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23:18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闲暇时光广播稿400 初中生午休闲暇状况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02 06:37:45 浏览数:

  一、问题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中小学“减负”工作得到重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所减轻,这使中小学的闲暇时间增多成为现实。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全部生活的目的应是操持闲暇”。为了闲暇而进行的教育才是崇高的自由教育。[1]
  午休是中小学生闲暇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应当把休息看作不仅是增进健康和体力,而且也是促进精神力量的一种手段。从童年就培养积极休息的习惯,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休息是为了恢复精力和体力、消除疲劳,是为了以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学习。[2]初中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竞争,持续紧张地学习会使学生身心疲惫,因此在闲暇时间进行合理休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午间适当的休息,可消除连续上午长时间学习而造成的大脑疲劳,调整身心状态,以利于下午的继续学习。为了深入了解初中生利用中午闲暇时间的现实情况,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笔者以武汉市某初级中学为例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式
  (一)研究对象
  选取武汉市某初级中学七、八、九这三个年级学生,从每个年级中选取5个班,每个班共20名学生作为问卷发放对象,共发放300份,回收298份,回收率为99.33%,其中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为99.33%。其中七年级100份,八年级98份,九年级98份;男生为148份,女生为152份。
  (二)研究方法
  1. 访谈法。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进班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为后期制作问卷提供依据。
  2. 问卷调查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访谈结果,最终确定正式问卷,包括学生午休基本状况、午休管理情况及午休效果等三个部分。
  (三)数据处理
  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午休参与现状
  1. 学生参与午休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数(18.68%)学生是习惯性午睡者,把午睡规律化、作息化,能坚持每天午休;有21.40%的学生是非午睡者,从来不午休;近60%的学生则是非习惯性午睡,只是偶尔进行午睡。可见,学生进行午睡的还只是少数人,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午睡的习惯,学生午睡现状令人担忧。Dinges(1992)等人研究发现,习惯性午睡者睡眠时间较长,午间睡眠质量高。而对于非习惯性睡眠者来说,偶尔的午睡更容易进入慢波睡眠,从而导致睡眠惯性,加强午后嗜睡感,影响午后的正常工作。因此,午睡应形成习惯,坚持午睡才能保证午睡质量,并提高下午学习的效果。[3]
  2. 学生不午睡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约32.55%的学生是因为作业多而不午睡。虽然教师直接占用午休时间比较少,仅占13.33%,但实际上通过布置作业,教师还是变相地剥夺了学生的午休闲暇时间。由此可以说明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难以保证休息。显然,学生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得不到休息,势必会产生疲劳感,影响下午的学习效果。此外,学生“闲而不暇”,闲暇权利被剥夺,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降低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一半的学生不午休是因为睡不着,这是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精力旺盛,情绪开始复杂多变,面对学习压力,身心健康都受到影响。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做好心理调适工作。
  午休时间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是用来放松、休息,恢复精力,为下午上课做好准备的时间,所以教师不应该任意占用。学习效果不在于时间的全部利用,而在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规定的正常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全心投入学习,结果会远远好过花大量时间、效率却非常低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提供给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午休的习惯。
  3. 午睡的替代性活动。教育不仅要使人“学会生存”,更重要的是要使人“学会生活”;不仅要造就占用工作时间的主体,更要培养利用闲暇时间的主体。[5]学生在闲暇活动中具有自主支配闲暇时间的自主性和对生活内容的选择性,能选择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学生利用午休时间进行学习,16.18%的学生看小说进行消遣,进行听歌娱乐(6.99%)、说闲话(8.09%)的学生也只是少数,可以看出初中生中午闲暇生活贫乏、单调,仍以学习为主,闲暇生活质量普遍不高。同时,有11.42%的班级经常有老师占用午休时间讲作业;有70.08%的班级偶尔有老师占用午休时间讲作业,反映出学生的学业负担重,闲暇时间被剥夺,说明老师对学生午休的重视不够。另外一半的学生则利用午休时间进行与学习无关的事,其中一部分学生看小说。可见,教师和学生对午休时间的利用并不合理,教师迫于教学任务,学生则缺乏午休引导。学校要按照规定,实行强有力的制止教学的措施,保证学生的自由休息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营造自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对于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的初中生,学校要对其午休闲暇时间的合理安排与积极引导,提高学生对午休时间的利用率。
  4. 学生午睡时长。适当的午睡可以缓解我们午后的疲劳感,提高午后心境状态和觉醒状态,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但是最适宜的午休时间长短还在研究之中。Stampi (1990)等研究表明,20 分钟午睡的效果优于50及80分钟。[3]由此可见,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以10~30分钟左右为宜。这是因为一般人在入睡超过30分钟后,便由浅睡眠进入深睡眠阶段,这时大脑的各中枢神经的抑制过程加深,脑组织中许多的毛细血管暂时关闭,流经脑组织的血液相对减少,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少,若在此时醒来,就会感到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午睡时长不等,有约1/4的学生午睡半个小时,而有接近20%左右的学生午睡低于半个小时,约45%的学生午睡时长在10~30分钟的范围内,符合科学规律。而超过40%的学生午睡时间过长,长达1个小时及1个小时以上,这反而会加大疲劳感,影响下午学习的身心状态。所以,教师和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健康休息习惯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的生活习惯。   5. 学生午休睡姿及所枕物。我们所调查的学校全部学生均在教室里面进行午休,因此他们都只能伏案而睡。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枕着手(胳膊)午睡,甚至19.69%的学生没有枕任何东西;仅仅20.85%的学生是枕着衣服或者枕头睡的。
  而据科学反映,伏案而睡,会导致身体一些器官出现不适。头部长时间枕在手臂上,手臂血液循环受阻,颈椎和腰椎都处于向前弯曲状态,极易出现手臂麻木、酸疼症状。伏案睡眠不能使身体彻底放松,导致睡完觉后不仅没有精神饱满的感觉,相反,可能更加疲惫。可见,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条件进行舒服地、放松地午睡。对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当提供一些硬件设施,比如枕头、床位等,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备符合规定的舒服的物质设施。此外,学校应该适当考虑允许有条件的学生回家,以使学生能得到舒适的放松和休息。
  6. 学生午休环境。闲暇能为学生营造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5]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来保证。闲暇时间本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和爱好自主安排,但是午休时间是学生在相同的空间场合集体进行利用的,集体活动意味着需要以纪律和规则作为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60.32%的学生认为自己班上在午休时有点吵,而7.94%的学生则认为班上特别吵闹,只有31.75%的学生认为班上环境很安静。总体说来,午休环境不太令人满意,学生整体睡眠质量还不能算是很高,这与班级午休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初中生个性特征显著,独立意识强烈,普遍都比较活泼好动,但是自制能力有限。因此,创造良好的集体午休环境需要教师加强纪律管理,加强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午休管理情况
  维持一定的纪律,营造一个安静舒适良好的环境对于每个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午休时间非常重要。通过调查发现,午休时大部分的班级(67.23%)由班干部来负责看管,少数班级(7.98%)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而约20%的学生并不希望午休时间由班干部来管理,说明初中生对班干部的认可度比较低,班干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一部分学生(25%)认为,班主任是看管班级午休的理想人选,体现出初中生对教师保持一定的依赖。另外,相当数量的学生(26.16%)希望无人管理,这说明初中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强烈,对于时间安排的自由权利比较期待。对此,教师应适当顺应学生的需要,给予学生安排午休时间一定的自由,使他们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是鉴于初中生自制力的有限,还应配合适当的管理。此外,要提高班干部管理班级和协调关系的能力,促进班级和谐人际氛围的形成。
  (三)午休效果
  闲暇时间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润滑剂”,[2]是缓解学习工作压力的有力方法。午休作为一个重要的闲暇时间,可以缓解身体疲劳和心情紧张,有利于在下午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保持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Hayashi(1998)研究证明:20分钟午睡对恢复个体身心状态的持续性效果有益(Hayashi, 1998; Hayashi, 1999a; Hayashi, 1999b),同时也有助于个体保持警觉水平、个体逻辑推理能力及连加作业成绩的提高。[3]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午睡后下午不会睡觉的由40%增加到60%,也就是有约20%的学生因为午睡提高了下午的听课质量。而另一方面,不管是否有无午睡,至少有23.72%的学生下午上课是否睡觉取决于上课的科目;而午睡会使约7%的学生对于这类科目的听课质量提高。最后,不管有无午睡,至少会有16.06%的学生下午听课比较低效,事实再次证明了午休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学校和教师必须在午休这个表面客观合理的时间中更加保障学生午休睡眠的有效性,切实增强对午睡的重视度,午休潜在的意义告诉我们关注午休就代表着关注教学。
  四、结论与建议
  《学记》中的“藏息相辅原则”,即“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从现实情况来说,教育改革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学生的闲暇时间,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观念。[6]
  根据调查结果反映,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坚持午睡的习惯,学生午后闲暇活动贫乏单调,学生午睡时间过长,伏案而睡影响睡眠效果,午休环境不尽如人意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学校应积极按照相关规定,加强检查监督,禁止教师在午休期间上课,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任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对午间休息的重视度。教师要精心备课,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把午休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
  2. 要想达到让学生午休质量提高的效果,建议校方应重视周边环境,尽量保证环境相对的安静。高度重视校园午休管理,实行班主任全面负责制和执勤教师严格巡视监管等;此外,建议学校尽可能提供硬件设施,比如床位、枕头等;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允许学生自行携带。对于家离学校近的学生,则应允许并鼓励其回家午休。
  3. 在班级内部,班主任需要合理指导和管理午休活动,由谁来负责管理需根据各班学生心理特点和需要及行为习惯而定。在高年级,可实行值日生管理制度,对班干部进行相关培训指导后,由他们轮流负责午休管理;对于低年级或者学生组织能力较差的班级就可以由班主任或生活老师负责。同时,对学生要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和家长应该想方设法地保障学生生活的质量。午休作为初中生在该校较长的休息时间,由于年龄较小尚不具备正确的午休知识和成熟的班级意识,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并组织好学生午休期间的学习生活,进而为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下午学习效率的提高做好准备。
  注释:
  [1]柳平.美国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J].外国教育动态,1986(05).
  [2]郭卫琴.中小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大学,2008.
  [3]赵大勇,符明秋,汤永隆,李哲.关于午睡研究的概述[J]. 心理科学进展,2009(2).
  [4]孔雯.大学生闲暇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5]周国萍.初中生闲暇生活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6]关健.中学生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推荐访问:午休 初中生 调查研究 闲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