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1:03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习得理论视野下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原则|

发布时间:2019-05-22 06:48:30 浏览数:

  [摘要]在习得理论视野下,对外汉语口语教学遵循真实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轻松性原则。  [关键词]习得理论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 原则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202-02
  前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从交际的角度看,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商务谈判,绝大部分的交际活动都是由“说”来实现的,学生的口语能力真实反映了学生对这门语言的实际掌握水平和应用的能力。所以,口语课历来都是汉语教学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受到对外汉语教师们的重视。
  教学界将语言的三维度,即说话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作为高质量语言交际能力的标准。多年来,引导学生达到这一标准是汉语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语言教学界对汉语口语教学进行研究的范围涉及口语教学语法、留学生口语学习策略、口语教学手段和方法、口语教材、口语测试等诸多与口语教学相关的层面,各种新理论、新理念不断涌现,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汉语语言教学研究主要以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为主,“教什么”体现在各种教材的编写上,“怎么教”体现在各种教学理论的讨论上,这使得人们把目光只关注在教师身上,对学生怎么学很少涉及,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上个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认知心理学得到发展,人们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因此,人们关注的目光逐渐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1967年,英国语言学家科德发表著作《学习者语言错误的重要意义》标志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诞生,由此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主宰一切的局面,“教必须适应学”“教为学服务”并“最终受到学的检验”,这就对促进教学改革理论得到了升华的作用。进入21世纪,二语习得理论不断地完善发展,这对我们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的改革无疑能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将习得理论的新成果运用到口语课堂,就要从学生学习语言的角度、学生学习的规律出发,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从二语习得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要淡化“教学”痕迹,注重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
  二语习得理论将学生掌握语言的途径分为“学习”和“习得”两种方式。语言的“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中,由专门的老师指导,按照教学大纲以及课本有意识地掌握语言规则。“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无意识地学会一种语言。如新生婴儿在掌握母语能力前,并未受到任何专门课堂语言训练,却能无意识地、不知不觉地掌握母语的过程,便称为“习得”。
  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以“学习”为主,在口语教学上主要采用“3P”模式,即:展示(presentationg)—练习(practice)—表达(production),具体的方法是:第一步,教师教授生词和课文;第二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和准交际性地练习;第三步,学生模仿课文的相关话题进行训练。
  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对外语理性的感知,但是它的局限在于:机械的操练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一旦脱离教师和教材,学生来到真实的语境中时便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或表达时磕磕绊绊,显得力不从心,这显然脱离了语言学习的实际目标。
  面对传统教学的弊端,二语习得理论主张语言教学应该以“习得”为主,这一理论以婴儿自然地学得母语为理论依据,认为人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习得(与汉语教师交流、电视、广播)的形式掌握语言。美国学者kiashen(1985)年进一步完善了这一论断,提出“学习与习得假说”。他认为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无法成为目的语学习的基础,也不能自然地表达思想,在交际中要流利地运用语言只能靠习得。他进一步解释:人的大脑中存在两个独立的语言系统,一个是潜意识系统,一个是有意识系统。能够流利地使用语言依赖于潜意识的系统,也就是通过“习得”获得的知识,而有意识的系统,也就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仅能对习得获得的知识起到“监控言语表达是否正确”的作用,这一假说推翻了传统的以“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二语习得理论注重“习得”的作用,即注重学生无意识地习得某种语言。
  近年来,“学习和习得假说”被广大语言所教师接受,逐渐成为语言教学理念的主流。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的口语教学讲究淡化“教学”的痕迹,突破课堂的局限,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语言。学生的角色从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者转变为一个主动地运用即得的知识进行交际的角色,而教师的角色也逐渐从“讲授者”,变成一个“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主要目标不是单纯讲授知识,而更多地在于为学生塑造一个可交际的平台。
  具体到实际操作上,“习得”理论引导的口语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聊天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以一种近似于“聊天交流”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也可以是“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某一话题任务,等等,但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话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从学生现实所需寻找话题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在学习“询问价钱”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问不同国家的学生在各自的国家某件物品(比如苹果)多少钱一斤,再相互比较,看看这件物品在哪个国家中的价格高,在哪个国家中的价格低,从而使课堂形成一种相互交流的平台。在“问路”一课上,教师可以直接以所读的大学校园为例,让学生自由操练问路的几个基本句式,在实际的训练中可以应学生的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常用的句式和生词,不必拘泥于课文。这样的教学方式贴合学生的实际所需,所以,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在实际的训练中收到实效。
  (二)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Kiashen在“学习与习得假说”的基础上提出“输入假说”,这一假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语言的理解。比如,当听到“书”这个信息,习得者只有将它与“实物”联系起来才能掌握“书”这个词语;二是对学习者输入的信息最理想的状态是“i+1”,“i”指的是学习目前所处的水平,“1”指的是稍稍高于学习者水平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当学习者周围所接受的信息是稍稍高于他当时所达到的水平时,他便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综合起来,学习者最佳的语言“输入”环境包括两个因素:一是直观的信息;二是稍高于学习者理解范围内的信息量。Kiashen的这一假说启示我们,在教学当中我们应尽可能多地为学习者理解语言提供直观上的冲击。进入新世纪,现代的教学设备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比如更多的有声、有像资料,多媒体课件,DVD,VCD,等等。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教学,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语言,同时也能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
  二、轻松性原则
  轻松性原则是指:对外汉语教学要注重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环境。
  Kiashen在“输入假说”的基础上提出“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习得者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接触目的语的机会。但输入的语言信息有时并未被吸收,即便是最容易的信息也是如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的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到了过滤作用,也就是说,人个体的心理因素对外界不断输入的语言信息起到了要么接受、要么隔离的作用。实践证明:习得者学习动力,自信心以及对所学的语言是越感兴趣,对语言信息的接收越好,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亦是如此。
  Kiashen这一论断给我们的启发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这一论断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是西方国家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所以,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对外汉语教师要注重把握留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比如在游戏中教学,情感教学,等等。
  三、结语
  习得理论注重从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出发,探索语言学习的方法,因此更贴近学生语言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运用二语习得理论指导汉语口语课的教学,大体上遵守真实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轻松性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2]李尧,张怡春.第二语言习得与理论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3]张云艳.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6).
  [4]赵雷.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汉语学习,2008
  (6).

推荐访问:口语 习得 视野 对外汉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