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4日 04:01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党支部党员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基于学生党支部视角探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9-06-03 06:50:24 浏览数:

  【摘 要】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是高校党建的重要领域,创新性的探求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机制、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对某高校的大学生党员质量现状调查结果背景,从学生党支部的层面探讨了大学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及学生党支部在保障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质量保障体系 学生党支部
  近年来,高等学校普遍加大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力度,在校大学生党员的比例有了明显提高。中组部历年发布的党内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数为7799.5万,其中学生党员数为226.9万,所占比例为2.91%;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到8260.2万名,其中学生党员已达到277.8万名,所占比例提高到3.36%。然而,学生党员在发展速度逐年增加的同时,质量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入党前后表现不一致、升入高年级后热情减退、在老师面前与在同学面前态度反差较大等。此类现象的出现既有大学生党员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高校党建工作方面的因素。
  一、大学生党员质量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笔者于2012年4月就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相关问题,以某高校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情况、身边的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工作三个大项。调查对象分为普通学生、学生党员、党务工作者三类群体。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其中党务工作者30份,学生党员170份,普通学生3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4%。
  (二)统计结果
  1.大学生入党的态度调查结果:97.7%的被调查大学生有入党意愿。其中36.4%的同学选择入党动机是信仰共产主义;29.3%的同学入党是为了更好地为他人服务;17.3%的同学认为,入党可以证明自己优秀,从而为提高自我增加动力;14.2%的同学选择入党是为了更好的就业; 2.8%的同学选择父母要求自己入党。
  2.对大学生党员满意度调查结果:79.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身边的大学生党员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表示满意、比较满意或基本满意; 10.1%的调查对象对身边的大学生党员表现不太满意或不满意;认为大学生党员表现跟自己关系不大的有10.3%。
  3.对学生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工作的总体评价调查结果:77.8%的被调查对象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持基本满意以上态度,8.7%的大学生对学校或院系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不太满意;3.9%不满意;还有9.6%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不了解。
  二、大学生党员质量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入党动机有功利化、多元化倾向
  从第一部分“大学生对入党的态度”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入党动机多种多样。由于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当代大学生更多地关心的是自身的发展和现实利益。近年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导致了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也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少部分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85.5%的大学生党员对于党的基本论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等党的基本理论能够掌握,其余的则比较生疏。同时数据显示,预备期的学生党员比正式党员表现更好。一方面是由于预备党员在一年预备期内接受组织的培养考察和群众监督,严格要求自己,而转为正式党员后对自身要求有所松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组织对正式党员培训较少所导致。
  (三)部分大学生党员未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整体表现预备党员优于正式党员
  在10.1%对身边大学生党员表现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调查对象中,有68.7%认为不满意的原因是,党员同学自身表现普遍较好,但对身边同学的帮扶不够。尤其是正式党员,在某些功利性动机促使下,转为正式党员即达到了目的,便不再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发挥传、帮、带作用不够明显,甚至有26%的大学生党员自己承认存在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一方面和学生自身思想认识有关系,另一方面是由于组织在党员后续的教育管理中,缺乏必要的跟踪培养和评价考核机制。
  (四)党员培训次数和形式还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需求
  调查了解,该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非常重视,定期举办党课培训班,95%以上的学生接受过入学时党的知识普及培训,50%的学生参加过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班。但是仍有26.3%的大学生认为培训次数偏少,5.53%认为培训效果不佳。
  (五)组织生活偏重理论化,形式有待创新
  入党后大学生党员基本上都能定期参加组织生活,但25.6%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党内活动在形式上偏向于理论化,未能创新形式,较好地与实际相结合。不少同学反映一搞活动就是开会,活动成果就是写总结写感想,活动没有评比反馈,搞好搞坏一个样,党员热情不高,参与活动效果不好。
  三、从支部层面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机制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党员总体上是合格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当前不足的现状,也需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探讨。如何制定科学的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进而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教育管理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努力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成为摆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支部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因此,支部也就成为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保障的关键一环。
  结合党章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标准应该涵盖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学术学业、科研创新、工作表现、人文素质和群众认可等七个方面,每个项目又细化为若干小的指标(如表1所示)。对照评价体系,由支部制定出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在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和后续教育管理等不同阶段,对其中的各项指标划分一定的分值权重,将整个指标体系量化,从而对大学生党员质量进行量化考核。概括来讲,就是以时间为节点,在入党前、入党中和入党后三个阶段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的质量进行把关。   入党前,以指标体系为培养目标,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结合实际情况对各项指标确定分值,对个人进行量化考核,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随后,基于此评价体系,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入党积极分子动态。入党过程中应规范发展步骤,坚持严谨的入党程序,营造严肃的氛围,吸纳新党员后,对照评价体系和新党员入党前的考核结果,因人而异,完善预备党员培养教育措施,引导预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入党后应不断加强学生党员服务意识,结合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党员为同学、为社会服务的热情。要定期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考核,量化指标体系时,可适当调整评价指标分值,如增加群众认可等部分的分值权重。同时对考核结果区分等次,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考核成绩较差的应给予批评教育,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培方案,帮助其提高。
  四、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育人功能,完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
  评价考核不是目的,而是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的手段之一,实现高校的育人功能才是最终目标。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构架为“学校党委——院系总支——党支部”三级网络,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对实现高校育人目标和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监督考核
  根据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机制的工作要求,党组织要在大学生入党前后的各个环节对大学生进行评价考核。由于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的逐年递增,学校或院系层面党组织不可能直接对每位大学生进行考核,因而,各项监督考核工作必须由支部来承担。
  (二)加强对学生的党的理论教育
  学生党支部要在党员培养、发展和管理的各个阶段对大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党的理论知识教育。通过新生专题党课等形式,对新生进行党的知识普及教育,让新生了解党的性质、任务、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入党积极分子,要充分利用党校培训、建立党章学习小组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党课教育。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扩大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形式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广泛地渗透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党支部工作应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实现网络化、信息化。通过网站、QQ群、微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上党员教育,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并在思想交流中加强沟通、建立信任。
  (四)以学生为本,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建立健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和广大学生反映意见的渠道,及时准确地把学校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传达给广大学生,让广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五)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长效反馈机制,服务社会
  不少高校都建立了毕业生档案或专业人才数据库,详细记录了学生的毕业去向。支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定期与毕业生党员的接收单位联系,通过电话、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接收单对毕业生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根据社会对毕业生党员的期望,适当调整支部对在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方案,使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党员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的质量问题日渐突显,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大学生党员质量是人才培养质养的一部分,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作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笔者深感责任之重。我们正在不断地结合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力求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文中的党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尽完善,各项评价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文军.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1(32).
  [2]甘桂阳. 大学生党员后继教育再思考[J]. 教育理论研究,2010(30).
  [3]姚志友,刘营军,王春春. 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哲学解读与框架建构[J]. 中国农业教育,2011(6).
  [4]崔海英,罗艺. 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5).
  [5]刘融斌,游艺. 对新时期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调查与思考[J]. 文教资料,2012(1).
  [6]张艳伟. 浅析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J]. 德育在线,2012(1).
  [7]张春霞,王怡,屈文凤. 大学生党支部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

推荐访问:党支部 保障体系 视角 党员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