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9:10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四处征战:累死四处征战的成语

发布时间:2019-05-22 06:47:55 浏览数:

  从北温带打到热带  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中,“冰雹”火箭炮第一次参与实战。尽管苏军的入侵行动在中国边防部队的英勇反击之下以失败告终,但苏军第l 35摩步师所投入的BM-21火箭炮发射的密集火力却给中国军队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该型火箭炮的关注。
  而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中东,1969年开始,苏联开始向埃及和叙利亚提供大量BM-21火箭炮,充实原来的BM-14/20火箭炮。1973年10月6日14时05分,埃军部署在苏伊士运河西岸的4000多门火炮同时开火,集中打击以军“巴列夫防线”的支撑点和指挥所,同时250架战机对西奈半岛上的以军纵深炮兵阵地、“霍克”地空导弹阵地、雷达站、后勤兵站和机场进行轰炸。这次炮火准备由埃军炮兵总司令穆罕默德,梅伊少将指挥,他把至少5个BM-21火箭炮营集中在长度仅20公里的正面,向苏伊士运河东岸的以军阵地倾泄了多达6000枚火箭弹,而整个炮击则持续了53分钟。
  而在戈兰高地方向,叙军同样从境内20公里的位置上发起持续2分钟的火力准备,动用了115个炮兵连,其中包括13个BM-21火箭炮连。由于叙军在开战之初便夺下了至关重要的赫尔蒙山观察点,使炮击行动更加顺畅。叙军根据赫尔蒙山观察点提供的信息,首先进行标定目标的发烟弹射击支援观测,接着实施准确而大量的弹幕射击。据以军介绍,由于叙军炮兵观测员只能调整一个营的火力,加上没有配备足够的地面观测员调整一切火力于单一目标,所以未能集中大量火力。由于以空军死命进行反制,再加上以色列炮兵又具有射程上的优势(他们有射程超过40公里的M107式175毫米自行加农炮),导致叙军炮兵渐趋劣势。随着10月12日以军转入反攻,叙军不得不从戈兰高地已占领的区域撤退,他们遗弃了大量BM-21火箭炮、身管火炮和坦克。但当以军进抵大马士革南郊后,叙利亚得到沙特、摩洛哥、伊拉克以及约旦等国援军的帮助,双方展开激烈的火力对攻,由于回到本土作战,叙军能够利用战前测定的地理坐标进行准确而猛烈的炮火射击。战斗中,叙军首次射击误差为500米左右,经过数秒调整,就能转入对目标的集火射击,在10月13日至14日的炮战中,叙军BM-21火箭炮发射的122毫米火箭弹曾覆盖了一支途经萨萨的以军弹药补给车队,一度使进攻的以军弹药紧缺。
  有趣的是,一些局部战争中竟会出现交战双方同时使用BM-21火箭炮的情况。1976年,苏联曾向自称“建设社会主义”的东非国家索马里提供过12门“冰雹”火箭炮,可是其中1个排(4门BM-21火箭炮)经埃塞俄比亚阿萨布港往索马里转运途中,却被同样自诩为“非洲社会主义明灯”且亲近苏联的埃塞俄比亚政府扣留,原因是它正与索马里围绕荒凉的欧加登台地爆发冲突,而莫斯科也不好为了这几门火炮去和埃塞统治者门格斯图翻脸。等到1977年埃索两国在欧加登地区发展成全面战争,出于地缘政治考虑,苏联不得不在“二选一”中倒向了历史上唯一始终保持独立的埃塞俄比亚,开始密集向其输送军火和来自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古巴军事顾问。1978年1月中旬,埃塞军队与古巴志愿军共有8个火箭炮营(装备42门BM-2l火箭炮),他们与索马里人在1978年2-3月的决战中用BM-21火箭炮对轰,失去苏联后援的索军最终大败,把整个欧加登台地还给埃塞俄比亚。
  1980~1988年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和伊朗也纷纷用BM-21及其改装型火箭炮互相轰击,由于它们参战频率太高,以至于伊拉克人生造出一个新词“舒素”(Shuso),它模仿了BM-21火箭炮持续发射时的声音,以形容那毁灭一切生物的火海景象。1990年,伊拉克在入侵科威特时也大量使用了BM-21火箭炮,但在后来抵抗多国部队的“沙漠军刀”行动中却没有太多机会使用,它们大多被美英空军干掉了。从西方记者拍摄的照片中看到,在被摧毁的伊拉克装甲武器中,BM-21火箭炮占了很大一部分。
  “冰雹”砸毁“圣战营”
  在诸多冲突中,各国军人以及游击队员都承认BM-21火箭炮具有良好的战术使用弹性。1975~1976年,安哥拉爆发内战,得到苏联和古巴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安人阵)与南非支持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围绕国家重要城镇和交通枢纽反复争夺。这场内战的主要特点是机动性较强,交战各方一直没有固定的战线和阵地。不论安人阵领导的政府军与古巴志愿军,还是安盟游击队,他们—直在为数不多的几条道路上进行机动作战,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包围战与防御战,出现最多的是遭遇战和追击战。众所周知,大量火箭弹射出后,它们落地时散布的长度要大干宽度几倍,也就是说它所形成的打击区域是一个被拉长的椭圆形,于是安盟在行军过程中排列的纵队是安人阵和古巴志愿军配备的BM-21火箭炮最理想的打击对象。
  与安哥拉的情况恰恰相反,在1979~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苏军投入的BM-21火箭炮主要用来打击大面积的目标,如村镇等。在这里,炮手们首次遇到超小角度俯仰射击的问题,由于地形原因,火箭炮往往近乎平直地进行射击,瞄准手也要进行直线瞄准。1984年5月16日凌晨,苏军对以潘杰希尔峡谷为根据地的马苏德游击队展开规模空前的围剿。为了避免与敌人发生近战,苏军独立第191摩步团和阿富汗第2步兵师的4个BM-21火箭炮连以接近直射的方式,对谷地入口处的所有预先侦察锁定的敌火力点展开猛烈炮击,同时在由安30运输机改装的炮兵校射侦察机的引导下,对马苏德司令部所在地巴扎拉克村进行火力打击。这次战役共摧毁了马苏德游击队的200多个目标,其中包括火力点、仓库和作为营地的山洞等,苏军还专门在喀布尔举行一次胜利阅兵。可是战役最关键的目标马苏德依然没能被抓到或打死,几个月后,他又成为潘杰希尔的主宰者。
  1985年9月,苏军还用BM-21火箭炮意外地歼灭了一个从伊朗入境的“圣战营”。事情是这样的,当时驻阿苏军第40集团军指挥部得到情报,声称伊朗革命卫队在其境内训练了一个完全由阿富汗哈扎拉族难民组成的“圣战营”,随时准备将其派回阿富汗的古尔省,以便在那里建立起“自治共和国”。负责阿伊边界警戒的苏军第5机械化步兵师师长卡斯佩罗维奇少将受命阻止渗透,但任务是艰巨的,边境线如此漫长,而苏军可供机动和巡逻的兵力实在太少,于是师部决定在一些关键的边境筑垒地域布置BM-21火箭炮排,派遣巡逻队,并申请驻信丹德基地的苏军第34混成航空军加大阿伊边境的空中侦察。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个“圣战营”始终没有露面。大家的警惕性松懈下来,都觉得他们已经溜过去了。可一个偶然的机会帮了忙:2名驾驶苏25强击机的飞行员在完成轰炸坎大哈省的“圣战者”山洞仓库后返回信丹德途中,无意间在法拉赫东南方向峡谷里发现了一支庞大的马帮,于是他们迅速通过作战指挥中心报告给卡斯佩罗维奇师长。他感到情况异常,便立即申请信丹德基地再加派2架强击机前往事发峡谷侦察,同时撤回其他方向的巡逻队,全速向目标区域急进。在发现马帮之后5个小时,第5师地面分队完全堵住了峡谷仅有的几个出口,接下来就该配置在法拉赫附近的三处闭塞所的BM-21火箭炮“发话”了……面对劈头盖脸砸来的“冰雹”,神秘的马帮遭到重创,125人被炸死,3人被俘,炮击结束后才进入谷地的苏联侦察兵们通过审讯俘虏得知这支被“瓮中捉鳖”的马帮队就是哈扎拉人组成的“圣战营”。   随着阿富汗战争规模的扩大,反苏的阿富汗“圣战者”所需的物资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偷越巴基斯坦、伊朗与阿富汗边界的非法商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面对极具威胁的武装商队,苏军除了不断派遣战机空袭和侦察兵伏击,更多地用远程火炮(主要是BM-21火箭炮和D-30榴弹炮)实施火力封锁。据苏联老兵回忆,沿边境线散布的一些较大型的哨所都有一两门BM-21火箭炮,尤其到了夜间,一旦事先密布在边境线上的声响和红外传感器发出警报,他们就用BM-21火箭炮对相应区域进行“火力覆盖”,因为大家确信阿富汗人绝不会在夜间偷运葡萄干和胡桃之类的东西,除非是违禁品,而凡是通过苏军警戒区的商队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被炮火毁灭,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省去了苏联士兵近距离检查过往人员及物资所冒的风险。
  用火箭炮开道
  苏联解体之后,BM-21火箭炮继续被投入到新生国家和地区的武装冲突中,当年用来保卫“共同的苏维埃祖国”的武器竟却被人拿来进行自相残杀。1991年底到1992年初,刚刚从苏联获得独立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围绕纳戈尔诺一卡拉巴赫地区归属爆发战争,阿亚两族武装都从苏联军营里抢到了大量BM-21火箭炮,在争夺斯捷潘纳克尔特、阿格达姆、阿斯克拉姆和马尔图尼等城市时相互倾泻“冰雹”,当年著名的亚美尼亚诗人霍拉格比扬曾留下“天堂里的地狱”的诗句,记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BM-21火箭炮在原苏联境内最大规模的使用无疑要算车臣战争了。1992年,俄联邦武装力量匆忙撤离车臣时,被以杜达耶夫为首的民族主义者抢走了18门BM-21火箭炮和1000多枚火箭弹。1994年,俄政府宣布在车臣“强制恢复宪法和法律秩序”,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双方均广泛使用BM-21火箭炮,尤其在格罗兹尼攻坚期间,为营救被车臣武装困在城内的第131摩步旅,俄军密集使用BM-21火箭炮轰击藏在居民区里的非法武装据点。1995年2月9日,俄军总参谋长M.P·科列斯尼科夫大将公布了战争开始以来的战果,其中俄军在1994年12月11日至次年2月8日的作战行动缴获并摧毁了叛乱分子的16门BM-21火箭炮。
  第一次车臣战争的主要战事结束后,被打散的车臣武装分子潜入车臣南部山区,期间他们策划多起绑架人质事件,企图迫使俄军从车臣撤军。1996年1月8日深夜,杜达耶夫的女婿拉杜耶夫率领600余名匪徒趁夜悄悄地越过车臣边境,窜入达吉斯坦共和国基兹利亚尔市,绑架了3000多名人质,在与俄联邦政府交涉一番后,便挟持着165名人质,分乘俄政府提供的11辆大客车朝车臣方向撤退,而俄军紧随跟进。当拉杜耶夫一伙行进到距车臣边界约10公里的五一镇时,发现通往车臣的公路已被炸毁,四周布满了俄军士兵,拉杜耶夫旋即将五一镇部分警察和村民扣为人质,并要求俄政府提供安全通道。
  俄政府要求拉杜耶夫立即释放人质,而拉杜耶夫却要求首先撤走包围五一镇的俄军,双方僵持了4天,拉杜耶夫一伙利用时间间隙挖壕筑阵,把五一镇变成坚固的堡垒。面对冥顽不化的匪帮,俄总统叶利钦下达攻击命令。1月15日上午9时10分,俄军“信号旗”、“阿尔法”等特种部队及其他部队在米24武装直升机、BM-21火箭炮及T-62坦克的火力掩护下,向匪徒盘踞的五一镇发起攻击。进攻中,俄军在突破匪徒第一道阵地时遭到挫折,光“信号旗”就伤亡十几名队员,但是从车臣增援的150余名匪徒也遭到俄军BM-21火箭炮的致命打击,大部被歼,小部败退到车臣境内。16日,俄军进一步放宽BM-21火箭炮的使用限制,猛烈的火力彻底动摇了敌人的抵抗意志,最终大部分人质获救,拉杜耶夫手下大部被歼。而在17日的扫尾战斗中,俄军不仅要对付五一镇内的残余匪徒,还要阻击再次从车臣增援的约300名匪徒,这些匪徒意外地占领了五一镇的邻村苏维埃村,并夺走了1门BM-21火箭炮,吸引了大批外围俄军,结果拉杜耶夫还是带领一批死党在把守捷列克河谷的俄军第22旅防线打开缺口,侥幸脱逃。
  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后,俄军指挥部不再像上一次战争那样缩手缩脚,完全采用常规战争手段解决问题,俄军在进攻前仍按传统先以BM-21火箭炮对进攻地区进行猛烈地轰炸,结果非常不错,尤其是在后来攻打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战斗中。
  高原上现“炮山”
  1999年,印度与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装围绕克什米尔实控线上的卡吉尔、泰格尔山、德拉斯等制高点展开“准战争”。印度第15军在步兵强攻屡屡受挫的情况下,不惜动用BM-21火箭炮轰击敌占制高点。尤其在进攻泰格尔山西侧制高点4875高地中,印军第212火箭炮团将1200多枚“冰雹”火箭弹密集地砸向穆斯林武装据点时,不仅粉碎了敌人构筑的简易工事,就连山上的积雪都炸变了味,当时战地上的印军为了咽下被冻得又硬又干的干粮,往往随手抓起一把雪往嘴里咽,可喉咙马上变得火急火燎起来,“山上的雪尽是硝烟味,根本喝不得”。正是由于炮火准备得力,最后攻占4875高地的印军第18加瓦尔步枪营和第1纳加步枪营居然没有遭受太大伤亡。为表示对炮兵卓越表现的敬意,他们把新夺回的高地重新命名为“炮山”。
  突击茨欣瓦利
  2008年8月8日,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以制造边境武装摩擦为掩护,突然向得到俄维和部队保护的南奥塞梯发动闪电战。而从7日深夜22时起,格军在哥里(Gori)市郊尼科兹村和艾格涅季村阵地配置的40余门RM-70火箭炮(这都是加入北约后的捷克共和国免费提供的)开始猛烈轰击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而正在茨欣瓦利主持新闻通气会的俄维和部队司令马尔特·库拉赫米达夫刚进会场,还没来得及开口讲话,密集的火箭弹就落下来,顿时泥土翻滚,会场乱成一片……侥幸逃生的库拉赫米达夫回忆,格军的猛烈炮击根本不进行瞄准,火箭弹散落在城市居民区,远处的几栋居民楼也被炮火命中起火。
  伴随着RM-70火箭炮的轰鸣,8日中午11时许,美国顾问训练的格军第4步兵旅突入茨欣瓦利市内。此时,已宣布向南奥塞梯提供援助的俄政府下令驻北高加索的第58集团军迅速驰援茨欣瓦利,集团军司令员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中将就坐在装甲增援车队的一辆BTR-80装甲车上。没想到格军电子战系统成功地跟踪了随赫鲁廖夫同行的记者手机信号,格军随即将原部署在哥里的RM-70火箭炮紧急调往茨欣瓦利,然后在以色列无人机的协助下,用炽烈的“火箭雨”迎接俄第58集团军的到来,最终导致赫鲁廖夫中将“出师未捷,先进医院”。然而势单力薄的格鲁吉亚人终究不是“北极熊”的对手,战争只持续5天就以格军惨败告终,他们的RM-70火箭炮也所剩无几。俄高加索研究所政治研究部负责人谢尔盖·米纳相在总结战争经验教训时指出,格鲁吉亚人当初想打“快速、远距离、无接触战争”,他们在8月7至8日大量动用RM-70火箭炮轰击茨欣瓦利的做法成效显著,很有震慑力,而且格鲁吉亚的RM-70火箭炮在以色列无人侦察机和美国现代化监控指示系统引导下产生了“力量倍增器”的效果,这对后来俄罗斯进行全方位的军事改革影响颇大。
  中东北非再显威
  2011年,中东北非局势出现了严重动荡,其中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更是爆发了严重的国内武装冲突。而在这些武装冲突中,BM-21“冰雹”几乎无一例外地上阵厮杀。以利比亚为例,卡扎菲军队将BM-21火箭炮和意大利制帕尔玛利亚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作为攻击重锤,猛轰当时的反对派武装。面对炽烈的火力,缺乏重武器的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即现在的过渡委武装)根本抵挡不住,直到北约公开军事介入才稳下阵脚。此后双方在几个重要城市,如米苏拉塔、扎维耶、胡姆斯、兹利坦、卜雷加、拉斯拉努夫、苏尔特等地的拉锯战中,卡扎菲军队和过渡委武装都大量投入火箭炮进行对轰,其中后者手中的火箭炮既包括从卡扎菲军队那里缴获来的BM-21以及牵引式轻型107毫米火箭炮,也包括许多土法上马的自行火箭炮,例如频频在各国电视新闻上镜的装在皮卡上的107毫米火箭炮和同样装在皮卡上的122毫米4管火箭炮。特别是后者,尽管只是将4根管子用角铁焊在一起,并与简陋的钢架结合在一起,但作战能力并不弱,因为其发射的是122毫米制式火箭弹,而且还实现了遥控发射。在利比亚战争后期,卡扎菲军队由于北约空中力量的打击,重装备要么被毁,要么不敢露面,因此只剩下过渡委武装用各种样式的火箭炮进行单方面轰击的情况了。而之所以火箭炮能够在利比亚战争中成为交战双方的主要压制火力来源,是因为其远比身管火炮操作简便,特别是对于没受过多少操炮训练的过渡委武装来说,这种简便性实在是太宝贵了。
  而在仍在进行的叙利亚国内武装冲突中,叙政府军也在使用BM-21火箭炮与“叙利亚自由军”进行交战。在霍姆斯、代尔祖尔、阿勒颇等城市,叙政府军BM-21火箭炮的猛烈火力发挥了很大作用,不但迫使“自由军”放弃在郊区的争夺,而且对“自由军”依托城中建筑物进行对抗的行为也进行了有力打击。

推荐访问:征战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