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9日 15:54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魏晋玄学名词解释 [魏晋玄学发展的理论逻辑]

发布时间:2019-05-28 06:55:02 浏览数:

  摘要: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哲学思潮,它崇尚理性思辨,追求人性“自然”,开创了一代哲学新风,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魏晋时期;玄学;贵无;崇有;独化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313-01
  “玄学”一名渊源于《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玄远,深远的意思。玄学是种智慧的哲学。魏晋玄学大多被认为源自刘绍的《人物志》,代表人物有正始名士何晏、王弼、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阮籍、嵇康、西晋时期的郭象,东晋时期的葛洪、王坦之等。魏晋玄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以何晏、王弼、阮籍、嵇康为代表的“贵无论”,以裴頠为代表的“崇有论”,以向秀、郭象为代表的“独化论”。
  一 “贵无论”
  王弼,字辅嗣,魏初“正始之音”的代表人物,魏晋玄学开创者之一。王弼主张“以无为本”,借“得意忘言”以了悟本体,强调“自然”为本而“名教”为末,肯定“名教”出于“自然”,提倡以“无为”自处。所谓“贵无”,就是以无为贵。王弼对世界的基本看法是“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由于他把“无”当做天地万物的根本,所以他的这种世界观学说,被称为“贵无论”。
  王弼认为,天地万物有一个统一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无;天本身无形无象,不可名状,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性,但是一切有形有象,可以名状的具体事物都根据他才能成立,所以无就是中级根本。他也把这个根本称为“道”,“道者,天之称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无本来无形无象,不可言说,但是因为一切事物都要经过它才能生存,所以把它比喻为道。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的根本是无形无名的道,王弼则进一步把道的含义直接解释为无,认为事物的产生以及事物功能的实现都是由它决定的,因此它是万物的宗主“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万物之宗”就是统摄万物、决定万物、产生万物的终极实在。
  王弼把有形有名的具体事务称为“有”,把无形无名的抽象本体称为“无”,并从本末体用的角度说明有和无的关系。王弻认为“观其所由,寻其所归”,凡事都应“举本统末”,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根本或宗主。就天地万物来说,大千世界的万有不同只是表面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根本和更原始的宗主,那就是无,它决定了万有的存在,“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万物依赖“无”才显出自己的贵重和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故无是万物和作用的本体。本即使宗主,得本自然知末,而末则并不反映地位和特性,故逐末必定失本。如果舍弃无而以有为体,则从根本上背离了大道。
  二 “崇有论”
  裴頠,字逸民,他反对王弻、嵇康等人视万物“以无为本”,而力倡“有”为万物之始,并肯定纲常礼教的必要性,反映了儒家的基本立场,著有《崇有论》。裴頠的《崇有论》,站在维护等级秩序和名教礼法的立场上,从理论上对当时清淡玄理,不务实事的风气加以批判。他的观点与玄学的主统是相背的,但是他讨论的问题没有离开玄学的主题,因此他的观点可以放在玄学的范围内看待。
  裴頠从多种角度说明无不是最高的实体,有比无更根本。无不能生有,有时自生的。他说:“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体有,则有遗而生亏矣。生已有为己分,则虚无是有之所遗者也”,就是说绝对的无不能产生什么,所以事物最初产生的时候都是自己产生出来的;既然是自己产生的,那么什么事情一定以有为实体,如果没有“有”的话,那就没有什么能生出来了;产生总是以有为自己的本性,所以说无是“有”的遗失。在他看来,无就是“虚无”、什么都没有,而无不能生有,“有”的消失却可以变无,因此事物的根本是有,而不是无。
  有是“理”的本体。“理”是指事物的条理、法则、亦即事物的规律。他认为事物的规律必须依托于有:“是以生而可寻,所谓理也。理之所体,所谓有也”,就是说事物的生化有行迹可求,这个可以寻求的形迹就是理;“理”所依托的实体就是有。他还说:“化感错综,理迹之原也”,就是说事物错综复杂的变化就是条理形迹的根源。这些说法都是表面万有及其变化是条理、规律的根本。
  三 “独化论”
  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墓道好学,托志老在,时人咸以为王弻之亚”。郭象即反对王弻的“贵无论”。也反对裴頠的“崇有论”。而倡“独化论”。郭象承袭向秀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并将之与裴頠的以“名教”为本的思想融合,而力主“名教即自然”之说。
  郭象用“独化论于玄冥之境”的观点对万物的生成变化及相互关系作了独特的说明。他认为,每个具体事物都各自成为一个独立实体,他们自有(自己存生)自尔(自己如此)在它们之上没有一个更高的实体作为终极的根本,万有之间即不相互联系,也没有任何统一性,一切事物都独立地生存变化,这就叫做“独化”,事物都是独立的,都独立也就都一样,于是事物之间也就没有任何的区别,泯除分别,不分彼此,就如同在昏暗不清的状态之中,这就叫做“独化于玄冥”。玄冥之境是指昏暗不明的状态,郭象用它来形容事物的无差别。他关于事物独化于玄冥之境的学说,就是所谓“独化论”
  总体来讲,郭象的“独化论”即否认无能生有,也否认有能生有,把所谓世界万物的终极根本抛到可知世界范围之外,这样就改变了王弼和裴頠得思维视角,消解了形而上的问题的意义,这在中国哲学史上是独放异彩的。
  参考文献
  [1]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 赵宏志.《巍晋玄学的个性特征》
  [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推荐访问:玄学 魏晋 逻辑 理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