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0日 01:28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基于能力培养的经管类教材建设探究】经管类专业通用能力实训报告

发布时间:2019-05-15 06:36:55 浏览数:

摘要:目前,应用型本科经管类教材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应以生源状况和培养目标定位为前提,以能力培养为依据,以务实求真为原则,活化基础理论,增强教材可学性。

关键词:应用型;经管类;教材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58-02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各类人才培养中规模最大的一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其中很大部分的培养任务,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就必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在其办学实践过程中,均贯穿并体现了与社会岗位和工程实际尽可能接近的理念,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方面的主线,也是其突出的特色。教材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在整个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教材是对课程最好的诠释,是实现教育目标、保证教学质量、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和基本工具,只有加强教材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目标。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联合组织哈尔滨9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编写“应用型本科院校系列规划教材”,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以经济管理类专业群为切入点,对应用型本科依托教材现存在的问题、建设的基本依据和建设方向进行分析探究。一、应用型本科教育所依托教材现状分析(一)符合我国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教材严重短缺在我国,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多数采用“拿来主义”,即直接将普通本科院校的同类教材搬来套用,讲课教师只是根据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因此,这些教材仅仅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增减变化,但主要还是按照原有普通本科生的培养要求,侧重地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基础理论所占比重过大,应用技能比例偏轻,这与应用型本科的培养宗旨背道而驰。这种仍然强调“是什么”、“为什么”而没有突出“如何做”、“怎样做”的教学,缺乏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色。我国目前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这一特点的教材奇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群教材更是屈指可数。(二)教材的编写与培养目标存在偏差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教学大纲的确定还是教材的编写,都还没有跳出以理论为主导的传统思路。这种习惯性思维影响着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和改革。教材的编者,绝大多数为高校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但缺少实际的生产、工作经验,为了编书而编书,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缺乏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因此,所编写出的教材常常出现内容重复、针对性不强、脱离岗位实际,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不能满足科技发展对知识的更新、内容的创新等要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学生上岗快、动手能力强的办学宗旨相差甚远。(三)教材不能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看,尽管出现了一批应用型本科教材,但由于编写者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教材的编写还没有真正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结构体系,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也还没有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绝大部分教材只能供学生学习理论、巩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还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四)各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自成体系,缺乏沟通衔接在对待具体的专业进行课程教学时,由于任课教师对人才培养和教学大纲理解的不一致及实际工作经历的不同,会导致多门课程在讲述内容上出现部分重复,造成时间、精力、财力上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上的负担和难度。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加以改进,使所编写的教材能够在内容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知识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五)实训教材缺乏创新,与职业岗位需求联系不够紧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很大一部分为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加大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增加实训设备的投入,但对实训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目前所使用的实训教材一般是以学院现有的实际情况及实训条件为基础,以教师方便授课为前提,以理论研究和定理验证作为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没有与应用型职业岗位需求紧密联系,形成以项目教学法为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素质教育为教学目的新的教学理念。(六)教材内容应适合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实现“双证书”毕业“双证书制”乃至“多证书制”是当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力推行的办法,也是学生适应岗位需求,尽快上岗从业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学院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理论教学环境,而且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设备资源、宽敞的实训场地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使学生在校期间,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并获取由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由于学院的办学规模、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所限,教材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还不能有机结合,适合教学与认证相结合的教材建设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二、应用型本科教材体系的构建思路(一)以培养定位为前提,构建教材框架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生源的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明确专业服务面向定位,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本着“精化基础理论、优化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突出专业特色”的原则,从经管理类专业基础课入手,逐步延伸到专业课的思路,来构建教材体系框架。教材内部结构上应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材建设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学生原有知识和本课程的纵向关系,既不能使课程内容与原有知识大量重复,也不能使原有知识与本课程的知识脱节;二是相关课程之间的横向关系,按照学科内容的归宿、结合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安排教材的内容。在大众化教育快速发展的现阶段,要特别注意教材建设尽可能与大学生的现有认知状况相适应,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衔接,遵循构建教材框架,不能过分追求知识的“新”与“深”。 (二)以实践价值为尺度,剪裁学科内容任何教材都有相应的学科理论支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社会实践,这决定了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应以实践价值为尺度选择学科内容。各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有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的侧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我们应该根据各门课程在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其实践价值对相关内容进行选择并把典型案例融入学科理论之中,适当弱化学术研究性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实践价值,并不局限于解决某一局部有效的理论,也不局限于实际工作中操作方法和技巧,还应该包括对学生发展有益、终身管用的理论。(三)以能力培养为依据,活化基础理论经济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不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教材编写必须活化基础理论、强化实践中的运用。教材编写必须贴近现实,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闪光。用适宜的理论解剖现实生活的典型案例,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上升到理性的角度思维,从而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理论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来源于实践;理论不是无用的,它指导着实践。活化基础理论既是提高学生理论素养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须。(四)以目标要求为指南,凸显时代特征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的学科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和运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新的法律法规不断问世,新的政策、制度不断出台。因此,经济管理类的教材建设既不能片面追求其稳定性、无视新生事物的发展变化,也不能刻意追求其新颖性、把各种新内容都纳入教材之中,而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以发展的新颖性为前提、以长效的实用性为标准,在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介绍和阐述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当中的理论与实践,将那些能够反映社会发展方向或带有规律性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纳入教材建设之中,以此更新教材内容,使教材与时代发展、社会实践活动保持一致。(五)以洋为中用为准则,开阔学生视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中国经济已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编写经济管理类的教材时,一定要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引进和吸收外国同类教材中的先进内容、先进方法,引进和吸收国际事务交往和经营活动中的先进经验、通行做法和典型案例,将那些带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纳入教材之中,为我所用。但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国情,各国的教材编写除了应该遵循共性和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外,都应该与自己的国情相适应;既要考虑经济运行的社会环境,也要考虑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因此,我们在引进国外教材内容和国际事务交往和经营活动中的某些做法时,一定要考虑它是否适应中国的国情,是否能在社会交往和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要把国际化的意识融入本土化的国情之中。通过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启发学生的国际化思维;但切忌东拼西凑、生搬硬套,把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一些内容硬是塞进教材之中。(六)以学生本位为原则,增强教材可学性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教材建设必须坚持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体现学生本位的原则。这要求我们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学科方法的应用、教材体系的构架、教学案例的组织等方面,都要考虑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合理结构。把教材的可读性和可接受程度放到重要位置,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自学,尽可能高效率地吸收教材内容,把外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实践工作能力。教材编写中还应该体现弹性原则,除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即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以外,还应该给少数学生,特别是那些优秀学生或对某一课程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留有一定的学习空间。在知识结构的组织上,根据课程特点可适当安排选学的有关内容。这也是学生本位的一个重要体现。教材是“学”的,也是“讲”的,我们提倡“以学生本位为原则”,并不排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关键的问题是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三、结语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人才需求有更高的要求,教育在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更新,教材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教材建设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多实用的、优秀的精品教材,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 郑玉兰. 如何加强并报形式下高校教材建设[J].现代情报,2006(9).[2] 邹 华.探究性教学与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5).[3] 楼才汀.大众化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1(5).[责任编辑:金永红]

推荐访问:探究 培养 能力 教材建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