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0日 08:10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试论翻译等效原则在《浮生六记》中的应用]浮生六记

发布时间:2019-04-24 06:50:27 浏览数:

  摘要 翻译等效原则要求译文作者把原文的文学作品形象以及语言魅力转译到目标语言中,使译文读者也能够像欣赏原作一样,能够准确地把握原文的文学作品形象,体会原文作者的优美的文学语言,体验原作的文学魅力。本文结合林语堂英文译本《浮生六记》中的实例,来具体阐述等效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等效翻译 《浮生六记》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等效翻译原则及其理论
  评论一部文学作品译作是否优秀的根据之一,就是看译文作者能否把原作的文学作品形象以及语言魅力转译到目标语言中。这样就可以使目标语国家的读者阅读译作时就像欣赏原作一样,能够准确地把握原文的文学作品形象,体会原文优美而生动的文学语言,从而在译作中深切感受到原作的文学魅力,达到最高的翻译境界,那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译作在源语言国家所起到的功效和在目标语国家所起到的功效是对等的。所以,等效翻译原则在翻译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先从源头上把握等效翻译原则的理论,才更有助于我们在具体的文学作品翻译中把握等效翻译的原则。等效翻译的理论最早是由A.F.Tylter在17世纪的时候提出来,其主要观点是原文作品中其基本的思想观点已经完全转化到译文作品中去,译文在语言表达上跟原文都具有清晰的思路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其后,前苏联著名翻译家A.V.Fedorov认为,译文在语言表达上必须自然流畅,在功能上必须符合目标语国家的使用标准和规范,从而使得译文在语言表达和文学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从而实现翻译文本等效性的原则。著名翻译家J I.C.Barhudarov却认为,一篇优秀的文学译文作品应该把原文的基本内容准确无误地转到目标语中,当然,把原文的基本内容转译到目的语中,并不是把原文百分之百地等价转译过去,而是在基本内容上相对等价地转译到目的语中。
  著名的文学翻译家Eugene A.Nida所认为的翻译应该是译文作者在原文的基础上用对等的语言把原文的基本内容转译到目标语的过程,也是译文作者在忠实原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目的语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对译文语言的再创造过程中,Eugene A.Nida注重译文和原文在创作意义和创作功能上的对等,这种对等并不是数学意义上具体的数字相等,而是在表达意义上相对的相等,或者说语言表达上的功能相等。翻译界一个著名的等效理论翻译家金堤,在认同Eugene A.Nida独特的等效翻译视角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等效翻译观点。他认为,翻译对等的理论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文学作品,比如在文学作品上就是特例。因此,他认为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应该采用等效翻译的原则。他认为等效翻译应该是译文作者在把原文转译到目的语的过程中,应该保证目的语对目的语受体的影响在效用上,和原文文本对原文受体的影响是相同的。当然,这里的影响相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相对概念,也就是译文对读者的影响和原文对读者的影响,其效果是接近的。在等效性翻译原则中,源语言和目标语的翻译文本在类型和表达功能上都会存在很大差异,甚至会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况,但是,只要相对于原语对原受体而言,目的语能够从目的语上获得大致相同的文学作品在主要精神、具体的事实和主要环境氛围等方面的信息,其翻译的效用就是大致相同的、也就是等效的。另外,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也对翻译等效性原则进行了充分的阐述,他认为不同的文本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即: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语义翻译以原语作为文本重点,以作者为中心,以词和词组作为基本的翻译单位,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而交际翻译以译语作为文本重点,以读者为中心,以句子或段落作为翻译单位,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等效翻译,交际翻译十分重视译文的社会影响和价值。因此,总体来说,交际翻译比语义翻译更易达到等效性。
  《浮生六记》是著名文学家沈复于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年)所作的自传体小说,作者在小说中以他们夫妻为主线,用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其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他们夫妇云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通览作品,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的审美情趣、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文学品位。沈复在生活情趣上的艺术追求与林语堂的艺术化的生活态度观不谋而合,成为林语堂生活的样本,艺术向往的塔尖。所以,在林语堂先生的众多英译作品中,《浮生六记》英译本可以算是非常成功、翻译水平极其高的一篇作品。作为一部优秀的文言文散文作品,其简练优美而委婉含蓄的语言,对文学形象以及作品精神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因此,林语堂在把它翻译成英文时,大量地使用了等效翻译的原则,把文言文简练优美的语言表达、雅致的文学作品形象以及崇高的艺术生活追求等效地转译到英文中去,使国外读者在阅读英译本《浮生六记》时,像中国读者一样有活动清晰的文学形象和强烈的领悟。因此,通过结合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中等效翻译原则的应用,为各位译者提供借鉴、提高大家文学作品的翻译水平。
  二 等效翻译原则在《浮生六记》中的应用实例
  1 译文与原文在目标受体的影响相同
  等效翻译原则要求译文作者在把原文转译到目的语的过程中,应该保证目的语对目的语受体的影响在效用上,和原文文本对原文受体的的影响是相同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林语堂对书面中“浮生”一词的等效翻译。林先生把“浮生”一词翻译为“Flotaing”,可谓是相当准确。把中文里的“浮生”等效翻译为英文中的“Flotaing”,把源文语言表达上的逻辑意义以及源文所暗含的情感意义都准确地用英文中的“Flotaing”准确表达出来,同时,还把原文中“浮生”一词的内涵以及作者个性、人生审美态度、写作的背景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涵盖了进去。一个“Flotaing”准确地把原文中的作者到处游玩的情景,以及作者漂泊不定的一生,在人生态度上的不安以及浮躁,还有作者对生命短暂的人生感慨表现出来。相比用其他词语,用“Flotaing”一词,对原文情感的表达以及读者对文本的感受要更加委婉含蓄、简洁有力。除了原著书面上的等效翻译外,让我们来继续看看其他章节上标题上的翻译案例。标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浪游记快”。“乐”、“趣”、“快”的意思相近,在很多场合中是可以相互转换,还可以进行相互间的组词,比如,“乐趣”和“快乐”。由于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字、词在不同的情景下其意蕴异常丰富,表面上看,这三个字十分相似,实则反映了中国文化丰富的神韵。林先生国学功底和翻译水平都很高深,他把“闺房记乐”翻译为“Wedded Bliss”,在这里,Bliss表达的是极乐、至福的意思;他把“闲情记趣”翻译为“The Little Pleasure Of Life”,显然,Pleasure表现出了愉快、欢娱的意境;而“浪游记快”被林先生翻译为“The Joy Of Travel”,充分表达出了一种高兴、喜乐的心境。极乐、至福,隐含的文化神韵是中国是家的天下,家的幸福、夫妻间的恩爱,才是人世间至高的幸福、快乐;愉快、欢娱蕴含着闲来无事尽情享受其中的恬静与安逸;而愉快、欢娱体现了中国道家的无为境界,云游世界、饱览大好祖国河山,是一种痛快淋漓的欢快。在这里,林先生抓住了汉语近似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字韵表达,巧妙地抓住了英文中的等效词,准确地把原文中的神韵转译到英文中,使读者深切体验到了中国田园文化的闲情雅致。   2 译文体现目的语的文化要求
  等效翻译原则的另一要求是译文在语言表达上必须是自然的,在使用上必须符合目的语的表达标准和目的语的文化蕴涵上的要求。林先生英译本《浮生六记》有句话是这样表述的,余曰:“卿既知诗,亦当知赋之弃取”?芸曰:“《楚辞》为赋之祖,妾学浅费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谈话双方地位、身份荣誉不同,谈话的一方为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往往用尊称来称呼对方,例如“卿”就是白话文里“你”的尊称,在中国古代社会,常用于身份地位高一方对身份地位低的一种尊称,比较常见的有国君对臣子的尊称、父亲对儿子的尊称以及丈夫对妻子的尊称。相对尊称而言,就是谦称。谦称是身份地位低的一方面对身份地位高的一方时,为表自己谦称谨慎,对自己的一种称呼。例如,“妾”就是妻子面对丈夫时,为表示对丈夫的谦恭而对自己的一种称谓。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等级制的文化,受儒家“三钢五常”的影响,历来都讲究上下等级间的相敬如宾。“卿”和“妾”就是丈夫和妻子的相敬如宾的一种称谓。而西方文化是一种契约制文化,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崇尚夫妻之间身份地位上的平等,因此,在把中文文学作品转译为英文文学作品时,是很难把握异文化间称谓在文化上的差异的。采取等效翻译的原则,能使中文里的尊称转译到目的语英文时,对文本受体的英文读者产生相同的影响。林先生在英译本《浮生六级》中,把“余曰:‘卿既知诗,亦当知赋之弃取’”翻译为“‘Now that you know poetry.’I said,‘I should like also to know your taste for fu poems.’”把“芸曰:‘《楚辞》为赋之祖,妾学浅费解’”翻译为:“The Ch’u Tz’u is,of course,the fountain head of fu poetry,but if ind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在这里,把中文的“卿”和“妾”翻译为英文的“I”和“You”,在形式上没有体现中文语言表达上的尊称和谦称,符合西方文化中夫妻之间的平等关系,但在内容上确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夫妻间相敬如宾的关系,在语言表达上体现出夫妻间的亲切自然,在功能意义上也照顾到了原文、译文对读者在文化上的感受差异。
  3 译文的语言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
  等效翻译的原则,要求译文在语言表达上必须淳朴自然,在语言表达、语言风格以及文化内涵上和原文必须相符一致。现在我们以林英译本《浮生六记》中的一句译文为例:“又在扬州商家见有虞山游客携送黄杨翠柏各一盆,惜乎明珠暗投”。此处的“明珠暗投”比喻非常重要、极其珍贵的东西不小心落入了不识货、不懂得其价值的人手中,而“黄杨翠柏”是比较珍贵、相当雅致的盆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般只有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具有闲情雅致追求的文人,才配玩赏此等雅致盆栽,而在原文中,此等雅致盆景却被送给了一个满身铜臭味且庸俗不堪的商人,所以作者心中愤怒之情瞬间激发,感慨“明珠暗投”。“pears bsfore swine”,其中文意思就是中文里面的“明珠暗投”,在英文里的解释就是“valuable things of given to people who do not appreciate them”。林先生利用等效的翻译原则,在英文里选用与“明珠暗投”意思相同的英文成语,译文在语言表达和语言风格上和原文是一致的,使译文读者读来简洁易懂、语言亲切,能深深地体会到原文的文学作品神韵。
  综上所述,等效翻译的原则其重点要求是目的语受体的反应。当然,在采用等效翻译原则进行文学作品翻译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译文适合强调译文在目的语受体的文化影响,有些适合侧重保留原文在本文化上的特色。但是在灵活应用等效翻译各方面的同时,应该顾及目的语受体的反应,这是进行文学作品翻译应用等效原则时应该把握的主要重点。
  参考文献:
  [1] 沈复、林语堂译:《浮生六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2] 辛伟迪:《等效翻译论在文化元素翻译中的应用》,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3] 聂咏华:《〈浮生六记〉与林语堂的翻译策略》,《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4] 赵莉:《浅析〈浮生六记〉的翻译特色》,《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2年第1期。
  作者简介:雍瑾,女,1978—,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商务英语,工作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则在 试论 翻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