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8日 07:43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人本理念|人本理念

发布时间:2019-05-15 06:36:51 浏览数: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高校图书馆的改变有:使图书馆的管理更加便捷;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减少了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而图书馆本身的性质又是由人进行管理并且为人服务。所以,“人本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践行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本身硬件条件的加强是人本理念的一个方面的表现;而对于读者而言,应随时了解读者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与读者交流。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高校;人本理念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32-02人本并非是一个新概念,春秋时期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便是人本理念的雏形。直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一时间成为了理论探讨的热点。但是,在图书馆管理领域,人本理念似乎还是一个新概念。然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图书馆的管理方式,而且在另一个角度也昭示了人本理念是解决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难题最有效的方法。一、概念的界定(一)信息化很有必要了解“信息化”的概念。诚然,这个作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主要趋势的概念的外延是十分广阔的,不同的领域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故此只能在与本文最相关的程度上做简单总结。依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的相关说法,所谓“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对于信息的充分利用,开发以及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是“信息化”的主要手段,而其最终目的是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信息化的主要手段中,图书馆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个信息和知识的平台,其在信息化的进程中必然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然,信息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的定位,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的管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二)高校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子概念,“图书馆管理”是另外一个子概念。“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具有一般图书馆的特征之外,其目的、服务对象都有特别之处。依据教育部于200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一条的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对于高校图书馆的专门定义是很有必要的。而对于“图书馆管理”,依据研究者的总结,和现代企业管理一样,图书馆管理包括三大要素:人员、技术、资源,管理本身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三)人本理念有必要探讨一下“人本理念”的概念。在我国人本并非是一个新概念,春秋时期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便是人本理念的雏形。直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一时间成为了理论探讨的热点。但是,在图书馆管理领域,人本理念似乎还是一个新概念。然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图书馆的管理方式,而且在另一个角度也昭示了人本理念是解决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难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二、信息化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影响(一)信息化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单从图书馆学的角度看,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被学者称之为“经营管理时代”,在这一阶段,不断出现的概念包括:图书的采购、分类、编目以及馆际互借、读者、读者服务的规范和标准等。从这些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时代之前的图书馆管理的大概轮廓。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如何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改变图书馆的生存状态,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这标志这图书馆已经从经营管理时代进入了一个信息技术时代。一些新的概念开始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例如:信息、情报、数据、知识、文献信息、联机检索、终端用户、图书馆网络、资源共享等。当然,这只是从图书馆学的角度对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变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仅仅是出现这些新概念而已。对于“图书”一词定义的改变,表明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的对象从“图书”变成了“文献”。按照之前我们对于“图书”的理解,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文献”则包含了有形的“图书”和无形的“信息”两种。这不仅是管理范围的扩大,也是对象基本性质的改变,这当然对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联机检索、终端用户、图书馆网络和资源共享等概念的出现表明,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效率,使得知识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传播。(二)信息化对馆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文献工作中广泛应用,电子出版物等机读型文献迅速增多,各种数据库纷纷建立并不断扩大,印刷型文献与机读型文献并存的馆藏局面已开始在我国各类图书馆中形成。电子出版物的出现最直接地导致了电子图书馆的建立。依据研究者的分析,电子图书馆的建立有诸多优势,例如: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图书馆的场地不足的缺陷;电子图书室弥补了高校图书馆馆藏不足的缺陷等。一方面为我们揭示了电子图书馆在信息化背景下出现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建立在“经营管理时代”的图书馆模式的基础之上的。而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是,计算机流程的设置相对复杂,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需要专门的知识进行应对。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培养和不断充实,更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队伍就成了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当务之急。(三)信息化疏远了馆员和读者的距离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机器的利用。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成为图书馆管理的最为重要的工具。计算机的运用当然使得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使图书馆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变得更加灵活。读者几乎可以“自助”的获得诸多的服务。这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早有研究者讨论过机器能否替代人的问题。在图书馆管理问题上,也是如此。机器的使用使得人之间的交流减少了,这样就很有可能减少了图书馆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恰恰又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一环。研究者指出,未来的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是“研究重心由技术趋向人文”。学术的研究方向转换似乎在提醒我们,技术的发展很有可能带来无纸时代,在21世纪传统图书馆为完全消失的这种说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当今的图书馆管理产生了威胁。信息化所带来的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减少,就是一个明显的表现。三、“人本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决定作用(一)“人本理念”提出的必然性首先,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归根结底是与人打交道,书是要人管理的,而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又是读者,在高校主要是学生和教师。所以,这样一个与“人”紧密相关的活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当然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信息化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一方面信息化的进步对“人”(指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科学技术的运用又淡化了“人”(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更加需要“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贯彻。再次,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学生和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会在最好的程度上为广大学生和教师服务,使知识的传承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二) “人本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贯彻其一,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方面讲,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肯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具体方式可以包括:1、招聘图书馆及相关专业的高学历的毕业生作为新一批的管理人员,从而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储蓄后备力量并增添新的活力。2、对于现有馆员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使馆员的知识结构和理念可以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和要求。3、加强服务理念的培养。当然,这并非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时间的培养过程,具体而言,图书馆管理人员心中要有一个无形的规章制度,即“人情、友情和奉献之情”。其二,从读者角度讲,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学生和教师。高校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搭配合理的馆藏以及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阅读环境,当然会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推动作用。另外,与借阅同学时常沟通,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利用高校的便利条件开展图书馆知识的讲座与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方式。参考文献:[1] 莫玉萍.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J].贵图学刊,2006(3): 6-7.[2] 王子舟. 图书馆学基础教程[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57-59.[3] 王新梅.立足网络信息时代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J]. 教研探索,2009(8): 192.[责任编辑:文 筠]

推荐访问:人本 信息化 理念 图书馆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