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9日 20:00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翻译与归化 归化翻译

发布时间:2019-02-03 06:18:37 浏览数:

  美国史密斯大学教授桑禀华(Sabina Knight)最近发表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小说:论英译中文小说》一文。在英语国家,大学教本科生中国文学用的都是翻译作品。多年下来,她发觉在选材方面有两个惯性问题。一是“量的不足”,二是“值的偏狭”。
  
  桑教授举了一些数字说明“量”的单薄。2004年在美国出版的新小说中,从外文翻译过来的占3.54%。同年,中国出版社买了3932本美国出版物,而美国出版社买的中文书只有16本。这两个数字的差异说明了一个事实,中译西方小说(尤其是美国的)近十年来成了出版界的“重工业”,言情的、科幻的、古典的、流行的,似乎各家各说在中华大地都有市场。
  
  反观中译英的市道,真不可同日而语。“量的不足”,因为市场需求不大。“值的偏狭”跟量的不足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本来可供选择的翻译就没有几本,而就题材而言,桑禀华“觉得目前既有的英译中国小说太偏重煽情文学了”。什么是“煽情文学”?桑禀华没有举实例,不过我们自己心里也明白,“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现代小说,色情暴力的场面着实不少。跟桑教授所说的“有人文视野的中国小说”相比,怪力乱神较易为西方的“一般读者”受落。这正是她所说的“值的偏狭”的理由。
  
  如果中译英作品像桑禀华说的几乎一面倒倾向“煽情文学”,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出版社是商业机构(宗教或政治团体经营的应是例外),在商言商,其商品的设计与制作不可能不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据桑禀华引的资料,国际出版公司企鹅集团花了10万美元买了姜戎的《狼图腾》的版权出英译本。桑禀华说得有理,这么大的一笔费用对出版社来说是一项很大的赌注,因为译本若以零售价每本15美元来计算,要卖上数万本才能收回成本。除版权费外,出版社所付的制作费还包括广告费、翻译费和零售商的利润等。
  
  英译本《狼图腾》跟原文有多大的出入?原著中的序文和尾声删掉了,内文的篇幅也大见节删。此书的译者是译坛老手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相信他当初接到企鹅编辑部的节删指令时,一定觉得有点不自在。他向出版社请示这种“切头去尾”的改动是否恰当,得到的答复是:“这是我们的书,我们已经把它买下来了。”
  
  作者售卖翻译版权给出版社时,可自订一些约则,如说明“本书内容如非得作者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书面同意不得擅自更改”等。姜戎大概没有订下这条规矩。英文版的《狼图腾》所作的改动,看来是依法有据的了。
  
  但有时英译本出现的一些改动,是译者事前跟作者商讨后的决定。葛浩文也翻译了莫言的《天堂蒜苔之歌》。原著的最后一章以一系列批判大蒜“反动”的新闻报道和报纸社论收场。葛浩文大概以西方读者眼光去看,觉得这个收场有点怪怪的,乃写信跟莫言商讨,问他愿不愿意为英文版另写一个结局。莫言接纳了译者的建议改写了最后一章。桑禀华比较了两个版本后,说:“按照葛浩文意见而改写的结尾体现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对写实和个人的重视。改写前的结尾强调政府的集权控制,相对地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就显得不重要了。”
  
  葛浩文只给莫言提意见,他并没有“越俎”代作者捉刀。但Evan King翻译老舍的《骆驼祥子》(Richshow Boy, 1945)欠的就是这份对原作者的尊重。原著中的祥子在结尾时自暴自弃,变成行尸走肉。译者把这些关键文字都删了。小福子抵受不了妓院恶人的折磨,自杀死了。但译者让祥子把她救活起来:“夏夜清凉,他一面跑着,一面觉到怀抱里的身体轻轻动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偎近他。她还活着,他在活着,他们现在自由自在了。”
  
  译者促请作者修订原稿的动机如果不是为了迎合读者口味(“市场经济”),可能就是“假公济私”,以节删或改写的方式来满足私愿。Evan King大概读了不少“花好、月圆、人寿”的中国旧小说,不忍看到苦命的祥子余生孤苦伶仃,动了菩萨心肠,置译者操守不顾,一念之间就让小福子起死回生。
  
  《狼图腾》的英译本大削原著篇幅,最大的原因可能不是为了省成本,而是考虑到作者用以“教化”自己同胞的文字,一旦译成英文,“老外”读者不易消化。商业出版社的运作,不能不优先考虑市场效应。桑禀华的文章提到她曾就英译中国文学的删改问题请教过葛浩文教授。“他非常诚实地告诉我,这是因为中文小说在美国的销路一向不好,所以他以改写原文的手段来向美国的大出版商促销。”简单点说,译者要“引进”一本充满异国情调的外国作品,得先在这本作品做些“归化”(naturalization)的功夫。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文化活动如何“委曲求全”,这应该是个非常贴切的例子。
  
  作者系香港岭南大学荣休教授

推荐访问:归化 翻译

相关文章:

Top