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4日 19:12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在有三个月亮的地方过中秋节|三个月亮

发布时间:2019-05-31 06:57:00 浏览数:

  在地球上一般只有两个月亮: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千江有水千江月”;而在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却又多了一个月亮:“石月亮”。  我曾经10多次进怒江大峡谷,每次在福贡至贡山的公路边,看到波涛滚滚的怒江之上、群峰之间一个天然岩石孔洞高高悬挂在高黎贡山的山峰上,仿佛一轮圆月,当地傈僳语称此洞为“亚哈巴”,即“石月亮”,傈僳族群众视“石月亮”为圣石。二战时期,“石月亮”曾是中国与外界连接的一条重要生命补给线——“驼峰航线”的重要导航地标;如今,它是怒江大峡谷的标志性旅游景观和摄影人趋之若鹜的拍摄热点。
  每次路过“石月亮”,看到只有阴晴、却永不会残缺的“石月亮”,我们都会停下来,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远远仰望“石月亮”;然后,再把这个大自然的奇观用相机珍藏起来。每一次看到“石月亮”,时间不同、气象不同,晴天、雨天、拍摄“石月亮”的感觉大不同;偶尔,也会有一个念头闪过:“能爬到‘石月亮’上去看看、拍几张图片哪该多好!”但看看高耸入云的“石月亮”,城里人只有望“月”兴叹的份了。
  2012年3月怒江州邀请著名探险家金飞豹先生和著名地质学家费宣先生对怒江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工作。金飞豹、费宣先生提出构建一条从石月亮乡至“石月亮”景点的登山步道环线,将现阶段无法攀登的情况改变为容易攀登,满足“游客走进怒江的心愿,完成‘登月’的梦想”。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县政府用以工代赈,组织当地群众投工投劳自行修建石月亮登山步道。经过五个月的奋战,当地少数民族使用传统的 “千只脚”(在坡地上独有的建屋技术)的建设技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倒塌的树木、竹子、石材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克服了技术问题、材料短缺问题、地形险峻、经费短缺等问题,于2012年9月建成福贡“石月亮”登山步道一期工程
  接着,怒江州政府与国家体育局、中国登山协会在中秋节这天组织了“攀月祈福”的活动,组织省内外的登山爱好者、媒体记者徒步攀登“石月亮”,我和申云山有幸作为《云南画报》的特约摄影家,参加了活动;报名攀登“石月亮”的有130多人,我是其中之一。9月30日中秋节这天,我们早晨8:30左右赶到石月亮乡,申云山拍主会场,他把登山杖塞给我。领队统计登顶人数,我是一车人年纪最大的,问到我时,我说:“就是像藏民磕长头那样,我爬也要爬到山顶”。当天早上是阴天,很适合登山,一开始是沿着一条淙淙溪流溯流而上,溪水清澈见底,溪边长满了野花、灌木、老藤;不一会就开始爬山了,坡很陡,大都是60、70度;一阵雾飘过,怒江大峡谷、远山都在朦朦胧胧之中;我背了1个专业相机、3只镜头,鼓鼓囊囊塞满了双肩包,有5、6公斤重,我一边走,一边拍照,慢慢落后了。
  到路程三分之一的怒尺咱村时,已经中午12:40了。怒尺咱村是组委会安排的接待站,这是一个傈僳族村庄,老百姓煮了鸡肉烂饭,准备了热茶,还有黄瓜……。我拍了几张照片,还来不及吃东西;突然,在小路上守候的战士说:“现在已过了12:30,继续登顶的今天晚上不可能回到福贡县,后面的人停止登顶”。我一听,也顾不上吃饭,从寨子的一条小路,绕过战士,继续爬山,这时,后面来了一个年轻的女登山者,全副登山装束,她是给金飞豹打了电话,特许她继续登山的;她也没吃饭,但很有经验,抓了一把“大白兔”奶糖,分给我十几颗。她说十分钦佩我:“如果我有60多岁,还能像老人家一样,背着这样重的背包爬这么高的山,她就满足了。”说得我心中混杂着的不知是自豪感、还是虚荣心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一段路走得很艰难,我不得不走走停停,我好像分裂成“心”与“身”两个人,“心”呼喊着要继续前进、继续爬山,而“身”却举步维艰、想打退堂鼓。但我咬牙继续走了一个多小时,经常登山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登山到一定的时间,体力会出现一个极点,扛过这个极点,登山也就不那么累了。一路上,时不时遇到从山顶返回的登山者,有几位说路还远,最难走的还在前面,劝我不要再爬了。这时太阳出来了,我继续又走了一小时,
  来到一个很陡的木栈桥前面,这时一个福贡中学的自愿者说前面有500米路最难走,他帮我背起了背包;前面的路确实很陡,每一级都用木板搭了阶梯,为了确保安全,小路两边用小拇指粗的线网围起来,网高1米左右,登山者可以双手拉住腕口粗的绳子爬山,我先后遇到了中国登山英雄王勇峰、探险家金飞豹,能够与他们同路、同爬一座山,说明了这次登山的分量。下午4点,我终于最后一个登上月亮山顶的“石月亮”,这是一个天然玄武岩孔洞,高60米,宽32.7米,厚2米。地质学的研究认为,高黎贡山是由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强烈的地质应力和迅速上升而形成的,是云南大地最早升起的陆地,这块距今5.43亿年前寒武纪时期的玄武岩,经过大自然数亿年的鬼斧神工,这块座山顶的石头逐渐溶蚀、风化、崩塌,形成了今天的“石月亮”。我带了8MM的镜头,在“石月亮”山峰下,也能把它拍全。正当我流连在“石月亮”周围时,自愿者说再不下山,天黑之前,只能走到半路。我花了2个半小时自己走下山,福贡县政府发给我一份石月亮攀登证书,登山的海拔高差从1892米至2808米,编号为098。在我后面,有4个人是半路被人背下山的。建议以后的登山者,可以分2天登山,第1天住在怒尺咱村,第2天再继续登顶。我在63岁登上“石月亮”,是对我意志和体力的一次考验,是我生命的一件难忘的事。
  “中秋节”当晚,我住在石月亮观景台的一家傈僳族小客栈里,半夜里我起来守候,想拍到一张月光给“石月亮”、怒江披上一层银辉的图片,这样,三个“月亮”——天上、水中、山上的“石月亮”将被定格在一幅图片中;但“石月亮”隐没在云层里;天刚亮, “石月亮”露了1、2分钟脸,我拍下了云海中的“石月亮”宛如一轮明月的图片。

推荐访问:月亮 中秋节 地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