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05:35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当代中国需要培育的国民心态包括 爱国需要成熟的国民心态

发布时间:2019-05-11 06:32:36 浏览数: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1周年,中日建交40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武装进攻。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然而,时至今日,中日关系急剧恶化。
  因为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措施,导致两国关系急速下降。
  从9月15日开始,尤其是9月16日,中国几十座城市突然爆发规模不等的反日示威游行,抗议日本政府非法“购岛”行径。各地强烈的爱国表述和抵制日货的民间情绪不断涌现,在激烈的表达中,一些非理性的抗议活动也屡有发生,在有些地方,甚至有人当众焚烧或打砸日系车、抢砸日资(合资)商场等,还发生了袭击日本人的过激行为。
  每个公民都有爱国表述的权利,但爱国的表述应该理性文明,不能以爱国之名,行不法之实。面对钓鱼岛问题,必须从容镇定,必须冷静理性,必须谋定而动,否则,国家利益未必得到维护,反而可能遭受损害。
  毫无疑问,中国必须捍卫自己的领土完整,维护自己的民族尊严。这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所系,也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采取小动作,中国政府当然应予必要反击,国民也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但是,所有这些措施必须深思熟虑。所有这些表达也必须合理合法。
  为什么每次面对日本的挑衅,我们在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总会有失控的行为出现?根本原因深植于历史当中。19世纪末以来,缺乏资源整合能力的中国,与船坚炮利的欧关列强相遇,中国连吃败仗,备受屈辱。爱国之士一方面仇恨列强,但又痛感自身贫弱。长此以往,形成了弱者心态。这种心态刺激中国人产生危机意识,拼命学习,急起直追。可以说,整个20世纪的中国历史,就是追赶列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进行了各种尝试,也付出惨重的代价。
  过去十年,中国与强国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迅速上升,世界各国,包括一些传统大国,都在以复杂的眼光看待中国。“中国威胁论”表明了他们的焦虑。也就是说,世界已意识到中国的壮大。从某种意义上,世界也期待中国发挥与自己的实力相称的领导作用。
  所以,中国人对于自己的世界地位应该有充分的认识。中国在身体上壮实起来了,在心灵也应该成熟起来。中国人的身体已不再是病恹恹的了,已经恢复了健康,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管是思考自己,还是思考世界,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能仅仅停留在病恹恹的那个时期。
  中国人不必总以一种弱者心态看待自己。因为国力增强,所以很多学者、更不要说青年,要求更为大胆地使用中国所拥有的力量。然而,有的学者、青年所瞄准的方向,以及使用它的方式,仍然是弱者时代所形成的。比如,弱者面对曾欺凌过自己国家的强国,更多地会有一种怨恨心态。因为不能在外投放力量,所以,多倾向于在自家街头表达愤怒。抵制外国货、乃至于打砸自家同胞所拥有的外国货,动辄指责其为汉奸,通常也是弱者的武器。
  中国人必须逐渐习惯已经变化了的中国,以大国心态面对世界,尤其是面对日本这个与中国始终纠缠在一起的国家。中国既然已经今非昔比,那么,与日本周旋、博弈的手段比以前多得多。中国手里握有很多好牌,那就应当深谋远虑打好这些新牌,应当以中国人源远流长的智慧,使用这些以前并不拥有的手段。
  相应地,一些传统的手段就完全可以逐渐放弃。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取舍原则是,实现应对主体之转变。对钓鱼岛这样的局部外交纠葛,应当交给政府,交给专业的政治、外交、战略人士去处理。至于在抗议日本的过程中,打砸市民所拥有的日系品牌财物,乃是通过自残,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在今天,是不应使用这种武器的。
  再者,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中,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已不可能离开外部产品,包括日系品牌产品。国家之间有限度的领土纠纷,不应冲击中国人的正常生活。如果拥有日系品牌的国人因此而生活在恐惧之中,并导致国人内部的分裂,那就是对国家利益的损害。

推荐访问:爱国 国民 心态 成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