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03:45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媒体报道要走出性别认知困境] 认知困境理论

发布时间:2019-01-18 06:21:20 浏览数:

  摘 要:媒体怎样报道家暴事件,有什么样的性别视角?文章以媒体报道的李阳家暴事件为例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近来媒体在家暴事件的报道中所采取的性别视角作了相关的分析。文章得出结论,目前媒体报道存在性别认知的困境,媒体工作者需要提高社会性别敏感及在媒体中推介性别平等的观念必要性。
  关键词:媒体;性别视角;李阳家暴事件;性别认知困境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4-0056-02
  
  
  媒体怎么样报道家暴事件,有什么样的性别视角?本文以李阳家暴事件为例作一分析。自从李阳的妻子Kim发微博贴出受家暴的图片以来,直到离婚案件在法院审理,这次家暴事件的发生及发展,媒体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媒体是怎样报道这个事件,有什么样的性别视角?从这个事件中,作为媒体不得不反思,在家暴问题上,应该自觉采取什么报道视角。
  一、媒体话语权的鲜明倾向
  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论及拟态环境问题。拟态环境理论认为,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和复杂化,对超出自己经验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1]。对于这次家暴事件的报道,媒体忽略了社会性别视角,构建的拟态环境内容中关于男女形象方面是经由男权文化修饰过的。首先表现在媒体给予李阳更多的话语权。在这次李阳的家暴事件中,李阳受到媒体采访的频率更高,媒体将更多的时间和话语权给了李阳。
  为了让标题具有吸引人眼球的功效,有些媒体的标题制作采用了施暴者的语言,将李阳的观点通过标题再度强调:如《李阳接受柴静采访谈家暴:称成立家庭只是实验》,《李阳再谈家暴事件:当时我就想消灭她同归于尽算了》等等。在一些媒体的热情追逐下,李阳极力表白自己。相比,他的妻子的真实感受,媒体似乎并不太关心。这使得人们看到的几乎都是风采依然的李阳频频现身于大小媒体,为自己的理想与成功做辩护,而他打了妻子这一问题的核心则正在被淡化,甚至显得不值一提。这造成了李阳频繁接受采访造成的施暴者与受害人之间话语权的失衡状况。
  二、忽略性别视角,模糊家暴核心问题
  1.媒体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事件的报道往往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从这次家暴事件的报道中,媒体也试图对家暴的原因进行分析,因此有些媒体也采访了心理咨询师。如某媒体采访了一位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解释李阳的家暴事件源于“他的夫人一直使用语言暴力”使得“处于语言劣势的他使用肢体才获得强势地位”,意即李阳施暴是因为被妻子语言暴力激怒。有些心理分析者认为暴力受害者心理有问题;还有的运用“系统论”观点,认为家暴发生是他们夫妻相互作用的结果[2]。媒体报道的这组咨询内容使家庭暴力干预陷入困境,这种介入会不自觉地轻化施暴者责任,维护男性在施暴中的某些“合理”形象,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
  再如,李阳家暴离婚事件开庭审理时,媒体报道为《李阳离婚案财产成焦点?妻子申请查李阳“家底”》,媒体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向财产问题。媒体似乎又采用了一个很吸人眼球的角度,看名人家庭怎么样分财产,将新闻关注点引向到另外一个问题,而没有突出法律怎么去关注这次家暴事件,缺乏政府、相关机构及社会在家庭暴力防治中的职责和作用的讨论,而较多停留在当事人个人如何应对的层面。
  2.媒体对遭受暴力侵害者的报道方面,有谴责受害者的倾向。如有媒体这样报道:前天,李阳疯狂英语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表示,经与公司核实,微博上所反映的情况属虚构。李阳的胞妹、疯狂英语集训营主管李宁则称,“我跟Kim接触得多一些,她是个非常情绪化的人,经常歇斯底里,甚至有时会自虐。尽管有分歧,但是李阳从来都不会打人[3]”。这种报道忽视了受暴者的感受和利益;有意无意复制和强化对受暴妇女的成见和偏见,不自觉地造成对受暴妇女的二度伤害。而媒体报道中一再提到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将家暴仍视为私人领域的事件,这其实是强调了社会性别歧视的观点,复制和传播了家庭暴力的性别理论。如果媒体在家暴报道中一味恪守中立,有可能强化家庭或夫妻之间现存的不平等,增加受害人的痛苦,对女性造成进一步的压制。在这次家庭暴力的报道中,由男权文化构建的媒介的拟态环境内容,强化了男权文化观点,由此形成了性别歧视以及对性别歧视的误区。
  三、媒体报道要走出性别认知困境
  从媒体对家庭暴力的报道来看,家庭暴力等这类涉及重要的妇女人权问题很难进入主流媒体的要闻中进行报道,而多是放入社会新闻版或明星八卦娱乐版中,而且大多从猎奇的角度取材和报道,而媒体对家暴事件的猎奇报道也往往伴随一些血腥的细节。李阳虐妻是个特例,因为李阳是名人,而他的妻子又是个外籍女士,这些“新闻要素”很容易吸引公众眼球。
  对于家暴的报道,媒体需要一个自律规则。国外媒体针对家暴的报道有些什么规定?在针对妇女、儿童暴力案件的报道方面,菲律宾媒体就制定了详细的自律规则。比如,在图像处理上,不得使用裸体或衣着极少、或有辱人格的死者的照片,不能采用调侃、漫画的手法来减轻对妇女施暴的现实;不能用带有评判性的语言来描述受害人、嫌疑人;删去引起快感或渲染事件、嘲笑受害人的细节或描写……[4],而这些报道的规则都有利于媒体为受众传播一个男女平等的价值判断,有利于建构一个社会性别平等的男女世界。
  在中国,家庭暴力问题被传统文化解释是家庭内部的事件。如何使这一个人隐私的社会问题进入大众视野,从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需要媒体的正确引导。而媒体首先必须有性别平等的观念,只有这样,媒体在建构的拟态环境内容时才不至于陷入男权文化的误区,为广大受众传播的信息中才能真正提高公民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反家暴意识,真正促进对家庭暴力的相关立法。
  对李阳家暴事件的报道可以看出,媒体报道中的性别视角并非很“自觉”,这说明媒体仍然处在一种性别认知的困境中,说明在媒体中推介性别平等的观念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第1版)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李洪涛.警惕心理咨询介入家庭暴力案件的误区[J].妇女观察电子月报,2011(77).
  [3] 疯狂英语李阳疯狂虐妻?――李阳妹妹称李阳妻子有时会自虐[N].河南商报,2011-09-06.
  [4] 赵雯.反家暴,媒体的力量有多大?[N].检察日报,2006-12-07.

推荐访问:要走 认知 困境 媒体报道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