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6:36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美国价值观与中国对比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女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9 06:41:19 浏览数:

  摘 要: 女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较为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价值观使当今社会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具有敏感性、泛化、外显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并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 多元价值观 女大学生 心理压力
  女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女大学生群体的性别特点、身份特性和群体特征决定了该群体的心理压力问题较为复杂、多变和隐蔽。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实际上,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多元价值观与女大学生压力问题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值得探究。
  一、多元价值观的内涵和影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和社会资源配置高效流动的时代背景,全球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给我国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21世纪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其共享性、快捷性、交互性、虚拟性使得多元的价值观相互碰撞和交流,个人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当今社会,多元价值观具有如下影响。
  1.多元价值观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状态。
  在社会结构整体转型的过程中,我国从以往的单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发展到多元价值观阶段,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形成了开放、宽容、民主的时代精神。
  2.多元价值观为人们打开了思想观念革新的大门。
  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使得人们不再以单一、狭隘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形成了尊重他人、求同存异、民主包容的时代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有利于人们形成发展的、创新的、长远的眼光。
  3.多元价值观对本土文化理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外来价值观与本土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在此期间,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旧理念被陆续破除,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优良的传统价值受到了挑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形成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价值观念体系仍然是一道难题。
  二、多元价值观与女大学生心理压力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中的压力是指对于环境中具有的刺激,个体在认知其性质后所表现的反应。一个人在威胁性情境面前,会产生暂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的被压迫的心理感受。心理压力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适度的心理压力可以帮助人们维持良好的功能状态,促进工作和学习。这样的压力被称作“良性压力”,是必要的。但过于强烈、过于持久的、超出人的适应应对能力的压力则是有害的,它们不仅会降低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会损害人的心身健康,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在其他致病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使人罹患心理障碍和心理生理疾病[1]。
  女大学生处于青年前期,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和变化的高峰期。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研究,多从压力源、压力产生的过程、压力的影响入手,而多元价值观对女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压力的影响研究并不多,值得探究。
  1.多元价值观是导致女大学生心理压力不可忽视的因素。
  从认知角度来说,女大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又接受了高等教育,传统性别定位与现代观念时常发生碰撞,相较于男大学生,多元价值观对女大学生的影响更加明显。在对女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应当重视多元价值观的作用。
  2.多元价值观对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起到重要作用。
  进行心理压力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形成有效的应对方式,帮助女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使得个体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对各种应对方式的接纳程度也不径相同。
  3.多元价值观直接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价值观的多元化意味着对个体行为的判断多元化,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不断加大,在各种价值观相互并存、磨合影响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和效果难以界定。
  三、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探讨某一群体的心理压力状态,一般由压力源、压力感和压力反应三方面入手。女大学生具有女性、青年、高级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多元价值观在这一群体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在此背景下,女大学生心理压力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对压力源的敏感性特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女性总是被赋予弱小、附属、顺从的形象,社会和家庭地位一直处于劣势。而源于近代西方社会的女权主义运动,提倡男女平等,要求女性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教育、政治、经济等权利。多元价值观下女性对平等、独立的追求和现实情况产生了冲突与反差,使得女大学生对于压力源的感知更为敏感,情绪更为复杂。例如,在求学过程中,女性所取得的成就往往不容易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重视,而男性读书、升学则被认为是理所应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尽管女大学生接受了和男大学生同等的教育,但隐性的性别歧视仍然使女性的就业压力大于男性。
  2.压力感的泛化特点。
  心理学中,泛化是指引起求助者目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事件,甚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类似、无关联的事件,也能引起这些心理和行为反应。国内外针对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成果表明,女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程度明显高于男生。女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所出现的消极事件和日常烦扰事件明显比男生的多[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压力感上,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容易引起情绪泛化。
  3.压力感的外显性特点。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女性往往更易倾诉,善于表达,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更愿意通过与亲人、好友、师长的交流去释放压力。在成就动机方面,女性的成就动机往往低于男性,对结果的期待值也相应降低。因此,女大学生的压力感更具有外显性。这一特点对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利的。
  4.压力归因方式的不稳定特点。
  归因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美国当代著名的归因理论家韦纳的观点,成败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因素:能力、努力、情境和运气。其中,能力和努力属于内部因素,情境和运气属于外部因素。在女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对于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女大学生往往倾向于外归因,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需要多借助外部的力量加以引导。而面对情感生活、家庭关系等问题,女大学生往往倾于内归因,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受自身影响比较大,可以通过激发女大学生的内在潜能来缓解压力。   四、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研究
  1.应注意的问题。
  研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目的是寻找有效的应对方式,帮助该群体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找到有效的应对方式之前,首先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重视多元价值观对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引导作用。价值观是个体行为的思想引领,决定着个体的行为选择和方式。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背景下,要对优秀的价值观、适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凝练,加强宣传,使得女大学生群体将这些价值观自觉内化于心,成为行动指南。
  (2)加强多元价值观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如前所述,对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目前多限于心理学、教育学的范畴,价值观领域的探究过少,特别是实证积累不够。只有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实证研究,积累了一手客观资料,才能够更好地明确价值观对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范围和强度,更加明确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促进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价值观属于思想教育领域,心理压力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都是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在维护人格品质的完善和个体身心健康的指导是一致的。思想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决价值观问题,其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树立起与社会发展方向和主流价值观相吻合的、健康向上的、积极要求进步的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着眼于生活实际,帮助人们舒缓心理压力,调节心理失衡,指导人们形成一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3]。两者有机统一,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升华。
  2.应对方式。
  通过梳理多元价值观与心理压力研究之间的关系可见,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有效地帮助女大学生舒缓心理压力,形成良好心态。
  (1)以创新的教育形式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价值观多元、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的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主动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加强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对于社会上一些针对女性群体的不良风气,女大学生要主动抵制。通过树立当代社会先进女性青年的典型形象,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带动效应,使得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找到正确的目标。
  (2)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和认识压力。要教育女大学生正确认识压力,既不过分夸大压力,又不刻意隐藏一些容易造成女大学生压力的社会现实。适当的压力可以使女大学生发现自身潜力,激起斗志,实现目标。树立了正确的态度,就能够帮助女大学生在求学、工作的过程中走得更远。
  (3)以科学的方法应对压力。压力出现之后,科学有效的应对方式是关键。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而言,首先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等手段,深入推进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使得女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当女大学生遇到心理压力的时候,能够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排解。对于女大学生自身而言,应关爱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悦纳自己,掌握社会交往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有技巧地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人数比例逐年升高。走出校门,女大学生将同男性一样,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社会、高校和家庭都应该为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努力,使女大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成为德才兼备且身心健康的新时代女性。
  参考文献:
  [1]梁宝勇,郝志红,卢国华.大学生和研究生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
  [2]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3]龚成,曾兵.价值多元化条件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C].江苏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优秀论文奖汇编,2007.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助,项目名称: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辅导员专项),项目编号:10JDSZ3025。

推荐访问:女大学生 价值观 心理压力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