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17:57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绩效实证研究|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

发布时间:2019-05-18 06:27:45 浏览数:

  一、引言  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内在性动力机制。公司治理是在传统的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入了各种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的管理机制。公司治理依托于传统的企业管理行为,但又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质的超越。从广义上讲,公司治理是一种较为深化与扩展性的企业管理行为。根据国际性上市公司的发展经验,公司治理一般分为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公司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与股东大会6个方面,其中,经理层与传统的企业管理行为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是连接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的桥梁。在世界范围内,公司治理已引起了管理学科的高度关注,各个行业的公司治理除了具有各自的个性外,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共特。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视角来看,公司治理的出现具有内在的必然性,是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必然结果,是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条件下实现企业资产有效配置的行为机制。
  二、文献回顾
  在21世纪初期,全球汽车工业形成了“6+3”的竞争格局,即通用汽车集团、福特汽车集团、大众汽车集团、丰田汽车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雷诺——日产集团六大汽车集团,和三家相对独立的汽车公司,即宝马公司、本田公司与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1992年7月24日,我国第一家汽车整车制造装配类上市公司——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汽车类上市公司已近50家。汽车上市公司是拉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是我国汽车产业先进生产技术的代表,对于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欧美日汽车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而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研究尚处于起步状态,仅在局部研究领域有所涉及。李志建(2005)以我国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采用SFA模型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运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我国汽车行业存在着规模经济不足与从业人员过多的现象,国有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影响公司效率,而法人股、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运营绩效正相关。杨宇立、沈桂龙(2006)以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为个案分析了政治核心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认为党组织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刘羽芬、张文隆(2009)基于2004年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以公司的技术效率作为公司治理绩效测度的因变量,解析了汽车上市公司治理对汽车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机制,其中,公司治理因素选择了流通股比例、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总经理双职合一与董监事高管年报酬额6个要素。汽车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内容广阔,而公司治理的研究在诸多领域有待深入。这不仅是我国汽车上市公司发展的要求,也是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整体性需求。在公司治理机制运行过程中,诸多治理要素对公司治理产生着程度不等的正向或反向作用,而对这些要素功能的认识与解析是我国汽车上市公司治理的迫切性任务。
  三、研究设计
  我国汽车上市公司具有一些独特的行业特征,既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也不同于西方汽车上市公司,因此,我国汽车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需要结合于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的基本运营特征。我国汽车类上市公司大多是所属汽车大集团的边缘资产,大量优质汽车资产存在于集团内,而隔离于上市公司之外。汽车类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占全行业利润总额比重的不足10%,并且呈下降趋势。我国目前有一百三十余家汽车整车生产和装配企业,超过美、日、欧三大汽车生产地区的汽车生产企业数量的总和,但是,只有3家企业的年产量超过20万辆,其余的平均年产量仅一千余辆,根本不能实现规模经济。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样本总体是我国境内的汽车上市公司,而对治理绩效进行测评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机构,数据的调查质量较高。我国目前有汽车类上市企业33家,本研究共获取29份有效样本,与自变量数之比为4:1,满足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要求。数据调查时间自2011年10月10日起,至2011年11月10日止,共30天时间。问卷题项为11项,包括自变量题项7项与因变量子题项4项。因变量的测量值取自4项自变量测量值的平均值。
  (二)我国汽车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 基于上述文献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汽车产业的运营特征、以及汽车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笔者认为影响我国汽车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因素主要有:
  (1)汽车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合理性对公司治理绩效具有直接影响。股权结构的合理性主要包括股权集中度、股权分散性与大股东股权均衡性等内容。我国汽车上市公司大都源于传统的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尽管这种现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但是渐进性的优化与调整也是必须的。股权结构的合理性不仅涉及到股东权益保护的问题,更涉及到社会资产与资源的最佳配置问题。
  (2)汽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对我国汽车上市企业具有特殊的意义。信息披露的基本目标包括:一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降低“内部人控制”的危害;二是改进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提高证券市场的交易效率;三是为证券市场的监管方提供监管信息,加大监管方的监管力度。信息披露的滞后是我国汽车上市企业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的一个瓶颈。
  (3)董事会与经理层职责不清是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的固有弊端。标准的公司治理要求,董事会与经理层的人员不能存在交叉,职责应该清晰。然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产权主体是国家和人民,董事会和经理层都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而这种代表的有效性缺乏科学的测度标准,代表权的安排在局部范围内相互交换,从而造成了董事会与经理层的模糊性关系。
  (4)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汽车上市企业董事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汽车上市企业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较晚,但是有效地协调了控股股东、大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也有效地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相比于西方国家的汽车上市企业而言,我国汽车上市企业的独立董事制度在诸多方面有待改进,特别在独立董事人员遴选方面应积极借鉴西方汽车上市企业的经验。   (5)公司治理的根本目标是保护社会资源的价值性,防止社会资源利用的低效或空耗。为了实现这一根本性的目标,公司治理的直接目标是保护股东的权益。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运营机制的特殊性,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已成为汽车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的一个紧迫性问题。自我国股市诞生以来,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一直存在着对中小股东的利益掠夺,是一种赤裸裸的圈钱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中小股东受到大股东和经理层的双重利益侵害。
  (6)经理层绩效对治理绩效的改进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公司治理是一个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经理层治理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是连接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桥梁,因为股东意愿、董事会决议与监事会决议的表达与实施均以经理层行为为依托。经理层治理与经理层管理存在着区别,前者是后者的扩展和深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经理层的职责不仅是实施微观的企业管理,也要协调宏观的公司治理。
  (7)监事会治理是我国汽车上市企业公司治理亟待解决的症结。监事会不仅对经理层行为进行监督,也对董事会的行为进行监督,还可以对汽车上市公司的所有公司治理行为进行监督。监事会职能的弱化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通病,许多原则上属于监事会的职能却被董事会和经理层侵占或剥夺,导致监事会有名无实。
  (二)模型构建 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具有明确的内涵,但不具有明晰的测度标准,一般根据不同的治理环境、研究目标与研究要求来设计。当然,财务效率是公司治理绩效的主要衡量标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一把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与发展能力四个要素,因此,本文将这四个要素的综合值作为治理绩效的测评值。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建立我国汽车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如下所示:
  四、实证分析
  本文拟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而数据收集方法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制。样本单位为我国境内的汽车上市公司,而测评主体为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关部门。
  (一)多元回归分析 本文模型检验方法是多元回归分析,数据调查方法是李克特7点量表。基于29份样本调查数据,借助于SPSS12.5统计分析软件,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二)相关性检验 由表1可知,回归方程能够解释总变差的68.2%。F=12.753***,说明总体回归效果是显著的。股权结构合理性与董事会经理层职责分离要素的系数显著性水平大于0.5,而其余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5,且方差膨胀因子均在1左右,D-W值在2左右,表明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和自相关问题。
  五、结论
  根据检验结果可知,在我国的汽车产业的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信息披露、独立董事制度、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经理层绩效与监事会职能的实施等治理要素发挥了实质性的功能,有效地促进了公司治理质量的改进,而股权结构合理性与董事会经理层职责分离治理要素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提高。
  我国汽车上市公司大都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较少,因此,国有股和法人股没有区别,导致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降低了自身股票的流动性,阻碍了公司运营效率的提高。同时,董事长与总经理存在双职合一的现象,董事成员与经理人员也存在着较大范围的重复,从而导致了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职责不清。这两种要素严重阻碍了我国汽车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改进,需要引起汽车上市公司决策层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志建:《上市汽车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与效率实证分析》,《商业时代》2005年第35期。
  [2]杨宇立、沈桂龙:《当前汽车治理结构中政治核心作用的实证研究——以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为个案的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8KJD110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杜 昌)

推荐访问:公司治理 绩效 上市公司 实证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