长大了之后,只能出版熟悉的书。大集团拥有许多资源,每年还是可以有亮眼的表现。但是就好像生命会自己找到出口,当编辑人和出版人感到受到束缚、尝试的可能性变少,就可能出走。”去年横空出世,带来抢眼表现的启动文化总编辑赵启麟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面对出版环境的改变,大出版社的应对方式倾向于加大管理力度,例如加强选题的管理要求,业绩达成等等,这些让有创意的编辑感觉很不愉快。大部分编辑都知道环境不好,必须在编辑方向上有所调整,但不是所有老板都信赖编辑在这方面的调整因应能力。编辑出走也是一件好事。换一个新的环境,让编辑人的许多新想法得以实践,也因为书市没有足够吸睛的“大书”(大出版集团集中火力做大案子的时候,其能量是中小出版社无法企及的),中小型出版社表现惊艳,更显活力。
  除了因为有非常优秀的编辑人、出版人及营销和业务人才,也是因为台湾的特殊经济条件:新书首印量三千本即可生存,而且连锁书店及网络书店的经营很健全。所以,图书出版业的进入门坎很低,不需要太高的资金准备即可成立新出版社,并且跟大集团的书在书店公平竞争。
  事实上,在台湾的出版史中,早期即是由编辑经营、主导一家出版社,当时的出版人多是文人。后来,当公司逐渐成长、整体经济环境也逐渐成熟,才开始引入专业经理人的经营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台湾培养出大量非常优秀的编辑人、出版人及行销和业务人才。现在,有些新近成立的小型出版社重新由编辑主导,可以说是专业经理人模式和编辑人模式并存的时期。
  这种并存也和这五六年来,出版平台的组织方式的成熟有关。其中共和国、大雁、晨星、圆神等出版集团都表现出了巨大的活力。以共和国为例,旗下有十几家小型出版社,他们竭诚欢迎对出版有兴趣人加入,并在创立初期给予编辑人各种优惠和支持,尤其是一些品牌服务。出版社可以共享集团的会计、发行平台等等,这样编辑人就可以专心在自己所擅长的编务上。不过他们仍会有一些营业额上的要求和基本限制。这两年共和国旗下好几家出版社的出版品,无论在选题还是书籍装帧设计,都表现突出。和共和国运作模式比较接近的大雁,也同样吸引了优秀出版人,启动文化就隶属于大雁出版集团旗下。这一年,原皇冠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庄静君加入晨星,成立爱米粒出版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编辑。1980年成立于台中,目前旗下共有晨星、太雅剧场、大田等五家出版社的晨星出版集团,为台北之外具代表性的出版集团。和共和国、大雁一样,晨星旗下的出版社共享集团的发行、印检中心等支持服务部门,不一样的地方则是晨星旗下的子公司虽然也是集团出资,但偏股东制,每个子公司在财务、选题上更加独立。
  小出版所体现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会让很多编辑人向往,但是它始终有一些地方是能力所不及的,相对于大出版集团,发展空间和局限性非常明显。这种变化都是出版人在困境下的一种尝试。或许正如如果出版总编辑王思迅所言:“这个现象的意义主要显示,大出版社以管理的方式回应市场,做法保守却感觉稳当。编辑则以调整、尝试新的出版方向、技术来回应市场,勇于创新但也有冒险成分。两方面的回应如何良性配合,互不妨碍又各有开展,这才是今年的主课题。”

推荐访问:台湾 抢眼 疲软 出版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